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 激发思维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课堂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于老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模式教学,通过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阅读水平。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创新;阅读
  
  近几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此前提下,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这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并着手准备的。前不久,我和本年级语文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老师们热烈的讨论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一些方向,也让我觉得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于老师如何去挖掘,而挖掘的根本就在于老师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通过有效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并在和同学的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思维习惯的培养远远胜于知识的所得,这也是新课改中大力提倡的。于是我尝试着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问题,并把问题分了梯度,尽量不设计那种不需要动脑的问题,结果在课堂中真的发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就以我上的《雷雨》为例:
  对于这一篇经典的话剧,我开始设想按正常的思路上课,感觉是在拾人牙慧,陈旧死板:把知识点一一讲解,把人物形象挨个分析,再主题一总结就完成了。这样做未免流于程式化,冲淡了主题人物的鲜活性和戏剧的生命力,而话剧的生命力就在于用语言的个性化及丰富性,来塑造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所以我打算就选取语言这一点,鉴赏周朴园,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话剧的魅力。
  上课之前,学生通过观看我给他们放映的《雷雨》电影,对其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理清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这对理解本课的内容作了铺垫。但银幕借助了很多外在的信息,学生并不能深入去理解形象,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对银幕中的周朴园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带领学生从语言文本中感受不同时刻的周朴园,这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抓住了语言对话中的关键字,如“我们”、“洋火”、“好地方”,学生很快发现这些语言暗含别的信息,并且都能体会到两人都在回忆,回忆中无疑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问:设想他们有过怎样的婚恋生活?何以见得?这一问,并不是胡乱发问,而是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为自己的设想找到依据,并把课文内容整合起来。有的学生的回答出乎人意料,他说:“在洋火下,鲁曾经为周缝补那件被烟烧破的衬衣,周关切地说:‘太晚了,休息吧!’”这个回答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紧接着第二问:为什么幸福甜蜜的人最终分开?学生探究出来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更多让学生感受到周朴园也许当时屈从于家族势力很无奈,性格上很软弱。第二阶段,通过找句子体会周朴园的深情,让学生能从“人”的角度理解他。第三阶段挖掘四次发问,体会心理变化,把学生对人物前面的解读完全颠覆,继而让学生探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下,显得很活跃,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说得有理有据,似乎都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上到这儿我感觉很高兴,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要问题恰当,引导得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有很大的潜力。最后,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鲁侍萍”为题,继续探讨人物的复杂性,完成本课的教学。课后,我在反思,这堂课能不能不设置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问题,而就以“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各抒己见并找出依据谈看法,是不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本身来说,首先要努力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要先要求其“质疑”,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略。在语文新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的教学法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摆脱原有课堂教学中的静听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行“有效问题式”课堂教学法,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观。而做好这一切,就真正需要老师去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课堂设计,真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思维的含量,那样上课不仅仅只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也同时为孩子们插上了一双会思考、能想象的文学的翅膀。
其他文献
概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培养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体育高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往往缺少深层次的认知和感受。推广研读经史典籍,深入了解古代哲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伦道德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关键词:传统经典;竞技体育专业;人文精神    体育类高职的竞技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具备高水平运动能
期刊
摘要:根据《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可以将其概括为“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怎么写”这几个问题。为此,我们要掌握很多方式方法和技巧。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审读作品,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的表现手法;抓住诗中出现的常用意象及典故。  关键词: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意象    苏教版语文教材都以专题形式出现,此时的课文学习,其实是一个新旧穿插的复习训练过程,课堂学习的
期刊
摘要:“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小中见大;细节;揭示本质    “深刻”是指作文所阐发的思想,所表达的观点能揭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人受到
期刊
摘要:诗歌教学,要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尝试了两种方法:美读法和专题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新精神,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以读带讲;以点带面;自主学习    进入高二,学生开始了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2+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酒店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2+1”中一年的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    1 “2+1”培养模式的含义    “2+1”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
期刊
摘要:结合龙游西门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构建并开展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活力;开发    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两者在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加之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些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与考试无关的科目一般会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取消”;非文本性的课程常常要让位于文本性的课程。在课程的管理上
期刊
摘要:不同的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产物,就如为了更好地生活,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乡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着家人背井离乡,随着流动人口的日益增长,孩子入学问题也成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由于适应能力的不同,也就使得一些“外地插班生”的心理成长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从心理辅导的“同质团体辅导”角度去帮助这批弱势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学校
期刊
摘要:舞蹈是无声的人体语言,它的艺术魅力可以在人体美中显现出来。从古至今,不论中外,都是运用舞蹈培育人体美。人体美始终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和谐一致的美,是至高无上的美。人体美的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就越能扩展人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使舞蹈更富有艺术魅力。  关键词:人体语言;舞蹈美;魅力  作者简介:崔景秋(1969-),男,河北邢台人,讲师,在邢台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形体训练及大学美育工作。    舞蹈
期刊
摘要:教育行业乃至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在提倡企业必须创立品牌意识的同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实也有必要创立我们的特色品牌意识。  关键词:品牌策划;品牌效应;文化理念    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这也已经给文化市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市场经济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相应我们的教育行业,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改革,那么
期刊
摘要: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民主的学习氛围,就一定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以师生情感互动为基础,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接受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教师;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无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随之提高,他们的智力潜能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