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计算机实训课存在不少误区:重技能轻品德,过分追求课堂形式的花哨而忽略技能水平的落实,课程设置过于丰富、时髦而凌空于当地人才的需求。教师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摒弃不适合本区域职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的课程,让我们的实训课更精彩。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课;误区;实效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为让我们的学生在迈出职高校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职学校往往注重开设一定课时的实训课。目前我校的专业课中,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开设比例为3∶7,实训课已是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大程度开设各种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训课,更大程度通过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一直是各职业学校进行各种努力和改革的目标。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发现,由于世俗教育观念的干涉,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计算机实训课程设置随市场的变动,使我们的计算机实训课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实训课中重技能轻品德
有人说: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却忘了21世纪是人的世纪。没错,这是来自社会的呼声。教育家司锡龄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与一个人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知识×能力×工作态度。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使一个人知识很多,能力很强,但他的工作态度是“0”,什么也不干,那他的贡献只能是“0”。目前,我们的实训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抱着以技能为本的原则,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这种重技能轻品德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说是多重的。第一,来自我们的教育系统。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拼的是技能,这样使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于技能。第二,来自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每年学生都要参加技能等级考试,通过技能考级来衡量学生在校所学情况。第三,来自学生家长。他们对学生、学校以技能为重的要求更是持续攀高,已形成一种公众心理导向,这样使我们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彻底倒向了技能。
而我们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暑假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组数据。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的调研结果:岗位素质要求——工作态度认真、有责任感,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100%;岗位素质要求——实践经验与能力,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90%。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不再盲目追求学生的个人技能水平,而更加重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让学生懂得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面对这种“窘境”,我们老师该如何驾驭好实训课中对品德的培养,如何重视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实训中,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实训中通过感知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而养成现代企业需要的各种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二:追求课堂模式多样化,技能落实成空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法,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总结了一下,新的教学方法不下20种,有游戏法、探索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问题悬念法等。那么,大胆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错吗?没错,错就在追求过了头。在一次计算机技能教学大比武中,某个老师一节课中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游戏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课后,有个学生问另外一个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什么的呀?”另外一个学生笑了笑:“不知道。”一句“不知道”,埋没了这位老师所有的功劳。教无定法,但作为职高的老师,不能片面地优化课堂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全部教学模式必须围绕帮助学生“学”而展开,实而不虚。
误区三:课程设置太丰富、太时髦,学生所学知识使用率较低
以上两个误区,可以说是我们老师自身原因造成的话。那么,第三个误区在设置计算机实训课程这方面,主要和学校息息相关。职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紧跟这个时代发展的目标,会构思各种综合性的课程来进行教学。这种行为有错吗?没错。但这种盲目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比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目前很热门的动画实训课,有用吗?没用,因为在我们当地连家动漫企业都没有。而对于他们来言,只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对个人电脑硬件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独立完成硬件的组装、单个硬件的更换,通晓各种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行了。我们的职业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课程的设置讲究的是适销对路。职高的计算机课程不需要花哨,需要的是一种实效,一种能融合市场、适合用人单位的实效。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以上所提到的误区普遍存在,那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去避免文中所提到的误区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们面对的是拥有不同成长经历、浸染各种人生与价值观的学生,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去尝试适合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除了要准确地把握课堂角色,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外,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更是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乌申斯基说:“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笔者曾在某校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上课前有位任课老师提早到达实训室门口,跟前来上课的学生一一打招呼。事后我发现,该班级上课的学生也特别有礼貌,见到笔者都以笑脸相迎,上课时和该教师的配合也特默契。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来自言传身教,来自潜移默化而非一蹴而就。在计算机实训课中,实训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包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养”。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实训中,内容更多的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教师已不再有可模仿的样板,需要自己探索一条不仅能准确把握课堂角色,而且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新道路。因此,更新教学传统理念势在必行。 二、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效能、提升效率 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出以下6项教学模式选择原则:①必须符合教学原则;②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③符合该专题的内容;④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年龄的(生理的、心理的)可能性,知识水平(教养、教育和发展水平),班集体的特点;⑤符合现有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⑥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上述几项原则在我们的实训课中,起着纽带的作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得到技能上的提高,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效率与高效能的统一,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产物。
在我们计算机实训课中,应注意以下原则。①综合性。在我们实训课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发展等都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既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②灵活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职高老师,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因势利导,机智灵活地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随时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许是出于知识的渴望,或者出于新鲜感,无论出于何种心理需求,只要是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我们都应该由此出发去思考,灵活地去应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
三、完善课程设计:摒弃时髦、注重实效 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所以,在开设课程时,要注重市场开设实用的计算机课程,除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外,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时髦课程,侧重于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置课程。①市场需求。通过各种人才招聘会发布的信息,确定市场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②社会需求。我们的学生属于应用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近几年计算机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并为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指明了方向。③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实现实训课的双赢。虽然现在的教育“以生为本”,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学生兴趣而偏离了市场,学校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送上工作岗位。④学校需求。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的课程模块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总之,在实训课课改的路上,我们一刻不停地在探索,有成功、有失败。只要及时地总结得失,并尽早走出误区,就会让我们的脚步迈得更稳,会让我们的实训课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课;误区;实效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为让我们的学生在迈出职高校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职学校往往注重开设一定课时的实训课。目前我校的专业课中,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开设比例为3∶7,实训课已是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大程度开设各种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训课,更大程度通过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一直是各职业学校进行各种努力和改革的目标。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发现,由于世俗教育观念的干涉,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计算机实训课程设置随市场的变动,使我们的计算机实训课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实训课中重技能轻品德
有人说: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却忘了21世纪是人的世纪。没错,这是来自社会的呼声。教育家司锡龄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与一个人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知识×能力×工作态度。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使一个人知识很多,能力很强,但他的工作态度是“0”,什么也不干,那他的贡献只能是“0”。目前,我们的实训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抱着以技能为本的原则,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这种重技能轻品德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说是多重的。第一,来自我们的教育系统。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拼的是技能,这样使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于技能。第二,来自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每年学生都要参加技能等级考试,通过技能考级来衡量学生在校所学情况。第三,来自学生家长。他们对学生、学校以技能为重的要求更是持续攀高,已形成一种公众心理导向,这样使我们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彻底倒向了技能。
而我们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暑假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组数据。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的调研结果:岗位素质要求——工作态度认真、有责任感,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100%;岗位素质要求——实践经验与能力,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90%。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不再盲目追求学生的个人技能水平,而更加重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让学生懂得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面对这种“窘境”,我们老师该如何驾驭好实训课中对品德的培养,如何重视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实训中,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实训中通过感知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而养成现代企业需要的各种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二:追求课堂模式多样化,技能落实成空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法,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总结了一下,新的教学方法不下20种,有游戏法、探索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问题悬念法等。那么,大胆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错吗?没错,错就在追求过了头。在一次计算机技能教学大比武中,某个老师一节课中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游戏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课后,有个学生问另外一个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什么的呀?”另外一个学生笑了笑:“不知道。”一句“不知道”,埋没了这位老师所有的功劳。教无定法,但作为职高的老师,不能片面地优化课堂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全部教学模式必须围绕帮助学生“学”而展开,实而不虚。
误区三:课程设置太丰富、太时髦,学生所学知识使用率较低
以上两个误区,可以说是我们老师自身原因造成的话。那么,第三个误区在设置计算机实训课程这方面,主要和学校息息相关。职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紧跟这个时代发展的目标,会构思各种综合性的课程来进行教学。这种行为有错吗?没错。但这种盲目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比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目前很热门的动画实训课,有用吗?没用,因为在我们当地连家动漫企业都没有。而对于他们来言,只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对个人电脑硬件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独立完成硬件的组装、单个硬件的更换,通晓各种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行了。我们的职业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课程的设置讲究的是适销对路。职高的计算机课程不需要花哨,需要的是一种实效,一种能融合市场、适合用人单位的实效。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以上所提到的误区普遍存在,那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去避免文中所提到的误区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们面对的是拥有不同成长经历、浸染各种人生与价值观的学生,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去尝试适合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除了要准确地把握课堂角色,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外,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更是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乌申斯基说:“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笔者曾在某校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上课前有位任课老师提早到达实训室门口,跟前来上课的学生一一打招呼。事后我发现,该班级上课的学生也特别有礼貌,见到笔者都以笑脸相迎,上课时和该教师的配合也特默契。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来自言传身教,来自潜移默化而非一蹴而就。在计算机实训课中,实训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包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养”。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实训中,内容更多的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教师已不再有可模仿的样板,需要自己探索一条不仅能准确把握课堂角色,而且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新道路。因此,更新教学传统理念势在必行。 二、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效能、提升效率 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出以下6项教学模式选择原则:①必须符合教学原则;②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③符合该专题的内容;④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年龄的(生理的、心理的)可能性,知识水平(教养、教育和发展水平),班集体的特点;⑤符合现有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⑥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上述几项原则在我们的实训课中,起着纽带的作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得到技能上的提高,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效率与高效能的统一,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产物。
在我们计算机实训课中,应注意以下原则。①综合性。在我们实训课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发展等都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既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②灵活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职高老师,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因势利导,机智灵活地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随时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许是出于知识的渴望,或者出于新鲜感,无论出于何种心理需求,只要是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我们都应该由此出发去思考,灵活地去应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
三、完善课程设计:摒弃时髦、注重实效 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所以,在开设课程时,要注重市场开设实用的计算机课程,除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外,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时髦课程,侧重于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置课程。①市场需求。通过各种人才招聘会发布的信息,确定市场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②社会需求。我们的学生属于应用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近几年计算机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并为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指明了方向。③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实现实训课的双赢。虽然现在的教育“以生为本”,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学生兴趣而偏离了市场,学校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送上工作岗位。④学校需求。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的课程模块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总之,在实训课课改的路上,我们一刻不停地在探索,有成功、有失败。只要及时地总结得失,并尽早走出误区,就会让我们的脚步迈得更稳,会让我们的实训课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