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倾向,华南农业大学对社会实践的载体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社会实践载体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它涉及到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以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意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首先,大学生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已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满足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最后,社会实践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炼大学生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格,促进知、情、行的相互转化,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实践活动:华南农业大学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将华南农业大学的精神——“丁颖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当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就是华南农业大学挖掘社会实践资源,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的有益尝试。我校自2003年开始已连续7年累计组织近万名学生担当春运临时列车乘务员志愿者,为广铁春运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到80年不遇的暴风雪灾害,华南农业大学1100余名学生临时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挺身而出,在抗灾救灾的前线上奔波,在困境中坚持,充分表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先后对此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先后被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广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广东省高教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二、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实践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华南农业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于2009年3月,对全校参与过支援春运乘务员工作的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历年参加过支援春运乘务员工作的8600名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000名作为调查对象,以2007~2009年参与人员为主。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问卷回收1856份,其中有效问卷1853份,问卷有效率99.3%。调查样本绝大部分为在校本科生,小部分为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从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非常吻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表1和表2的数据同时表明,参与乘务员工作的男生人数比女生稍多,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学生党员、贫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高于普通同学。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1.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其他志愿服务活动”时,选择“从不参加”的仅占4.80%。这说明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观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面临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仍然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二次”及“二次以上”继续参与支援春运工作。这表明学生对乘务员工作这一社会实践载体的认可,也反映学生通过支援春运工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从学生参与乘务员工作的动机看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当被问及对志愿者典型的看法时,87.97%的被调查者持积极态度。在参与动机方面,有75.3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尤其是就业竞争力,为就业打好基础”,也有71.29%选择“磨炼意志,增强应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5和表6的数据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主观意愿上对社会责任感是认同的,也是充分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受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首要目的还是以锻炼提高能力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为主。这也客观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现状:一方面知道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迫于社会现实而不愿意主动去承担。
3.支援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
53.75%的学生认为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非常有意义”,另有41.9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仅有约不到5%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或“毫无意义”。这也充分说明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被高度的认同和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您认为您及其他乘务员志愿者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这一问题时,38.96%的学生认为“充分表现”,41.01%的学生认为“某方面突出表现”,两者合计占样本总数的79.97%,远远高于认为“一般”和“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比例。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某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认同的,他们也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当代大学生身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的碰撞与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大学生过于冲动,缺乏理性,习惯于消极指责,缺乏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和弱化的倾向。
2.支援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效果是显著的。
大学生通过列车乘务员工作这个窗口,品味了生活的艰辛,体察了社会的复杂,感受了集体的温暖!乘务员工作对学生们的素质锻炼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生们生动地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组织协调,深刻地感受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的巨大力量。乘务员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三、支援春运实践活动的启示:创新社会实践载体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华南农业大学7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乘务员志愿者这一全新的社会实践载体,可以促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民情,提高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支援春运志愿者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认知、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磨炼学生的责任意志。
(一)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和深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个体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社会责任感形成需要的前提和基础。支援春运乘务员志愿者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了走出书本课堂,接触社会,增强亲身感受和体验,深化认识的良好机会。小车厢,大社会。在乘务员工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亲眼目睹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亲耳聆听了人们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亲身感受到了人生百态。通过乘务员工作,大学生认识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民情,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增强了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的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疾苦知之甚少,更难产生相应的情感。在乘务员工作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走进农民工群体,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面与面的交流,开展一些专题调查,感受他们的疾苦和烦恼。许多大学生对我国尚处在较低生活水平的人群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面对贫困的人们,他们一方面感到了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应对社会有所回报。这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定会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三)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责任意志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上。乘务员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困难,如火车上生活的不便、旅客的刁难和不配合等,学校组织专门力量鼓励和帮助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信念不断深化。他们能够将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负责的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样循环往复,学生由坚定的责任信念最终会转化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总之,乘务员工作为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磨炼意志,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要以此为良好借鉴,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巩固责任信念、磨炼责任意志,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兰萍.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2]刘庆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9).
[3]王继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4]许青.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
[5]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6]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研究[J].学术论坛,2009,(2).
[7]颜咏雪,王浩.浅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它涉及到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以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意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首先,大学生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已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满足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最后,社会实践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就是要将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炼大学生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格,促进知、情、行的相互转化,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实践活动:华南农业大学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将华南农业大学的精神——“丁颖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当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就是华南农业大学挖掘社会实践资源,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的有益尝试。我校自2003年开始已连续7年累计组织近万名学生担当春运临时列车乘务员志愿者,为广铁春运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到80年不遇的暴风雪灾害,华南农业大学1100余名学生临时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挺身而出,在抗灾救灾的前线上奔波,在困境中坚持,充分表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先后对此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先后被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广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广东省高教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二、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实践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
华南农业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于2009年3月,对全校参与过支援春运乘务员工作的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历年参加过支援春运乘务员工作的8600名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000名作为调查对象,以2007~2009年参与人员为主。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问卷回收1856份,其中有效问卷1853份,问卷有效率99.3%。调查样本绝大部分为在校本科生,小部分为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从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非常吻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表1和表2的数据同时表明,参与乘务员工作的男生人数比女生稍多,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学生党员、贫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高于普通同学。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1.从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其他志愿服务活动”时,选择“从不参加”的仅占4.80%。这说明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观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面临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仍然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二次”及“二次以上”继续参与支援春运工作。这表明学生对乘务员工作这一社会实践载体的认可,也反映学生通过支援春运工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从学生参与乘务员工作的动机看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当被问及对志愿者典型的看法时,87.97%的被调查者持积极态度。在参与动机方面,有75.3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尤其是就业竞争力,为就业打好基础”,也有71.29%选择“磨炼意志,增强应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5和表6的数据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主观意愿上对社会责任感是认同的,也是充分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受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首要目的还是以锻炼提高能力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为主。这也客观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现状:一方面知道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迫于社会现实而不愿意主动去承担。
3.支援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
53.75%的学生认为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非常有意义”,另有41.9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意义”,仅有约不到5%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或“毫无意义”。这也充分说明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被高度的认同和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您认为您及其他乘务员志愿者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这一问题时,38.96%的学生认为“充分表现”,41.01%的学生认为“某方面突出表现”,两者合计占样本总数的79.97%,远远高于认为“一般”和“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比例。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某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认同的,他们也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当代大学生身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的碰撞与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大学生过于冲动,缺乏理性,习惯于消极指责,缺乏理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和弱化的倾向。
2.支援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效果是显著的。
大学生通过列车乘务员工作这个窗口,品味了生活的艰辛,体察了社会的复杂,感受了集体的温暖!乘务员工作对学生们的素质锻炼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生们生动地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组织协调,深刻地感受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的巨大力量。乘务员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三、支援春运实践活动的启示:创新社会实践载体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华南农业大学7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乘务员志愿者这一全新的社会实践载体,可以促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民情,提高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支援春运志愿者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认知、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磨炼学生的责任意志。
(一)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和深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个体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社会责任感形成需要的前提和基础。支援春运乘务员志愿者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了走出书本课堂,接触社会,增强亲身感受和体验,深化认识的良好机会。小车厢,大社会。在乘务员工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亲眼目睹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亲耳聆听了人们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亲身感受到了人生百态。通过乘务员工作,大学生认识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民情,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增强了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和丰富大学生的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疾苦知之甚少,更难产生相应的情感。在乘务员工作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走进农民工群体,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面与面的交流,开展一些专题调查,感受他们的疾苦和烦恼。许多大学生对我国尚处在较低生活水平的人群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面对贫困的人们,他们一方面感到了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应对社会有所回报。这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定会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三)支援春运实践活动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责任意志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上。乘务员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困难,如火车上生活的不便、旅客的刁难和不配合等,学校组织专门力量鼓励和帮助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信念不断深化。他们能够将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负责的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样循环往复,学生由坚定的责任信念最终会转化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总之,乘务员工作为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磨炼意志,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要以此为良好借鉴,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巩固责任信念、磨炼责任意志,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兰萍.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2]刘庆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9).
[3]王继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4]许青.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
[5]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6]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研究[J].学术论坛,2009,(2).
[7]颜咏雪,王浩.浅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