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推动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则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有效主战场。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在塑造学生优秀的品德修养的同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立足于教育的当代需求,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人才,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变化需求的好公民。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养,树立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予以重视,并采取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措施付诸行动,引导学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进行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下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教师应本身树立起责任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渗透在教师的思想、行为、言语等细致方面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识的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责任意识。教师在自身具备责任意识的情况下,自然会将责任意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长期的熏陶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师应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接受,多采用机械的记背和技巧的掌握来提高考试成绩,缺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将个人的封闭学习过程转变成多人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和他人建立起一种双向合作的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乃至解决问题。
这样的一种合作分工的学习模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承担起整个团体分配下的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与集体承担着相关程度上的荣辱。为此,学生逐渐能够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树立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增进和集体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我在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组织安排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了这样的一种语言现象:目前有些人用外来语替代汉语,如不说‘再见’说‘拜拜’;不说‘电子信箱’说‘伊妹儿’。学生在经过组内的合作交流之后,分别派出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的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各抒己见。最终,学生们经过自主的探究,深刻的认识到弘扬优秀传统名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加强。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要多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真实有共鸣的生活经验来作为教学的原材料,使得学生在真切的生活经验里完成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
联系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是面向现实生活得以体现,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责任意识才能实现责任意识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教学。
本人在对初三教学内容“学会亲近社会”的教学中,便利用了一件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给同学们讲解了这一悲剧的始末:一位怀抱婴儿的男子在街头突发急病昏倒在地,虽然公共电话亭近在咫尺,但围观者并没有伸出援救之手,致使该男子最终死亡。这一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可以把这一事例作为探讨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种“看客”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开始激烈的讨论,由此及彼,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情景,并最终达成共识: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用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社会责任,并为建设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不断的思考和感悟中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责任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完善品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学生将享用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孙红妹.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小议[J].神州.2013(17):136.
[2] 刘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011(2):13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立足于教育的当代需求,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人才,是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变化需求的好公民。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养,树立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予以重视,并采取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措施付诸行动,引导学生将个人梦和中国梦进行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下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教师应本身树立起责任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渗透在教师的思想、行为、言语等细致方面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识的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责任意识。教师在自身具备责任意识的情况下,自然会将责任意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长期的熏陶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师应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接受,多采用机械的记背和技巧的掌握来提高考试成绩,缺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将个人的封闭学习过程转变成多人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和他人建立起一种双向合作的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乃至解决问题。
这样的一种合作分工的学习模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承担起整个团体分配下的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与集体承担着相关程度上的荣辱。为此,学生逐渐能够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树立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增进和集体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我在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组织安排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了这样的一种语言现象:目前有些人用外来语替代汉语,如不说‘再见’说‘拜拜’;不说‘电子信箱’说‘伊妹儿’。学生在经过组内的合作交流之后,分别派出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的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各抒己见。最终,学生们经过自主的探究,深刻的认识到弘扬优秀传统名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加强。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要多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真实有共鸣的生活经验来作为教学的原材料,使得学生在真切的生活经验里完成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
联系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是面向现实生活得以体现,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责任意识才能实现责任意识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教学。
本人在对初三教学内容“学会亲近社会”的教学中,便利用了一件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给同学们讲解了这一悲剧的始末:一位怀抱婴儿的男子在街头突发急病昏倒在地,虽然公共电话亭近在咫尺,但围观者并没有伸出援救之手,致使该男子最终死亡。这一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可以把这一事例作为探讨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种“看客”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开始激烈的讨论,由此及彼,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情景,并最终达成共识: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用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社会责任,并为建设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不断的思考和感悟中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责任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完善品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学生将享用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孙红妹.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小议[J].神州.2013(17):136.
[2] 刘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01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