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操作失误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这已成为阻碍我国民办高校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建设;建议与对策
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民办高校在培养教师队伍工作中作出了不懈努力,各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但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民办高校教师数量不足,且专职教师比例偏低。
各民办高校虽然有自己的师资队伍,但与国家要求师生比1:18的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为降低教学成本,完成授课任务,外聘了不少兼职教师,且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态。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60岁以上的老年退休教师居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断层现象明显。在校教师普遍职称层次不高,除退休老教师外,民办学校很难培养出高职称人才;学缘结构不合理,来自于一般本科院校的较多;刚毕业的研究生较多;同时,一些民办高校倾向于吸纳同一所高校毕业学生,“近亲繁殖”现象普遍。
3.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不高。
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办高等学校对优秀教师管理较严,待遇优厚,民办高校很难聘用到他们;二是大部分专职青年教师周课时多在2O个学时以上,下课后身心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写论文:三是招聘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有的一时还难以胜任教学。这些致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二、原因分析
1. 组织管理上的校长负责制有待于健全。
民办高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教育机构。在创建学校的过程中,一般成立学校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校长,由校长聘任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有的董事长招聘校长或考核校长,主要考核指标是招生。这样校长的责任自然就与招生情况关系密切。由于办学目标和契约的形式和内容不同,随之带来的是校长治理学校的方式、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学校运作方式的变化。不同的约定导致不同学校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各具特点,这也是导致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形式和内涵呈现不同形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民办高校的校长负责制本质上反映了雇佣关系,校长只对董事会(长)负责,其绩效是以与董事会签订的合同承诺或契约为准,责任分担也由此来衡量。
2. 受经费来源的限制,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支持。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等学校经费完全依赖学生所交学费,学费是学校的唯一经费来源。由于经费渠道过分单一,制约民办高等学校自身发展。民办高校本质上是自负盈亏,遵循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教师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在职读书或进修的费用由教师本人负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提供的条件不明显。对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极少,很多民办高校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在实验室和设备的引进方面,导致教师缺乏对课题和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实践性锻炼。
3.保障制度不完善。
民办高校教师地位、待遇、福利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仍面临缺少社会保障和失业的高风险。
三.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解决以专职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问题。同时需要建立起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质量与数量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不仅要从退休教师中选聘条件好的教师,也应从社会上招聘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有条件的也应该聘一些双师型的教师。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建立起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立面向全国的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安置补助、子女就学、研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解决后顾之忧,让高素质人才扎根落脚。
2.建立健全教师学历提升、业务进修培训制度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在关注自己的物质待遇的同时,更希望有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得到不断的晋升和发展。为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可在民办高校内开展教学观摩、听课,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考试,培养提高教师水平和素质;鼓励教师在职读研,提高学历学位;选拔优秀教师深造,逐步形成骨干力量,支撑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这是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3.开展校内导师指导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余热,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现有民办学院的老教师通常是从公办院校退休后的高职称老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但年龄关系服务年限不可能太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可通过落实对每一位青年教师“一导一”的导师制度,并对双方建立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代训,激发青年教师竞争意识和提高教学能力。还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发展基金”等,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除此之外,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国家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建设,保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并逐步平衡公办和民办的资源支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學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可靠保证。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十九大新形式下民办高校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鹏.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
[2]何新征,符得团,李玉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单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建设;建议与对策
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民办高校在培养教师队伍工作中作出了不懈努力,各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但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民办高校教师数量不足,且专职教师比例偏低。
各民办高校虽然有自己的师资队伍,但与国家要求师生比1:18的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为降低教学成本,完成授课任务,外聘了不少兼职教师,且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态。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60岁以上的老年退休教师居多,中年骨干教师较少,断层现象明显。在校教师普遍职称层次不高,除退休老教师外,民办学校很难培养出高职称人才;学缘结构不合理,来自于一般本科院校的较多;刚毕业的研究生较多;同时,一些民办高校倾向于吸纳同一所高校毕业学生,“近亲繁殖”现象普遍。
3.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不高。
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办高等学校对优秀教师管理较严,待遇优厚,民办高校很难聘用到他们;二是大部分专职青年教师周课时多在2O个学时以上,下课后身心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写论文:三是招聘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有的一时还难以胜任教学。这些致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二、原因分析
1. 组织管理上的校长负责制有待于健全。
民办高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教育机构。在创建学校的过程中,一般成立学校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校长,由校长聘任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有的董事长招聘校长或考核校长,主要考核指标是招生。这样校长的责任自然就与招生情况关系密切。由于办学目标和契约的形式和内容不同,随之带来的是校长治理学校的方式、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学校运作方式的变化。不同的约定导致不同学校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各具特点,这也是导致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形式和内涵呈现不同形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民办高校的校长负责制本质上反映了雇佣关系,校长只对董事会(长)负责,其绩效是以与董事会签订的合同承诺或契约为准,责任分担也由此来衡量。
2. 受经费来源的限制,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支持。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等学校经费完全依赖学生所交学费,学费是学校的唯一经费来源。由于经费渠道过分单一,制约民办高等学校自身发展。民办高校本质上是自负盈亏,遵循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教师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在职读书或进修的费用由教师本人负担,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提供的条件不明显。对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极少,很多民办高校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在实验室和设备的引进方面,导致教师缺乏对课题和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实践性锻炼。
3.保障制度不完善。
民办高校教师地位、待遇、福利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仍面临缺少社会保障和失业的高风险。
三.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解决以专职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问题。同时需要建立起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质量与数量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不仅要从退休教师中选聘条件好的教师,也应从社会上招聘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有条件的也应该聘一些双师型的教师。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建立起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立面向全国的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安置补助、子女就学、研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解决后顾之忧,让高素质人才扎根落脚。
2.建立健全教师学历提升、业务进修培训制度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在关注自己的物质待遇的同时,更希望有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得到不断的晋升和发展。为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可在民办高校内开展教学观摩、听课,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考试,培养提高教师水平和素质;鼓励教师在职读研,提高学历学位;选拔优秀教师深造,逐步形成骨干力量,支撑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这是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3.开展校内导师指导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余热,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现有民办学院的老教师通常是从公办院校退休后的高职称老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但年龄关系服务年限不可能太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可通过落实对每一位青年教师“一导一”的导师制度,并对双方建立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代训,激发青年教师竞争意识和提高教学能力。还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发展基金”等,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除此之外,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国家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建设,保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并逐步平衡公办和民办的资源支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學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可靠保证。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十九大新形式下民办高校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鹏.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
[2]何新征,符得团,李玉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单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