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段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推动校本课程尽快进入常态化的实施阶段。文件中指出以国家、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兴趣为目的,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学校资源,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建设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探索优质教育途径,提高美术课堂质量,提升育人水平,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来看,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该文件的颁布是非常及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通知的发布引起广泛的讨论,其中还有不少争议。支持者认为,该文件“早应该执行了”;怀疑者认为,“指挥棒不改,便是空谈”;质疑者说,“未考虑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反对者的意见是,“增加孩子负担”;而专家的结论是,“师资短缺是瓶颈”。笔者认为,这些争议当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师资问题。许多学校对国家课程都无办法完成,就算有些学校完成了国家课程,但是也未能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如果说,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而加重教师的负担,这是与真正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反对者没有认真理解文件对时间上的说明。通知提出,学校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在认真落实好国家规定的課程外,在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发适合学生要求的校本课程,这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如何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重要手段。就现状而言,普通学校的校本课程质量却不容乐观。许多学校一是没有这方面的师资,二是学校还未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所以就算有些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但质量参差不齐,未能达到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显然,这与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开发出高质量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们认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如下几个规律:(1)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开发校课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难易度要适中,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难度要求。比如低年龄段可以开发一些参观考察类型的校本课程,中年龄段可以开发出绘画记录性的校本课程,高年龄段可以考虑开发一些動手多的校本课程。比如纸花,版画,中国结等课程。(2)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定要选出学生喜欢的课程。难易度要适中,课题要鲜明,要区别于平时的课堂,上课的形式要生动。例如我们在开发树叶拼贴课程中,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形式来进行,我们上中国结纸花课程时,以节日相结合起来,提高上课的目的性。(3)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结合学校特色发展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比如有些学校地处一线城市,哪么就可以以当地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研究;一些城市是剪纸特色,哪么就可以开发剪纸特色;一些学校树木花草较多,哪就可以开发以树叶拼贴为题的校本课程。总之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和实际资源。
  通过多年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1)开发经费问题。由于目前学校办学经费是财政拨款,不少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将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校本课程有,书也出了,可就是没有落实常规上课。出书是为了摆设好看。有的学校则不给老师外出学习和研修的时间,不给老师开课的协调等。这既有经费的问题,也有教育观念的问题。(2)地区差异与师资问题。就现状而言,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乡村学校连专业的艺术老师都没有,能否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是个现实问题。不过,有些学校,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不给予机会,甚至有的美术老师被安排的工作是做与美术无关的工作,如被安排到教语文数学等学科;其次,如果一个学校的美术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努力、不主动,也会导致校本课程开发无法开展。其次也可能是教师的能力问题,因为这并不是上课,这是课程的开发,这对于美术老师来说,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争取领导的支持。首先,我们要争取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信任,要让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有足够的信心。与领导沟通时我们要做到四个明确:目标明确,过程明确,结果明确,支出明确。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课程研发有什么样的成果,在研发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要出多少钱,能办多大的事,这都是要提前向领导沟通清楚。其次我们就是要做好整个研发的安排,要有具体的方案。比如制定好上课的人员安排,备课的安排,材料的准备,成果的展示等,都要预先安排好。最后就是要有失败的准备,因为这是实验性课程,任何课程的开发都是要有个过程,要向领导事先沟通好,不能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这样对我们课程一定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是要我们继续做好学生工作,二是要向领导解释清楚。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语文教学,也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新的教学理念为多媒体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把握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认真分析利弊,用新课改理念关照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才能使高中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新课标指出:多媒体能
期刊
(一)情景导趣:“创设情景”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要达到的目的有: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唤起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情感体验,以产生求知欲望。对识字教学来说,情景的创设尤为重要。通过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日、月、水、火、山、石、土、田”这几个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插图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
期刊
随着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培养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提高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在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手、不放心,无论是写作、识字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思想特性,阻止了学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高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期刊
教学目标设置: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摆件与环境的关系,能够根据居室环境,巧摆巧做小摆件,使其艺术风格、造型尺度、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与居室协调。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生活增添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居室中有创意的摆件,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了解摆件的色彩、造型、藝术风格与居室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全面感受摆件在居室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废旧玻璃材料去创作一件小摆件,培养创新能
期刊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就是常规.我们在进行常规培养时,要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形成好的习惯,让他們主动,快乐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一日常规。  一、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存在的乱象: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可细化为入厕盥洗活动、排队外出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用餐活动,入睡起床活动、离园整理活动。这些活动细碎而又琐碎,我们幼儿教师总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常
期刊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开始由传统的注重 “教”朝向注重 “趣”方向发展,课程教学绝大部分是由 “欣赏”、“感受” 与“创造”以及“学习”四大部分组成,摒弃了之前单调的“说唱式”教学。其中 “感受”和 “创造”离不开器乐教学使之更好完成,器乐教学逐步走入到小学的音乐教学之中。本文通过观摩广州市某小学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有效记录课程并且剖析评价了器乐教学课程,期待对提升小学器乐教学有效性供给探究思路。  一
期刊
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类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 2、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漫画的感悟能力,使学生沉浸于漫画的艺术氛围。  学情分析:从2013年开始,“图文转换”题开始趋热,这几年在高考试题中备受关注。什么是图文转换,它又包含哪些题型,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而在图文转换中,漫画类题受青睐的程度要高于其他题型,甚至近几年作文中也对此有所涉及。然而,学生却没有一种系統的做题思路
期刊
一、呵护自尊润心田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有時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因为学习差,他们感觉是班级中的“二等公民”。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尊重。要想教育好后进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