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征巧写景以景寓情升主旨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季节交替、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和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接触、观察、了解和感受它,再加以描绘,把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考生要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确立好观察的立足点。可以按空间方位描写,也可移步换景,比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自然界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同样是山,但山与山的形态不同;同样是水,而水与水的姿态各异。南方的山与北方的山、冬天的山与夏天的山,江河的水与小溪的水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时间的同一景物,因观察的人和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观感。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文章通过写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他景象的变化则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描写,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2.依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层次。
  写景要讲究顺序。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景,有如移舟前进,景观随之改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使用修辞,凸显景物神采。
  我们写景时要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注重写景的形似,更注重神似。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用了一组比喻性的排比,“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
  形象的比喻,能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拟人的修辞手法也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济南的冬天》中对于水的描绘:“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很自然地感受到济南的冬天里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想象的手法也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修辞综合使用。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一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4.借景寓情,升华主旨。
  值得一提的是,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来体现的。要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把作者的独特感受写进去,在写景的过程中把作者的心理活動和直接抒情穿插进去。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主人公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景色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又如《林海》一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耐人寻味。
其他文献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在福州市举办。举办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对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开启数字中国建设的新航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日盛装开启,数字经济展示了美丽中国的信息化宏伟lán tú  ( )。在本届峰会数字社会馆的10HO3展馆内,中国移
期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的情况。  1.下面是本次人口普查的标志,请你仔细观察,写出其含意。  答:  2.下面的句子顺
期刊
话题亮相  本次作文以“最可亲的人”为题,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其关键并深究下去,就能发掘出其中的新颖之处。此外,选材要兼顾细节,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同学们在写作“最可亲的人”时,应开拓思路,确定表达的核心主题,尽量避免俗套,体现自己的思考。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刻画人物,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进行叙述。
期刊
新闻速递  今年的国庆与中秋假期重合,是难得的家国同庆,能够让人感受到更为浓厚的家国情怀。节日期间,打开电视,节目里吟诵着诗词名篇;走进书店图书馆,书架上经典书籍等待被取阅;前往博物馆、展览馆,古老的文物讲述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书画作品展示着艺术创作的成果;在影院剧院里,电影大片、戏曲表演、交响音乐会等精彩纷呈……浓浓的文化氛围,是今年國庆长假的一大特色。  观点一览  节日和文化密不可分。传统节
期刊
前面的人,互相攀援着肩头,抓住石壁上的岩棱,困难地攀上去了。最先爬上悬岩的战友,站到悬岩边,抛出长长的布绳,拽拉着岩下的成群战友。  探照灯突然亮了。罪恶的子弹随着光柱的指引,朝悬岩倾泻而去……  岩下的人影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胡浩忽然问道:“老齐,刘思扬呢?”齐晓轩没有回答,脸上毫无表情,身体在弹火中忽然晃动了一下……  布绳冒着弹雨,从岩上垂下,焦急的声音正在催促。齐晓轩挥手叫胡浩
期刊
写作指津  “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领异标新。要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要有独特的发现。  一篇作文要领异标新显创意,首先必须选择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材料。其方法主要有三:(1)选择自己独有的材料。同样是写母爱,冰心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而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两位名家选取的都是富有独特感受的材料,
期刊
新闻速递  爆红网络的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观,目前已经被国内众多景点复制,分布于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其中有的“山寨天空之镜”仅在水上、地面铺设玻璃,实景和宣传照片判若云泥。  观点一览  “山寨景點”不断冒出,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急功近利。自然旅游资源“靠天吃饭”,人文旅游资源需要知识智力投入和历史积累,对于一些既无天赋资源,又不愿意挖掘创意、投入智力的地方来说,依靠一个知名旅游景点,依葫芦画
期刊
话题引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是记录,是表达;读是交流,是思考。好的文章百读不厌,往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继而产生新的倾诉欲望。请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发现文章对自身认知与情感的启发,选择一个道理、一位人物或者一种情感,联系自身认知,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读要深,引要精  片段示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
期刊
文题亮相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  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
期刊
最近,陕西神木一位80后农民工朗诵的视频刷了屏。从小喜欢文字的他,虽早早告别校园,却依然保持着对写作和朗诵的热爱。工作之余,他坚持在工地上朗诵经典作品;为练就一口播音腔调,日复一日地自学练习,又为了能把詩词全部背诵下来而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于这一切,他说自己从未感觉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爱好。  农民工和诗歌、工地和朗诵,这两对看似不搭的词语,其实背后的连接词是“梦想”。这位农民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