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环节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编研、保管、利用、统计等几个阶段。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
1 开发学籍档案信息的必要性
无论哪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也离不开科技与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大量的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批与人才培养和管理有关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涵盖的内容包括入学注册、升留级状况、成绩册、奖惩材料、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结业毕业等环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档案利用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指明了档案工作的正确方向。做好档案的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档案管理手段,以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装装订订”的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求。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的馆(室)藏的学籍档案资源为手段,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学籍档案资源体系。
2 更新服务观念,树立超前服务的意识
要做好档案服务创新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学校档案馆(室)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有了创新服务观念,才能扎实推进档案服务创新工作。首先,学校档案馆(室)要树立新的档案服务理念,大力推动传统档案服务观念向现代档案服务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激烈竞争,要在认识上尽快适应这种新情况的变化,形成符合发展需要的观念和认识,树立超前服务的意识。其次,服务内容要全新。要提供全新的档案信息服务,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都要随着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地创新。学校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有新突破,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等服务方式的转变。第三,学籍档案的收集要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档案服务工作落伍,必将使学校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
3 学籍档案超前服务的做法
目前,学籍档案的利用方式通常表现为2种类型:一是学术利用,利用者一般为本校的教师和干部,利用目的是要在档案中得到可用于学术研究的资料;二是实用性利用,利用者通常为本校的教师、干部和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利用目的是从档案资料中直接获取依据性文件材料和证明,利用的内容包括提供信息、办理学历与成绩证明等。改革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有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3.1 对在校学生和历届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文件材料进行专题分析,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人才要求的矛盾,是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吻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更需要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而学校设置的某些专业脱离市场需求,出现学生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的情况。学校的职业教育必须跟技能、跟机器、跟设备打交道,否则学生就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要利用学籍档案中“考生报名登记表”“考生综合登记表”“入学考试成绩表”“毕业学员登记及鉴定表”“各学期在校学员注册人数统计表”“毕业学员成绩总表”等材料进行专题分析。例如通过“考生报名登记表总表”,对历届各专业的毕业生和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根据社会对学校设置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本学校专业进行排名,使校方领导层下决心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因为当今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下,参加高考、中考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都是参考各学校专业排名和今后的就业导向,才能作出对就读学校志愿的正确选择。
3.2 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就业服务通过“毕业学员成绩总表”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学习成绩与工作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专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学校培养不出来;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学校设置职业预警机制,主动给自己亮红灯,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学校这几年调整了涵盖农林、财经、外语、计算机、艺术5大门类的会计、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服装设计与工艺、广告装璜与电脑设计、国际贸易与报关等十几个专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逐步走上轨道。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应该尝试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有些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就业服务”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资料,都是学校各专业负责人走访企业时搜集到的回馈与意见,他们把目标瞄准在福建海西建设的制造业人才及服务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上。一些热门专业,如汽车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还没毕业,企业争先到学校要求预留分配毕业生。实践证明,设置职业预警机制能帮助学校认识不同专业的优势,扬长避短。
4 学籍档案数字化,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档案的破损速度也在加快,这样就产生学籍档案“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沿用传统的手工目录查询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案卷目录检索条件单一,查全率和查准率很难得到保障。有的学生学籍档案因组卷不规范,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的学籍变更(如休学、退学、复学、转学)等不能在案卷目录上体现出来,这样难免会降低档案的查准率。将学籍档案原文数字化,存入数据库,不仅可以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而且还大大提高查检速度。将建校以来学生的个人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缓解档案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学籍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上网的基础。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推动档案事业迈上新的层次。大量的学籍档案信息寓于纸质的案卷、文件之中,只有将这些纸质学籍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档案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学籍档案信息只有上网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能为更多人所利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环节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编研、保管、利用、统计等几个阶段。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
1 开发学籍档案信息的必要性
无论哪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也离不开科技与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大量的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批与人才培养和管理有关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涵盖的内容包括入学注册、升留级状况、成绩册、奖惩材料、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结业毕业等环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档案利用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指明了档案工作的正确方向。做好档案的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档案管理手段,以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装装订订”的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求。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的馆(室)藏的学籍档案资源为手段,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学籍档案资源体系。
2 更新服务观念,树立超前服务的意识
要做好档案服务创新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学校档案馆(室)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有了创新服务观念,才能扎实推进档案服务创新工作。首先,学校档案馆(室)要树立新的档案服务理念,大力推动传统档案服务观念向现代档案服务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激烈竞争,要在认识上尽快适应这种新情况的变化,形成符合发展需要的观念和认识,树立超前服务的意识。其次,服务内容要全新。要提供全新的档案信息服务,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都要随着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地创新。学校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有新突破,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等服务方式的转变。第三,学籍档案的收集要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档案服务工作落伍,必将使学校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
3 学籍档案超前服务的做法
目前,学籍档案的利用方式通常表现为2种类型:一是学术利用,利用者一般为本校的教师和干部,利用目的是要在档案中得到可用于学术研究的资料;二是实用性利用,利用者通常为本校的教师、干部和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利用目的是从档案资料中直接获取依据性文件材料和证明,利用的内容包括提供信息、办理学历与成绩证明等。改革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有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3.1 对在校学生和历届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文件材料进行专题分析,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人才要求的矛盾,是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吻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更需要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而学校设置的某些专业脱离市场需求,出现学生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的情况。学校的职业教育必须跟技能、跟机器、跟设备打交道,否则学生就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要利用学籍档案中“考生报名登记表”“考生综合登记表”“入学考试成绩表”“毕业学员登记及鉴定表”“各学期在校学员注册人数统计表”“毕业学员成绩总表”等材料进行专题分析。例如通过“考生报名登记表总表”,对历届各专业的毕业生和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根据社会对学校设置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本学校专业进行排名,使校方领导层下决心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因为当今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下,参加高考、中考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都是参考各学校专业排名和今后的就业导向,才能作出对就读学校志愿的正确选择。
3.2 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就业服务通过“毕业学员成绩总表”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学习成绩与工作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专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学校培养不出来;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学校设置职业预警机制,主动给自己亮红灯,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学校这几年调整了涵盖农林、财经、外语、计算机、艺术5大门类的会计、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服装设计与工艺、广告装璜与电脑设计、国际贸易与报关等十几个专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逐步走上轨道。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应该尝试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有些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就业服务”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资料,都是学校各专业负责人走访企业时搜集到的回馈与意见,他们把目标瞄准在福建海西建设的制造业人才及服务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上。一些热门专业,如汽车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还没毕业,企业争先到学校要求预留分配毕业生。实践证明,设置职业预警机制能帮助学校认识不同专业的优势,扬长避短。
4 学籍档案数字化,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档案的破损速度也在加快,这样就产生学籍档案“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沿用传统的手工目录查询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案卷目录检索条件单一,查全率和查准率很难得到保障。有的学生学籍档案因组卷不规范,学生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的学籍变更(如休学、退学、复学、转学)等不能在案卷目录上体现出来,这样难免会降低档案的查准率。将学籍档案原文数字化,存入数据库,不仅可以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而且还大大提高查检速度。将建校以来学生的个人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缓解档案保存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学籍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上网的基础。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推动档案事业迈上新的层次。大量的学籍档案信息寓于纸质的案卷、文件之中,只有将这些纸质学籍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档案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学籍档案信息只有上网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能为更多人所利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