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辰隆冬,思想的野马又一次飞向那秦岭南麓大山深处的商州丹江,在“走基层,写新风”的感召下,我们决定去革命老区商州市,寻访在这块红色沃土上生活建设的人们,以及她们为改变老区贫困的面貌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冬日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小车驶入西兰高速,眼前的秦岭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东西,阻隔了南北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北麓峰岭积雪,银装素裹。当穿越一个个隧道车行到秦岭南麓,便是另一番景象了!但见青松翠竹,流水淙淙,远望大山在长,接入天际。好一副冬日的商洛山水画,引得我们目不暇接,禁不住啧啧称赞。呵!商洛变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真乃名不虚传。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接壤,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融南北文化与一体,遗迹丰存,文化厚重,历史上曾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战的兵家常争之地。这块厚重的土地上曾演绎了仓颉造字、夏禹治水、商鞅封邑、闯王屯兵的历史故事。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著名人士云游于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优美诗篇。更值得荣耀的是,商洛是红色革命老区,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炮火硝烟、风云震荡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支持红军,援助革命,为夺取新中国的胜利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商洛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以贾平凹、京夫、陈彦为代表的作家群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商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一湾湾清泉,一座座翠峰,一片片沃野,旅游产业日益成为商洛最具魅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让我们把采访的镜头拉回到本文的主题,将笔端聚焦到这片热土上的一位巾帼女儿身上,追踪这最美的山水孕育出的最好的人。
我们驱车行到商洛已是中午时分,拨通王拉拉的电话让她到影院门口来接我们去她创办的商州残疾人福利针织厂。不一会,王拉拉便一路小跑来到我们面前,她气喘吁吁,头上冒着热气,大冷的天穿的羽绒棉衣都被汗浸湿了。她快人快语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欢迎,欢迎!”站在我们面前的王拉拉中等个头,衣着朴素,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五十多岁的王拉拉面额上已有了道道皱纹;她终年勤奋劳作 ,那双纤细的女儿手变得粗糙结实而有力。急火火的性格,浑身透着一股使不完的劲,麻利干练。王拉拉是商州区城关街道东关社区姚涧子村人,中共党员,现任商州残疾人福利针织厂厂长。她几十年如一日,舍己为人,先后捐款七八万元助残解困,她善行大爱的高尚情操传为佳话,被群众誉为“活雷锋”。连续四届为商州区政协委员,她的事迹多次在报刊电台上报道,几十次受到省地市区政府的表彰奖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是一位热情开朗、朴实直爽、心灵手巧的陕南细妹子,又是一位心地善良、普洒大爱、热心助残、刚强坚毅的时代巾帼女儿。近年来王拉拉的动人事迹回响在商州大山,传扬在丹江两岸。
大凡成功者的背后都浸透着苦涩与坎坷,而苦难又锻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毅力,最终铸造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王拉拉的人生充满着苦涩与坎坷,她如同一幅秦岭四季的山水画,有春天的欢歌,夏日的暴风,秋天的枫叶,冬日的冰雪。但她更像那秦岭大山涧的丹江水,穿山越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奔流不息。
王拉拉从小就聪明好学,乐于做好事,善于帮助人。在小学、中学时,她一直是“三好学生”。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父亲因给队上打机井腿部致残,家中六七口人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肩上。刚满16岁还在读书求学的拉拉同所有的少女一样,充满着人生美好的五彩梦,但严酷的现实使她毅然离校回家担当起养家糊口的家庭负担。
少女壮志不言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凡是男人能干的事她也能干,在生产队上事事干在前,处处奔一线。她在生活艰苦、体力繁重的南秦河水库工地整整大干了一年多。那个年代细粮白面少,拉拉每天将节省下来的白馍带回让家人吃。水库竣工后她回生产队上工干活,弱嫩的双肩和纤细双手磨出了血泡从不叫苦。她为社员记公分从无差错,民兵训练中争先当优秀,各项工作扑在前头,她的勤奋和实干精神深受广大干部社员好评。在生产队的七年中先后被选为保管、妇联干部、民兵排长、团支部委员等职务,是队上的大忙人,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党组织,光荣地出席了县上召开的群英会。
1979年,王拉拉婚嫁到东关村,由于她勤奋能干,吃苦领先,很快得到村镇领导和村民的信任,她被选为村干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很快扭转了村上计划生育的落后局面。为了带头扶贫帮困,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她克服各种思想阻力学裁剪技术,办起了缝纫铺,用借来的5000元购置了两台缝纫机和布料,进行加工销售,生产很红火。为了扩大市场营销,又增添了五台机子,办起了个体福利针织厂,职工增加至20人,年加工4万多件成衣,实现利润相当可观,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家中生活有很大改善,还盖起了两层楼房。一个家庭妇女不仅成了针织加工厂的厂长,而且还成了村上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王拉拉常对人讲的话。苦水中泡大的王拉拉,是位“女强人”,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经常说:“我一看见可怜人心里就发酸,就尽量要伸手去帮一把。”
1997年,王拉拉克服了种种困难,创办“商州社会福利针织厂”,在省、地、市各级领导重视下,工厂挂牌开业,她被任命为厂长。为了帮助弱势群体,王厂长深入商州四乡八岔,走访秦岭丹江两岸,调查摸底,先后吸收了4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来厂就业,帮助社会上几百名残疾人解决困难。
以王拉拉的逐年收入,她早该是个“富婆”了!然而,她银行无存款,家中生活很一般。记者在她家看到,没有时尚家俱,没有豪华电器,取暖还是个铁炉子,十几平米的小屋摆着一台缝纫机和旧桌旧凳,她的钱都用在了助残扶贫上了。
陈塬西河村王改霞患精神病,她连扶6年不松手,每犯病她就掏钱治疗,治好又接回厂里边干活边给传授技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不仅使王改霞病情逐年好转,成为正常人,而且收入年年增加。残疾人刘山义的媳妇和孩子无业,生活困难,王拉拉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她教会了裁缝一整套技术,开设了裁缝铺,日子逐渐改善,还购买了一套住宅楼。现在每向人提到她家的幸福生活时高兴地说:“这都是王拉拉对我帮扶的结果。” 下赵塬村民赵有树腿有残疾,家里日子十分困难。王拉拉上门动员其妻给厂里当推销员。三夏期间,“龙口夺食”,当她知道赵有树家里麦子还没人帮割,便拿起镰刀扁担拉上其妻一起到很远的坡上把四分地麦子割完、运回。由于一天到晚过度劳累,王拉拉晕倒在车路上,摔破了腿鲜血直流,她醒后挣扎着把麦担回去,连饭都不吃,忍痛走到自己家里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五四村村民陈亚妮双腿残疾,王拉拉把她接到厂里当保管,还管吃管住,每月给300多元工资,使其家中生活逐年改善。黑龙口街哑巴华雪改家里很穷,被她接回厂里教技术,管吃管住,学会技术后,她还掏出60元钱将其送上车回家,感动地哑巴双泪直流。十几年来,经她扶持的残疾人不下100多人次。有人问她为啥要贴钱贴功夫这样干呢?她慷慨地说:“人生价值不在拥有,而在奉献,为残弱人帮困解难,为国家分忧负担,是我们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王拉拉作为一个平民弱女子,但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真诚的“爱”和“公”、“亲”和“善”。有人嘲讽她是“傻子”、“脑子进水啦!”、“精神病”……可她对社会上的热讽冷嘲并不在意,理直气壮地迈步向前,始终如一。她把做善事、做好事当成一种责任。原商洛机械厂一位下岗职工的爱人王英霞家庭生活困难,王拉拉多次帮助,无偿助扶800多元。商洛制药厂家属王双梅一次来厂进货,走时竟将30多件线裤掉在地上,她发现后连夜冒雪送往双梅家,感动得一家人说:“拉拉真是个大好人!”
东关队上水管漏水或无故停电、厕所堵塞、火灾险情等,王拉拉总是出头到处联系解决。在大街上遇见可怜人她总是多少要给些钱,她对各地受灾群众的捐款不计其数。
为了解决厂内残疾人员的实际困难,王厂长改进生产流程,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让厂职工把布料带回家去做,完成后来厂交产品,深得大家欢迎。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下半年,她丈夫换上了癌症,三年来,她一面坚持厂里经营和组织生产,一面照顾护理患癌症的丈夫,丈夫两年后不幸去世。白天上完班,晚上她还得骑自行车到丹江南娘家护理已瘫痪10多年的养父。王拉拉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基本上没有影响为残疾人的服务和工厂的生产。三年中她免费对全区2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缝纫、刺绣等技术培训。让他们把厂里原料领回家去做成成品,厂里对外销售。还热心为商州针织厂推销积压布鞋4000多双。在针织厂三楼员工的宿舍我们看到了六、七名来商州市上学的学生,因家庭困难租不起房,王拉拉得知后将他们接来免费住宿。还给钱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之才。
王拉拉把学雷锋、做好事看成是为社会多做贡献。她说:“我每天都想帮助别人,做好事,晚上睡觉做梦都在做好事,只要我身体力行我就要把好事永远做下去。”
春去秋来,年年岁岁,王拉拉做的好事数也数不尽。
人生就像一座舞台,王拉拉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角色,她的经历就是一首动人的歌。这位坚强的女性把她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助残事业和社会的大爱上,展女儿情怀,显巾帼风流,她心地善良,无悔人生 ……
冬日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小车驶入西兰高速,眼前的秦岭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东西,阻隔了南北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北麓峰岭积雪,银装素裹。当穿越一个个隧道车行到秦岭南麓,便是另一番景象了!但见青松翠竹,流水淙淙,远望大山在长,接入天际。好一副冬日的商洛山水画,引得我们目不暇接,禁不住啧啧称赞。呵!商洛变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真乃名不虚传。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接壤,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融南北文化与一体,遗迹丰存,文化厚重,历史上曾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战的兵家常争之地。这块厚重的土地上曾演绎了仓颉造字、夏禹治水、商鞅封邑、闯王屯兵的历史故事。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著名人士云游于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优美诗篇。更值得荣耀的是,商洛是红色革命老区,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炮火硝烟、风云震荡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支持红军,援助革命,为夺取新中国的胜利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商洛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以贾平凹、京夫、陈彦为代表的作家群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商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一湾湾清泉,一座座翠峰,一片片沃野,旅游产业日益成为商洛最具魅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让我们把采访的镜头拉回到本文的主题,将笔端聚焦到这片热土上的一位巾帼女儿身上,追踪这最美的山水孕育出的最好的人。
我们驱车行到商洛已是中午时分,拨通王拉拉的电话让她到影院门口来接我们去她创办的商州残疾人福利针织厂。不一会,王拉拉便一路小跑来到我们面前,她气喘吁吁,头上冒着热气,大冷的天穿的羽绒棉衣都被汗浸湿了。她快人快语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欢迎,欢迎!”站在我们面前的王拉拉中等个头,衣着朴素,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五十多岁的王拉拉面额上已有了道道皱纹;她终年勤奋劳作 ,那双纤细的女儿手变得粗糙结实而有力。急火火的性格,浑身透着一股使不完的劲,麻利干练。王拉拉是商州区城关街道东关社区姚涧子村人,中共党员,现任商州残疾人福利针织厂厂长。她几十年如一日,舍己为人,先后捐款七八万元助残解困,她善行大爱的高尚情操传为佳话,被群众誉为“活雷锋”。连续四届为商州区政协委员,她的事迹多次在报刊电台上报道,几十次受到省地市区政府的表彰奖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是一位热情开朗、朴实直爽、心灵手巧的陕南细妹子,又是一位心地善良、普洒大爱、热心助残、刚强坚毅的时代巾帼女儿。近年来王拉拉的动人事迹回响在商州大山,传扬在丹江两岸。
大凡成功者的背后都浸透着苦涩与坎坷,而苦难又锻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毅力,最终铸造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王拉拉的人生充满着苦涩与坎坷,她如同一幅秦岭四季的山水画,有春天的欢歌,夏日的暴风,秋天的枫叶,冬日的冰雪。但她更像那秦岭大山涧的丹江水,穿山越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奔流不息。
王拉拉从小就聪明好学,乐于做好事,善于帮助人。在小学、中学时,她一直是“三好学生”。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父亲因给队上打机井腿部致残,家中六七口人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肩上。刚满16岁还在读书求学的拉拉同所有的少女一样,充满着人生美好的五彩梦,但严酷的现实使她毅然离校回家担当起养家糊口的家庭负担。
少女壮志不言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凡是男人能干的事她也能干,在生产队上事事干在前,处处奔一线。她在生活艰苦、体力繁重的南秦河水库工地整整大干了一年多。那个年代细粮白面少,拉拉每天将节省下来的白馍带回让家人吃。水库竣工后她回生产队上工干活,弱嫩的双肩和纤细双手磨出了血泡从不叫苦。她为社员记公分从无差错,民兵训练中争先当优秀,各项工作扑在前头,她的勤奋和实干精神深受广大干部社员好评。在生产队的七年中先后被选为保管、妇联干部、民兵排长、团支部委员等职务,是队上的大忙人,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党组织,光荣地出席了县上召开的群英会。
1979年,王拉拉婚嫁到东关村,由于她勤奋能干,吃苦领先,很快得到村镇领导和村民的信任,她被选为村干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很快扭转了村上计划生育的落后局面。为了带头扶贫帮困,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她克服各种思想阻力学裁剪技术,办起了缝纫铺,用借来的5000元购置了两台缝纫机和布料,进行加工销售,生产很红火。为了扩大市场营销,又增添了五台机子,办起了个体福利针织厂,职工增加至20人,年加工4万多件成衣,实现利润相当可观,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家中生活有很大改善,还盖起了两层楼房。一个家庭妇女不仅成了针织加工厂的厂长,而且还成了村上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王拉拉常对人讲的话。苦水中泡大的王拉拉,是位“女强人”,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经常说:“我一看见可怜人心里就发酸,就尽量要伸手去帮一把。”
1997年,王拉拉克服了种种困难,创办“商州社会福利针织厂”,在省、地、市各级领导重视下,工厂挂牌开业,她被任命为厂长。为了帮助弱势群体,王厂长深入商州四乡八岔,走访秦岭丹江两岸,调查摸底,先后吸收了4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来厂就业,帮助社会上几百名残疾人解决困难。
以王拉拉的逐年收入,她早该是个“富婆”了!然而,她银行无存款,家中生活很一般。记者在她家看到,没有时尚家俱,没有豪华电器,取暖还是个铁炉子,十几平米的小屋摆着一台缝纫机和旧桌旧凳,她的钱都用在了助残扶贫上了。
陈塬西河村王改霞患精神病,她连扶6年不松手,每犯病她就掏钱治疗,治好又接回厂里边干活边给传授技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不仅使王改霞病情逐年好转,成为正常人,而且收入年年增加。残疾人刘山义的媳妇和孩子无业,生活困难,王拉拉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她教会了裁缝一整套技术,开设了裁缝铺,日子逐渐改善,还购买了一套住宅楼。现在每向人提到她家的幸福生活时高兴地说:“这都是王拉拉对我帮扶的结果。” 下赵塬村民赵有树腿有残疾,家里日子十分困难。王拉拉上门动员其妻给厂里当推销员。三夏期间,“龙口夺食”,当她知道赵有树家里麦子还没人帮割,便拿起镰刀扁担拉上其妻一起到很远的坡上把四分地麦子割完、运回。由于一天到晚过度劳累,王拉拉晕倒在车路上,摔破了腿鲜血直流,她醒后挣扎着把麦担回去,连饭都不吃,忍痛走到自己家里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五四村村民陈亚妮双腿残疾,王拉拉把她接到厂里当保管,还管吃管住,每月给300多元工资,使其家中生活逐年改善。黑龙口街哑巴华雪改家里很穷,被她接回厂里教技术,管吃管住,学会技术后,她还掏出60元钱将其送上车回家,感动地哑巴双泪直流。十几年来,经她扶持的残疾人不下100多人次。有人问她为啥要贴钱贴功夫这样干呢?她慷慨地说:“人生价值不在拥有,而在奉献,为残弱人帮困解难,为国家分忧负担,是我们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王拉拉作为一个平民弱女子,但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真诚的“爱”和“公”、“亲”和“善”。有人嘲讽她是“傻子”、“脑子进水啦!”、“精神病”……可她对社会上的热讽冷嘲并不在意,理直气壮地迈步向前,始终如一。她把做善事、做好事当成一种责任。原商洛机械厂一位下岗职工的爱人王英霞家庭生活困难,王拉拉多次帮助,无偿助扶800多元。商洛制药厂家属王双梅一次来厂进货,走时竟将30多件线裤掉在地上,她发现后连夜冒雪送往双梅家,感动得一家人说:“拉拉真是个大好人!”
东关队上水管漏水或无故停电、厕所堵塞、火灾险情等,王拉拉总是出头到处联系解决。在大街上遇见可怜人她总是多少要给些钱,她对各地受灾群众的捐款不计其数。
为了解决厂内残疾人员的实际困难,王厂长改进生产流程,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让厂职工把布料带回家去做,完成后来厂交产品,深得大家欢迎。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下半年,她丈夫换上了癌症,三年来,她一面坚持厂里经营和组织生产,一面照顾护理患癌症的丈夫,丈夫两年后不幸去世。白天上完班,晚上她还得骑自行车到丹江南娘家护理已瘫痪10多年的养父。王拉拉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基本上没有影响为残疾人的服务和工厂的生产。三年中她免费对全区2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缝纫、刺绣等技术培训。让他们把厂里原料领回家去做成成品,厂里对外销售。还热心为商州针织厂推销积压布鞋4000多双。在针织厂三楼员工的宿舍我们看到了六、七名来商州市上学的学生,因家庭困难租不起房,王拉拉得知后将他们接来免费住宿。还给钱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之才。
王拉拉把学雷锋、做好事看成是为社会多做贡献。她说:“我每天都想帮助别人,做好事,晚上睡觉做梦都在做好事,只要我身体力行我就要把好事永远做下去。”
春去秋来,年年岁岁,王拉拉做的好事数也数不尽。
人生就像一座舞台,王拉拉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角色,她的经历就是一首动人的歌。这位坚强的女性把她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助残事业和社会的大爱上,展女儿情怀,显巾帼风流,她心地善良,无悔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