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文章从人才的含义、企业发展中培育人才的方式着手来阐述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是人才战略。
关键词:企业发展;人才战略
1965年,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企业战略论》。从此以后,“战略”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企业领域。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培育人才的结果,就企业而言,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就员工而言,是工作生活质量和人生满意程度的提高。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 人才的概念
什么是人才?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人才是指德才兼备,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企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人。
人才须有德。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人具备诚信、爱企、敬业、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美德,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以兴企、报国为理想。讲求人格和内在美,是人才的内在灵魂。
人才须有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身经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掌握经营、管理、生产的环节和流程,精通一专多能。有才干,有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
人才须有“学习力”。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和信息总量是每2年~3年就翻一番。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学习力的竞争。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学习力是企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须有创造力。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难题,使企业的市场有新突破,科技有新发展,工艺有新改进,效益有新提高。锐意创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价值。
人才须有贡献。积极施展才华,以创造性劳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既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企业的肯定。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是人才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二、 企业发展中培育人才的方式
随着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人才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只有加大力度,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合力攻坚,才能培养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创业重任的人才大军。
1. 立足需求,开发人才资源。培育人才一定要紧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一要弄清企业有什么工作要人去做,做到因事用人;二要弄清对人才的结构需求,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气质结构等,做到结构合理;三要弄清对人才的层次需求,做到搭配得当;四要弄清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做到总量平衡。在摸清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人才断层、后继乏人,就要加快人才引进和新陈代谢,尽快让年轻人接班;高、精、尖人才稀缺,就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管理不善、经营乏术,就要加快培养复合型职业经理人;科技滑坡、技术落后,就要加快培养技术专家;技工断档、青黄不接,就要加快培养能工巧匠。当然,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多,就必须超前培养,及时预见企业人才需求的走势,做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并狠抓落实,保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可资调配。目前来讲,高素质、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行业中叫得响的技术专家,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2. 立足内部,盘活人才存量。应该看到,企业内部并不是没有人才,所谓的“人才危机”,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没有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资源的潜力和使用价值。引进人才是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靠引进解决不了人才短缺的根本问题,并且,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机制的现状决定了引进手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有效模式。因此,对常规技能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自己培养,盘活人才存量,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态势。应建立企业人才库和人才交流中心,打破壁垒,互通有无,使人才流动到企业内最适合、最需要的岗位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要用人所长,发挥优势,提高人才使用的效率;要搞好人才再培训、再教育,不断充电,推动人才知识更新,促进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跃升,形成“才”源滚滚之势。
3. 立足企业发展战略,加快人才成长。通过主业和多经发展战略的需求拉动,依靠管理创新提供的广阔舞台,有效地锤炼队伍,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人才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培养特色人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专才、特才,使他们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具有特殊本领,成为独树一帜的能手和权威。要培养自己的商务谈判人才、招投标人才、投融资人才、成本管理人才、合同管理人才、安全质量管理人才、人才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企业文化策划人才、外语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这些各个门类的人才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培养,锻炼。
要立足于第一线和基层,培养实践型人才。无论是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还是技术型的人才,都要强调接受第一线的基层锻炼,都要深入了解熟悉其企业工作流程、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第一线的艰难困苦,调适情感与心态,提高工作能力,增长处理技术和经营问题的才干。在这个基础上,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寻求各自的发展方向。走出大学的毕业生,要在企业找到位置,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上好第一线和基层锻炼的基础课。
4. 创新机制,实施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风靡西方世界的一种管理文化。其核心是关心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其出发点在于“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才开发,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1)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赛场赛马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任用和收入挂钩,保证符合企业考核标准的人才在企业内有其位、谋其职、授其权、获其利,实现人才优胜劣汰。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的统一,以合理使用来加快培养,以进一步培养来促进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人才,要大胆压担子、给位子,让他们在重要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
(2)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深化对企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开发重点、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走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路子。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培训,使培训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优化培训内容。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既搞好学历教育,又搞好能力培养。同时,大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于搞技术出身,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缺乏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应以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和管理能力提高为重点;对专业技术人员,应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对技术工人,应以基本生产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一专多能为重点。
完善培训开发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评聘制度;实行“培训——鉴定——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方针;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职称考评认可资格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对技能人才要合理使用,承认他们的价值,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工作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立足岗位,不断“充电”,自学成才,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中,形成“树形象、创一流、比贡献”的企业风尚。
(3)建立有效的励才留才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推行实绩导向、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做到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促进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待遇来激励人,以企业文化来塑造人。
树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思想,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让人才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企业努力培养人才、人才积极为企业作贡献的良性循怀。重视和满足人才的特殊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特殊的人才福利政策,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
5. 加强领导,推动人才培养。培养人才,选贤用能,知人善任,是领导者最主要的管理职能之一。领导者集选人、用人职责于一身,人才培养效果、使用效能的好坏,与领导干部识才、用才的艺术直接相关。因此,应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责任制,把对人才使用的好坏作为领导者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给予应有的激励和约束。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杨久香.以凝聚人心战略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现代化,2006,(1).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陈企盛.怎样管理新员工.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5.赵光辉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6.邢传等编著.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7.张德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蒋波,东南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餐饮业高级职业经理人。
收稿日期:2007-10-14。
关键词:企业发展;人才战略
1965年,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企业战略论》。从此以后,“战略”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企业领域。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培育人才的结果,就企业而言,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就员工而言,是工作生活质量和人生满意程度的提高。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 人才的概念
什么是人才?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人才是指德才兼备,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企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人。
人才须有德。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人具备诚信、爱企、敬业、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美德,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以兴企、报国为理想。讲求人格和内在美,是人才的内在灵魂。
人才须有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身经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掌握经营、管理、生产的环节和流程,精通一专多能。有才干,有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
人才须有“学习力”。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和信息总量是每2年~3年就翻一番。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学习力的竞争。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学习力是企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须有创造力。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难题,使企业的市场有新突破,科技有新发展,工艺有新改进,效益有新提高。锐意创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价值。
人才须有贡献。积极施展才华,以创造性劳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既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企业的肯定。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是人才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二、 企业发展中培育人才的方式
随着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人才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只有加大力度,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合力攻坚,才能培养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创业重任的人才大军。
1. 立足需求,开发人才资源。培育人才一定要紧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一要弄清企业有什么工作要人去做,做到因事用人;二要弄清对人才的结构需求,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气质结构等,做到结构合理;三要弄清对人才的层次需求,做到搭配得当;四要弄清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做到总量平衡。在摸清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人才断层、后继乏人,就要加快人才引进和新陈代谢,尽快让年轻人接班;高、精、尖人才稀缺,就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管理不善、经营乏术,就要加快培养复合型职业经理人;科技滑坡、技术落后,就要加快培养技术专家;技工断档、青黄不接,就要加快培养能工巧匠。当然,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多,就必须超前培养,及时预见企业人才需求的走势,做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并狠抓落实,保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可资调配。目前来讲,高素质、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行业中叫得响的技术专家,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2. 立足内部,盘活人才存量。应该看到,企业内部并不是没有人才,所谓的“人才危机”,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没有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资源的潜力和使用价值。引进人才是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靠引进解决不了人才短缺的根本问题,并且,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机制的现状决定了引进手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有效模式。因此,对常规技能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自己培养,盘活人才存量,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态势。应建立企业人才库和人才交流中心,打破壁垒,互通有无,使人才流动到企业内最适合、最需要的岗位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要用人所长,发挥优势,提高人才使用的效率;要搞好人才再培训、再教育,不断充电,推动人才知识更新,促进低层次人才向高层次人才跃升,形成“才”源滚滚之势。
3. 立足企业发展战略,加快人才成长。通过主业和多经发展战略的需求拉动,依靠管理创新提供的广阔舞台,有效地锤炼队伍,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人才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培养特色人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专才、特才,使他们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具有特殊本领,成为独树一帜的能手和权威。要培养自己的商务谈判人才、招投标人才、投融资人才、成本管理人才、合同管理人才、安全质量管理人才、人才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企业文化策划人才、外语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这些各个门类的人才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培养,锻炼。
要立足于第一线和基层,培养实践型人才。无论是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还是技术型的人才,都要强调接受第一线的基层锻炼,都要深入了解熟悉其企业工作流程、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第一线的艰难困苦,调适情感与心态,提高工作能力,增长处理技术和经营问题的才干。在这个基础上,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寻求各自的发展方向。走出大学的毕业生,要在企业找到位置,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上好第一线和基层锻炼的基础课。
4. 创新机制,实施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风靡西方世界的一种管理文化。其核心是关心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其出发点在于“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才开发,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1)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赛场赛马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任用和收入挂钩,保证符合企业考核标准的人才在企业内有其位、谋其职、授其权、获其利,实现人才优胜劣汰。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的统一,以合理使用来加快培养,以进一步培养来促进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人才,要大胆压担子、给位子,让他们在重要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
(2)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深化对企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开发重点、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走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路子。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培训,使培训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优化培训内容。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既搞好学历教育,又搞好能力培养。同时,大力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于搞技术出身,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缺乏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应以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和管理能力提高为重点;对专业技术人员,应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对技术工人,应以基本生产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一专多能为重点。
完善培训开发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评聘制度;实行“培训——鉴定——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方针;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职称考评认可资格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对技能人才要合理使用,承认他们的价值,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工作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立足岗位,不断“充电”,自学成才,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中,形成“树形象、创一流、比贡献”的企业风尚。
(3)建立有效的励才留才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推行实绩导向、贡献导向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做到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促进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待遇来激励人,以企业文化来塑造人。
树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思想,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让人才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才把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企业努力培养人才、人才积极为企业作贡献的良性循怀。重视和满足人才的特殊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特殊的人才福利政策,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
5. 加强领导,推动人才培养。培养人才,选贤用能,知人善任,是领导者最主要的管理职能之一。领导者集选人、用人职责于一身,人才培养效果、使用效能的好坏,与领导干部识才、用才的艺术直接相关。因此,应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责任制,把对人才使用的好坏作为领导者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给予应有的激励和约束。各单位领导和人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扩大选才视野,坚持客观、民主、竞争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看主流、才看素质,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断地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培养输送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杨久香.以凝聚人心战略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现代化,2006,(1).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陈企盛.怎样管理新员工.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5.赵光辉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6.邢传等编著.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7.张德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蒋波,东南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餐饮业高级职业经理人。
收稿日期:20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