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肾嫌色细胞癌与33例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分析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标本进行总结,并对其组织进行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评判,评估他们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中,患者的性别构成、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左右部位、采取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是否侵犯包膜以及生存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嫌色细胞癌组的患者年龄(均数51.3岁,标准差12.4)倾向于<嗜酸细胞腺瘤组(均数56.4岁,标准差15.1)的患者年龄,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为较低的临床分期(主要为Ⅰ期及Ⅱ期);而在TNM分期的比较中,两组未显示出有明显差异(P>0.05).CK7分子在嫌色细胞癌组(54/86,63%)与嗜酸细胞腺瘤组(0/33,0%)两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11/14,79%)与嗜酸细胞腺瘤组两组中的表达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CK7在嫌色细胞癌组中均高表达;而CK20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49/86,57%)、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8/14,5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15/33,45%)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D44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20/86,23%)、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14,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5/32,16%)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抗体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68/84,81%)、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2/14,86%)以及嗜酸细胞腺瘤(25/32,78%)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病例中,包括生存时间等的多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的差异,三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比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临床分期低;CK7(+)支持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CK20、CD44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表达在嫌色细胞癌及其亚组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36岁.接触性出血及阴道点滴状出血伴流液1个月.外院宫颈活检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妇检:宫颈增粗,3.4cm×3.2 cm大小,中度糜烂,触诊出血.CT示宫颈增大,强化不均,官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颈部放疗后纤维化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我院156例被确诊为鼻咽癌(Ⅰ~Ⅳ期)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采用6MX直线加速器,其中63例用适形放
导言rn  1.世界医学会制订赫尔辛基宣言作为伦理原则的声明,为医生和参与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其他人提供指导。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包括利用可鉴定身份的材料或
患者男性,6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隐痛,疼痛时间不规律,无放射,伴纳差、乏力;近2个月来体重下降约5 kg.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60/100mmhg
目的:调查长沙地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试剂盒对收集的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在246例标本中检测出男性支原体
医学的进展取决于革新的大胆的临床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预防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是人体研究的成果。这符合病人和公众健康的利益。但临床研究必须既在科学上可靠,又在伦
随着我国老年性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得以迅速增加。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心力衰竭现象进行预防,从而避免脑血管
目的:观察急性高糖环境对大鼠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原代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和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2.0 mmol/L),高糖组分别于作用后24、
目的:分析妊高症孕妇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妊高症孕妇组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组以及轻度
目的:评价云克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RA合并骨质疏松病人72例,按照1:1分成2两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2种抗风湿性药物(DMARD)治疗,观察组另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