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教育对象,教会他们认知和体验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历程,学会关注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承接古人人文精髓,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实现具有民族特征的人文教育,是我们今天语文课教学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一、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首先,牢记“学生是人”“把学生当人”的原则。学生作为活生生和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爱好、情感的大写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和信任学生;才会想法设法的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会注重它们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格养成的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形成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抓住语文学科“文道统一”语言和人文密不可分互为目的的特点,因文悟道,学文成人,从而使他们达到学公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语文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现代人。第二,教书为了育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对准“人”。我们对于教材的使用,专利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的反馈和评价都必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第三,坚持教文与育人的统一。成功的教育都在极大程度上遵循着这一原则。语言能力形成过程更像是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叶老才说语文是农业,决不是工业。语文教育更多的不是灌输和训练而应该是养育和培植。第四,以人为本要建立在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此,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尤其重要。其实,语文教育就是一种言语心智技能教育和主体精神教育。言语和精神过程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长远的人格成熟和精神成长,才会收到教文育人之功效。
  二、树立民族英雄形象
  英雄人物往往是正义和烈性的象征,他们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个人操守等方面所秉承、所表现、所展现的精神风范是历史进程中负载着文化内涵的有意义的风景,同时,透过英雄人物的行为表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念也能得到带有生活细节或生命细节的体现。语文教师在相关的课文中,讲述英雄人物事迹能使学生从生动的人物生平中体会英雄的精神风貌和理想的人格品质,有利于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理想的人格反映了民族的道德崇尚,也反映了民族文明的程度。
  那么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关于英雄人物的课文,如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等,教师要善于将这—类型的课文归纳总结,深入研究,准确领悟其蕴藏的人文内涵,把握其人文价值所在。在上课时,除了向学生传达课文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外,可以顺藤摸瓜,对人物的生平做简要的陈述,阐述人物的精神所在。如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境界通过人物在祖国危难之际所表现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誓死不屈的英雄行为以及面对威逼利诱时的浩然正气体现出来,将中华民族为求仁、求义英勇不屈的英雄品格昭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领悟其中暗含的人文精神及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
  三、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
  “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挡住了学生向往生活的目光,他们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社会病痛常常表现出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关心;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出过度的宽容;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不肯明确表态。在应试的紧箍咒下,一些学生只知埋头读书,完全不问世事。因此,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诚爱心。从每天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让学生发现美、获得美,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应考、交往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个性倾向、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思维方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文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积极通过读书和上网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掌握足够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得心应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要把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保持教学个性,通过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切实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活跃思路。
  总之,传统的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小学生正处在生机活泼的年龄,善于模仿,敏于思考,从传统文化中吸纳人文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养和健康的人格品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并对他们的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文献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语文的内部交流活动促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崇高,感情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刻,人格变得健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语文”这个中介来实现。人文思想的传承发扬,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学生又将在教学内容中获得具体而丰富的真善美的精神陶冶。  一、以“爱心”为核心,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从《背影》《挖荠菜》《
期刊
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呢?  一、充满情感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1、入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
期刊
【摘要】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读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
期刊
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边教边改的方法,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采用情趣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有兴趣,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大幅度提高,这种方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许。现在就谈谈开展语文情趣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纯洁的特点与情趣的引导   大家知道,纯洁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可贵的特点,同时又是他们的一大弱点,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生思想单纯,对
期刊
【摘要】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手段。学习汉语拼音,对于识字教学和推广普通话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由于不恰当地将汉语拼音学习放在汉字学习的前面,结果造成了学生别字过多的现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手段。学习汉语拼
期刊
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首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
期刊
【摘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应注重创设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特别是学生个体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操作、创设情境、语言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语文  心理学认为,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基本理念的首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下面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谈几点看法。  一、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  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
期刊
新课程标准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