读中品“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7课,是新增的阅读课文。课文叙述围绕梅花发生的一些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对祖国眷恋之情,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立志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情怀。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分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梅花之“魂”。
  
  一、读中感知
  
  “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课文的“预习”除介绍梅花外,还着重提出了三个问题: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指什么?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学生预习后,教师进行检查,完成下列教学任务:
  1.理清文章思路。本文回忆部分围绕梅花讲了三件事:“我”弄脏了外公的墨梅图,外公发脾气;“我”要回国了,外公把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在“我”回国时,外公送“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理清这三件事后,全文的思路就清楚了。
  2.画出疑问。先让学生动手画出使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要求学生在课文内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接着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自己不懂的语句做上记号,在进一步学习时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二、读中理解
  
  1.抓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句子及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欢乐……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从“落泪——痛哭——衰老”中体会外公年龄越大,思乡之情愈切。
  
  2.运用朗读,理解内容
  课文开头“……又……总……”,结尾写到“每次……就……”,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外公的爱国情。回忆部分:第一层写外公教“我”诗词而落泪;第二层讲外公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第三层写外公因年迈回不了国而痛哭;第四层写外公赠“我”墨梅图教“我”学做人;第五层写外公送“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以表中国心。前面有提示,后面有交代,前后联系紧密。第一、三层虽未直接写梅花,但写了外公的思乡情,是外公珍爱梅花的具体体现。这两层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三、读中悟情
  
  课文两处写到外公的话,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情。
  1.“莺儿,你小呢,不懂!”这是“我”笑话外公教“我”诗词落泪时外公说的话。这是客居他乡的老人饱经沧桑后吐出的包含辛酸的肺腑之言。“我”当时太小,外公没有必要对“我”作解释,故用感叹号表示感慨,这是外公内心感情不能得到理解时无可奈何的表情。
  2.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外公赠“我”墨梅图时所说的话,共七句,可分四层,要求学生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每句话,并给七句话分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其中深刻的情感内涵。即:
  保存墨梅图(第一句)——图
  介绍梅花品格(第二至四句)——花
  指出民族气节(第五、六句)——民族魂
  要做梅花秉性的人(第七句)——学做人
  从“愈……愈……愈……愈……”、“不管……都……”、“无论……总要……”中,体会外公的话层层递进的意思,悟出外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领悟老华侨那永恒不变的爱国之心。
  
  四、读中品“魂”
  
  1.品梅花之“魂”。外公的话已经说出了梅花的“魂”,那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怕风欺雪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在“我”登船回国之时,外公又送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白手绢,以表达他眷恋祖国的心。从“血色”一词中,我们体会到外公就是具有梅花品格的人,课文题目的含义可见一斑,预习时产生的疑问至此全部得到了解决。
  2.品课文之“魂”。课文最后一段写道:“我每次看到……就想……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老华侨身在异国他乡,爱国之心至死不渝。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中的少年儿童就更应该记住: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要牢记祖国,热爱祖国!
  《梅花魂》一课,我采用分层朗读展开教学,取得较大成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讨论、交流,他们不仅得到充分的朗读训练,而且能够在感情诵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是老华侨深深的爱国心。我认为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我今后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国家正式通过了广西“两基”达标,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广西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广西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广西教育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与发达省区相比,广西义务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素质偏低,城乡差距明显,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在当前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群众子女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期刊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西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崭新课题。  当前,广西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进入了新的转折点——既具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内在需求,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结构、教育内容方法等,与新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
期刊
本刊讯 4月15日,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部日前正式启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专项计划、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
期刊
本刊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全国第七届研讨会日前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召开。这次会议由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与赣州市章贡区党委、政府联合主办。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承办。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上千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和研讨,800余位选手围绕课题本轮研究的“三大板块”。即“识字与阅读”、“口语交际与作文”、“语文综合实践”。分别进行“课题论坛”、“微
期刊
女人是水做的。上善若水。  一个似水般柔弱的青春女子,何以感动全国无计其数心灵?在“全国道德模范”光环的照耀下,三尺讲台上的她如此弱美,美如一汪清泉……  疼痛,随着时间慢慢愈合;掌声,在激动中归乎平静。  她又回到钦州市小董镇中心小学,又站在这令她留恋的讲台上。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泛着青春的光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就是4年前那个做出惊人决定——用自己温暖健康的左肾,激活患有尿毒症父
期刊
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2期上撰文说,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会导致人们对教学的“看作”结果不一样,进而又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方式,最后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在这种思维的统领下,人们认为教学
期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实现“两基”达标,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地举债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建设。“两基”达标后,由于政策变动等各种原因,建设所用经费未能按原计划筹集和偿还,沉重的“两基”欠债已成为西部农村“两基”达标后的最大难题。    一    1997年,贵港市在广西率先实现了教育“两基”全面达标。2001年11月,又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复查验收,荣获全区“两基”工作
期刊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近年来,鹿寨县对县域教育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
期刊
和当时许多同龄人一样,由于“文革”,17岁的李宁初中还没读完,就下乡插队去了。  这一去,就是8年。  8年很短,也很长。其间,组织上多次要调她回城,她都谢绝了。为什么?李宁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对那些职业不来电吧!”  “桂平市桂平镇中学缺一名民办教师,去不去?”组织上再次来人。这时,李宁的插队生涯准备跨过第9年的门槛。  “去!”李宁的兴奋神经终于被调动了起来。  李宁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
期刊
孤儿是不幸的,他们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苦难;明天学校的孤儿是幸运的,他们在明天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胜似亲生父母的呵护,在明天学校这个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孤儿的成长,需要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更需要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从儿童到成年人存在着一个“过渡期”,不仅身体的发育产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发展也产生人生的飞跃。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