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341000)
摘 要 本文对客家体育在江西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并在分析江西农村中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客家体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方法与途径,为江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客家体育;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
一、江西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现状问题
1.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低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农村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江西农村中小学并不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的开课率仅为81.6%,低于2000年全国农村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2个百分点。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虽已安排,却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或用于补语、数、外主科课程,或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与器材缺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江西地区农村大多属于贫困地区,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资料表明,江西省158所农村中学中,有周长300米田径场的学校占45.6%,只有250米以下田径场的学校占50%,有室内场馆的学校仅有2.4%,96.6%的学校无室内场所及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一副简易的单双杠和一个像样的皮球都没有,大多数学校除有不定数的田径器材外,武术、体操、球类器材都非常缺乏。这是目前江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3.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然而江西农村中小学存在体育教研工作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单一现象,多数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就是先队列练习,活动关节,慢跑,压腿,示范讲解,只强调整齐和纪律,基本上不会关注体育课的教育内容,也不讲锻炼密度、强度以及学生兴趣。
二、客家体育的特点及教育功能价值
1.客家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客家体育数量众多,收集整理的已有150多项,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式有单人、双人和群体活动等。游戏类有: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蛇孵蛋、骑竹马、打秋千、霸城、打铜钱、打石子等;跑跳类有:打野仗、捉摸(捉迷藏)、跳房子、跳绳、跳皮筋、跑风车、踩高跷、爬山等;投射类有:打石头仗、打水漂、打沙包、举石担(石磨)、射弹弓、弹珠子等;舞蹈类有:打龙灯(舞龙)、舞狮、玩火龙、舞大刀、提灯舞、板凳舞、扭秧歌等;武艺角力类有:耍腰跤、拔河、扁担顶力、禾杆拔河、扳手腕、斗鸡、打拳、打条子(打棍)、武术等。这些能够为农村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
2.客家体育在江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江西是客家人的摇篮,客家体育源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其活动内容与方式多半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再现,具有浓郁的农村乡土特色,在江西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例如:滚铁环、打石子、打铜钱、打水漂、打陀螺、跳草绳等项目,男女老幼都会,锻炼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受场地器材、人数和练习方法的限制,简单易行,不需专门训练,短期内能较好地解决师资缺乏困难。
3.客家体育场地器材简单,经费投入少
客家体育场地器材简单,就地取材,且与家庭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不需要大的经费投入,规则简单易行。既可以在晒谷的院坪、屋前屋后和田间的池塘边开展,也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教室的走廊里开展。因此,在经济欠发达、体育经费投入有限、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开展客家体育非常适合。
三、客家体育在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的途径与方法
1.在农村中小学宣传推广客家体育
只有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客家体育、了解客家体育、参与客家体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客家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形式,客家体育不仅应作为让学生学习健身的技能和娱乐的手段,还应作为学生了解客家传统文化,了解客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的重要途径,使广大学生在无形中逐渐将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客家传统体育文化融汇到校园文化中。
2.加强农村中小学客家体育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客家体育的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研究,编写出版客家体育教科书,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
3.提高教师客家体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他们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同时加强客家体育理论研究,提高对客家体育的挖掘、整理和运用能力,以促进客家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4.改革农村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是西方的竞技体育运动会,只是具有体育特长的少部分学生参加比赛的运动会。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应在传统校运会中设置客家体育竞赛项目,将传统的仅注重竞技性的运动会转变发展为体育健身运动大会,成为竞技与趣味结合,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特长体育生与普通学生相结合的大多数学生参与的体育赛会,这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一致,能切实达到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
5.定期举行客家体育竞赛
客家体育比赛项目的优点是比赛时间短、规模可大可小、竞争激烈、有较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广大中小学可根据学校现有场地条件、学生人数、师资状况、学生年龄特点等定期举办客家体育运动会,选择具有较强竞争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作为客家体育运动会的竞赛内容。这些项目耗资成本低,竞赛规则简便易行,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容易推广普及,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玉华.客家体育[M].国家经济出版社,2007.2;
[2] 邓小勇.客家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J].嘉应学院学报,2004(8);
作者简介:王丽良男(1980-8 ),籍贯:江西鄱阳,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助教;
吴玉华女(1962-12 ),籍贯:江西赣县,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摘 要 本文对客家体育在江西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并在分析江西农村中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客家体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方法与途径,为江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客家体育;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
一、江西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现状问题
1.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低
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农村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江西农村中小学并不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的开课率仅为81.6%,低于2000年全国农村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2个百分点。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虽已安排,却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或用于补语、数、外主科课程,或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与器材缺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江西地区农村大多属于贫困地区,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资料表明,江西省158所农村中学中,有周长300米田径场的学校占45.6%,只有250米以下田径场的学校占50%,有室内场馆的学校仅有2.4%,96.6%的学校无室内场所及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一副简易的单双杠和一个像样的皮球都没有,大多数学校除有不定数的田径器材外,武术、体操、球类器材都非常缺乏。这是目前江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3.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然而江西农村中小学存在体育教研工作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单一现象,多数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就是先队列练习,活动关节,慢跑,压腿,示范讲解,只强调整齐和纪律,基本上不会关注体育课的教育内容,也不讲锻炼密度、强度以及学生兴趣。
二、客家体育的特点及教育功能价值
1.客家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客家体育数量众多,收集整理的已有150多项,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式有单人、双人和群体活动等。游戏类有: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蛇孵蛋、骑竹马、打秋千、霸城、打铜钱、打石子等;跑跳类有:打野仗、捉摸(捉迷藏)、跳房子、跳绳、跳皮筋、跑风车、踩高跷、爬山等;投射类有:打石头仗、打水漂、打沙包、举石担(石磨)、射弹弓、弹珠子等;舞蹈类有:打龙灯(舞龙)、舞狮、玩火龙、舞大刀、提灯舞、板凳舞、扭秧歌等;武艺角力类有:耍腰跤、拔河、扁担顶力、禾杆拔河、扳手腕、斗鸡、打拳、打条子(打棍)、武术等。这些能够为农村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
2.客家体育在江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江西是客家人的摇篮,客家体育源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其活动内容与方式多半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再现,具有浓郁的农村乡土特色,在江西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例如:滚铁环、打石子、打铜钱、打水漂、打陀螺、跳草绳等项目,男女老幼都会,锻炼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受场地器材、人数和练习方法的限制,简单易行,不需专门训练,短期内能较好地解决师资缺乏困难。
3.客家体育场地器材简单,经费投入少
客家体育场地器材简单,就地取材,且与家庭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不需要大的经费投入,规则简单易行。既可以在晒谷的院坪、屋前屋后和田间的池塘边开展,也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教室的走廊里开展。因此,在经济欠发达、体育经费投入有限、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开展客家体育非常适合。
三、客家体育在江西农村中小学推广的途径与方法
1.在农村中小学宣传推广客家体育
只有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客家体育、了解客家体育、参与客家体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客家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形式,客家体育不仅应作为让学生学习健身的技能和娱乐的手段,还应作为学生了解客家传统文化,了解客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的重要途径,使广大学生在无形中逐渐将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客家传统体育文化融汇到校园文化中。
2.加强农村中小学客家体育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客家体育的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研究,编写出版客家体育教科书,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
3.提高教师客家体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他们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同时加强客家体育理论研究,提高对客家体育的挖掘、整理和运用能力,以促进客家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4.改革农村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是西方的竞技体育运动会,只是具有体育特长的少部分学生参加比赛的运动会。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应在传统校运会中设置客家体育竞赛项目,将传统的仅注重竞技性的运动会转变发展为体育健身运动大会,成为竞技与趣味结合,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特长体育生与普通学生相结合的大多数学生参与的体育赛会,这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一致,能切实达到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
5.定期举行客家体育竞赛
客家体育比赛项目的优点是比赛时间短、规模可大可小、竞争激烈、有较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广大中小学可根据学校现有场地条件、学生人数、师资状况、学生年龄特点等定期举办客家体育运动会,选择具有较强竞争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作为客家体育运动会的竞赛内容。这些项目耗资成本低,竞赛规则简便易行,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容易推广普及,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玉华.客家体育[M].国家经济出版社,2007.2;
[2] 邓小勇.客家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J].嘉应学院学报,2004(8);
作者简介:王丽良男(1980-8 ),籍贯:江西鄱阳,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助教;
吴玉华女(1962-12 ),籍贯:江西赣县,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