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初中阶段要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情况及优秀学生的培养。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数学内容较少,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在课上只是听,课下重复训练。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教师转,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课前不预习,课上忙于记笔记或跟着教师盲目听,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抓住数学学习的真正方法——理解,听课效率很低。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习数学的实质。很多学生只注重结果,死记数学结论,甚至是例题的解答。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越学越吃力,事倍功半。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而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对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较大,教师辅导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未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学习要求不匹配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解决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实践表明,通过数学学习中困难的克服,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教师带着学习”转为“自己会学习”。对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作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并因材施教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也不行,对课本知识一定要实现融会贯通,要在脉络分明的情况下编织知识网络,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科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避免急躁心理,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切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高中数学分化点较多,这些分化点都有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这些地方教师应多次反复讲授,加强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让学生讨论,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在纠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越是成绩好的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越多,关系越和谐;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
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数学内容较少,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在课上只是听,课下重复训练。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教师转,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课前不预习,课上忙于记笔记或跟着教师盲目听,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抓住数学学习的真正方法——理解,听课效率很低。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习数学的实质。很多学生只注重结果,死记数学结论,甚至是例题的解答。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越学越吃力,事倍功半。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而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对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较大,教师辅导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未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学习要求不匹配对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解决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实践表明,通过数学学习中困难的克服,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教师带着学习”转为“自己会学习”。对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作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并因材施教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也不行,对课本知识一定要实现融会贯通,要在脉络分明的情况下编织知识网络,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科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避免急躁心理,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切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高中数学分化点较多,这些分化点都有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这些地方教师应多次反复讲授,加强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让学生讨论,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在纠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越是成绩好的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越多,关系越和谐;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