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个性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学生是班级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基于此,本文从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使之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要想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加强对育人环境的构建,将德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当前阶段,就教育而言,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仅以口头教育为主,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生而言,由于家长的过度宠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上课开小差、爱睡懒觉、不认真完成作业、沉迷网络游戏等等,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德育素材,其行为举止、衣着谈吐、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并且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做好学生的表率,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因为教师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师所做的一切只为给学生明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具备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教师的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仅依靠“说教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往往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灵魂,并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与自我完善,总有一天能够教育出有理想、有智慧且富于创造的新时代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主动作学生的旗帜和楷模,用炽热的感情、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以自己高尚的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学生,那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了。
以情施教,用心育人
教育的生命在于情感,失去了情感的教育就不能使如花一般地学生娇嫩和鲜艳。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爱护、关心和尊重,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情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使教育闪耀出情感的色彩,将传统的“说教式”转变为“情感式”,以真挚的情感和平和的态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主动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快乐,用爱心、耐心和真心去关注他们的成长,保持一颗智慧之心有效管理学生,同时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班内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进步时间,让他们去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时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和发展下去,从而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用师爱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用真心来换取学生的信任,以平等之心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那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为易事。
形成合力,共助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也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参与。所以教师还应主动关心与积极配合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多沟通,通过教师间的协同作战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外,家庭与学校都是小学生成长的起点,家校合作旨在通过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关怀,使他们充分享受来自多方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在理解中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应重视“家校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由于家校所处立场与角度的不同,往往会因教育方式方式的差异产生一些矛盾,二者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身份,主动承担起沟通的责任,要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对学校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增强育人的实效。只有将家庭、学校与社会充分融为一体,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全力发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尽管教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學生主体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只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和创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情施教,用心育人;以合力共促学生成长,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利用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反复强化,实事求是地工作和学习,在一举一动与一言一行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不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惠颖,王大为.通过教师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93-94.
[2]黄玉花.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路径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4-266.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要想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加强对育人环境的构建,将德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当前阶段,就教育而言,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仅以口头教育为主,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生而言,由于家长的过度宠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上课开小差、爱睡懒觉、不认真完成作业、沉迷网络游戏等等,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德育素材,其行为举止、衣着谈吐、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并且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做好学生的表率,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因为教师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师所做的一切只为给学生明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具备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教师的品德言行的示范作用,仅依靠“说教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往往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灵魂,并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与自我完善,总有一天能够教育出有理想、有智慧且富于创造的新时代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主动作学生的旗帜和楷模,用炽热的感情、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以自己高尚的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学生,那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了。
以情施教,用心育人
教育的生命在于情感,失去了情感的教育就不能使如花一般地学生娇嫩和鲜艳。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爱护、关心和尊重,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情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使教育闪耀出情感的色彩,将传统的“说教式”转变为“情感式”,以真挚的情感和平和的态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主动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快乐,用爱心、耐心和真心去关注他们的成长,保持一颗智慧之心有效管理学生,同时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班内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进步时间,让他们去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时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和发展下去,从而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用师爱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用真心来换取学生的信任,以平等之心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那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为易事。
形成合力,共助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也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参与。所以教师还应主动关心与积极配合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多沟通,通过教师间的协同作战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外,家庭与学校都是小学生成长的起点,家校合作旨在通过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关怀,使他们充分享受来自多方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在理解中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应重视“家校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由于家校所处立场与角度的不同,往往会因教育方式方式的差异产生一些矛盾,二者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身份,主动承担起沟通的责任,要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对学校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增强育人的实效。只有将家庭、学校与社会充分融为一体,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全力发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尽管教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學生主体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只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认真实践和反思,不断总结和创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情施教,用心育人;以合力共促学生成长,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利用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反复强化,实事求是地工作和学习,在一举一动与一言一行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不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惠颖,王大为.通过教师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16):93-94.
[2]黄玉花.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路径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