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虚拟”还是“虚化”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得知一个情况:某地的组织部电教中心,没有任何拍片设备,也没有专业拍片制片的人,每年给当地电视台一定的经费,委托电视台拍摄一定数量的片子,电教中心仅负责创意和脚本。当地认为这种做法是先进的虚拟经营方式,可节约经费,共享资源。而由于上交的片子数量较多,上级部门也表示满意,通报表扬。
  虚拟是当前市场上一种先进的经营理念,是指合理运用市场资源来生产产品,而由己方提供设计和品牌,这个方式曾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应该肯定,把虚拟理念引入远程教育工作,这种创新的勇气值得学习。然而,这种“虚拟”给远程教育工作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拍片制片设备,是电教人手中的根本武器,是我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可或缺的工具。武器都没有,电教人何以为电教人?电教中心没有拍片制片设备,这就意味着电教中心也不可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拍片制片人才队伍。没有设备没有人才,电教中心作为一个拍片制片单位的职能完全被弱化,电教中心又何以为电教中心?当然,通过“虚拟”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单位的资源来拍片子。然而,他人不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的创作意图,他人也不可能跟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捕捉合适的素材。能贯彻自己创作意图的只有自己的人才,能随时准备着捕捉素材的只有自己手中的机器。电教中心可以通过“虚拟”来使用他人的资源,自己本身却不能没有拍片制片硬件和人才,否则电教中心的职能就被架空。没有拍片制片的看家本事的电教中心也就名存实亡了。可见,完全的“虚拟”并非虚拟,而是虚化。这种所谓“虚拟”并不先进,甚至只是一些地方在硬件建设上不过硬的推托和美化之辞。
  电教工作者不能没有武器,电教中心不能没有制片能力。当前我们的远程教育工作正处于扩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特点是整体的粗放扩张,重点是形成规模效应。这个规模包括方方面面的:网点的规模、队伍的规模、制片的规模等等。网点多了,设备足了,人员到位了,制片量大了,我们才上了规模。当然,不是说我们只重规模不重质量,而是要由量变达成质变。而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电教中心的建设重点就是设备和专业人才,以设备网和专业人才队伍来构成远程教育工作的庞大基础。但是这一切都被我们“虚拟”后,我们用什么来上规模?电教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拍片制片,给远程教育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课件。而手中没有拍片制片设备,我们就没有拍片制片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也无法形成专业的拍片制片队伍,整体上就不具备拍片制片能力。如此一来,远程教育网就有可能面临片源匮乏的窘境。而电教中心通过“虚拟”实现的职能只是一种虚拟职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甚至可能使整个远程教育工作成为无米之炊。
  远程教育要靠软、硬件建设两条腿走路,忽视硬件建设的远程教育工作是瘸腿的,难以走远走好。对于基层电教中心来说,我们要将其硬件配套作为根本来抓。首先,要给电教中心配备相对完备的拍片制片设备,也要促使电教中心形成自己的相对完善的拍片制片队伍,从而使电教中心具备拍片制片能力。其次,要给电教中心一个较宽松的制片环境,比如尽可能地给予拍摄的经费,购置利于工作的必要外围设备,采用评选优质片子等方式鼓励拍片制片人员积极进行创作。当然,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拍片制片单位联合协作,但必须注意这种虚拟不是虚化自身的职能,而是取长补短,互利合作。
  当然,电教中心无设备,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可能是地方财政困难使然,也可能是上级管理部门对远程教育的投资信心低所致。然而,指望长期利用他人的设备和人才资源拍出数量质量均相对较高的片子来,是不现实的,也是短视的。有投入才有产出,电教中心的硬件建设不能丢,电教中心拥有自己的设备,培养自己的拍片队伍,才是远程教育工作长期兴旺的根本。
其他文献
山东省淄博市以搭建“四个平台”(工作平台、培训平台、竞争平台、资源整合平台)为抓手,按照“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要求,努力制作课件不断提升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为基层提供了优质完善的服务。  近年来淄博市委组织部远教中心共整合开发课件8大类800余部,极大丰富了全市教学资源库内容。仅去年就制作完成了《怎样当村官》、《远程教育见实效》等专题片62部,约800分钟。其中《使命与梦想》、《老窦网上
期刊
采用无线设备上网时,使用者经常会遇到信号弱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无线上网的效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移除障碍物阻挡。无线上网的信号是通过直线路径进行传播的,因而一旦在传输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尤其是金属障碍物(比如钢筋混凝土墙面等)后,信号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解决的方法是:①尽可能让无线工作站靠近无线路由器设备或无线节点设备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②利用专业工具Net Stum
期刊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片情一份真,一段劈山引水的不朽传奇;他坚强得如一座高山,不动摇不畏难,将生命的底色融于无尽的开拓。  党可华——河南省济源市山口村党支部书记,这个以“党”为姓的人,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和忠诚。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党可华作为山口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种地不打粮,吃饭靠救济”的积贫积弱状况,他立志要让山口村换一番天地。  从解决吃水难到
期刊
共建共享站点资源    ■周保平  2008年湖北省宜都市编制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先平原、后山区,先局部、后整体”的步骤,确定了工作目标。本着一室多用的原则,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村级远教播放室建设与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等同步推进,联合建设,共建共享。全市投资150万元专项资金,每个村级站点按照“电信宽带接入+投影仪+电动屏幕+功放音箱+多功能组合柜”标准配齐
期刊
百里镜泊湖烟波浩渺,巍巍牡丹峰层峦叠翠。披着七月流火的骄阳,记者来到了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与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科同志交谈的过程中,他们整合多方资源,精心筹建市级远程教育网站的做法和经验触动了记者的神经。在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如何打造更为稳定高效的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这确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电子眼”让真相
期刊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当年曾热情讴歌并留下上百首诗篇的池州就要到了,陪同的同志说起池州来,如数家珍。安徽池州地处吴头楚尾,北望合肥,东邻金陵,南接黄山,西眺匡庐。吴侬软语、三楚情思、中原雄风在这里融汇流转,孕育了一代代文人骚客、俊才名流。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等文学巨匠在这里游历吟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画坛巨擘在这里挥毫泼墨。这些历代名家擎起如椽巨笔,金声玉振
期刊
河南省开封市,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在现代化的开封城下面,沉睡着七座古城。古代黄河水患频仍,开封城一次一次被淹没、尘埋。然而,开封城不曾消失,每一次沉陷后,离乡的开封人归来,又会在原址上安身立命,添砖加瓦,直到城市再次站起。  与其说是开封城永远屹立,不如说是有一种“开封精神”永远不灭。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有一种来自渊远历史的阳刚之气;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一种不离不弃、无所畏惧的精神头儿。所有这一切
期刊
(三)直露有余,含蓄不足。与其他行业影视部门相比,党员教育电视片有自己的特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鲜明的党性和教育性。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简单直白地讲大道理,而是要通过艺术手段,如春风拂柳,如夜雨润花,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受到教育。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许多片子把注意力用在空洞的说教上。一是解说过于直白。就怕别人听不明白,动不动就讲,某某是党的好儿子,是人民的好干部,我们应当如何向他学习;讲某项
期刊
目前,抗震救灾如火如荼,我们距离震中较远无缘置身事件之中,只能献血、捐款、捐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灾区人民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多难兴邦,相信中华民族历尽劫难,终将以辉煌气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想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作为一名电教人,曾亲历亲为,奋斗在一线。多年过去,难忘情景仍历历在目。  2003年4月初,当我们得知萧县一个村庄的260多名农民在几名村干部和党员带领下在上海
期刊
2005年4月12日,一次特殊任务令我终生难忘。  那时,我在大冶市委组织部任组织科副科长兼主持工作的电教中心副主任。当天,我正在家中吃午饭,电话铃声骤响,部长要我10分钟内赶到办公室,有紧急任务!  当我赶到时,同事们已经基本到齐,原来是省委一名“重要领导”要来大冶调研。15分钟的会议作了简要分工,各人领了任务后立即分头行动。  部长留下我和科长叮嘱说:会上人杂不便讲,现在交给你们一项特殊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