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主要粮食作物为稻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多年来,总体效果是良好的,各地水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加。在这喜人的局面里,有不少问题值得注意。譬如营养土的培肥调酸、稻种处理、亩播量与盘数比例、水利条件与秧苗超龄以及机插秧的大田管理等问题,一直存在于水稻机插秧实际工作中,在无意间起到消极作用。这里主要谈谈亩播量与盘数比例的问题,也就是每盘播量如何确定。
一、每盘播量大小的影响
适宜机插的秧块要有一定的成形度,必须符合插秧机作业要求,即保证秧块整体提起,土块不散不落并整体成形装入秧箱,以利减少漏插率与减轻植伤。当然,培育出合格的秧块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他诸如营养土配制、科学合理的肥水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这里暂且不论,重点是在品种、秧龄既定的情况下主要是受播量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可直观地看到,在秧苗高度和叶片颜色基本正常时,根系盘结力大小也可反映出秧块质量的优劣。
近几年的水稻机插秧实践表明,每盘播量过低,秧苗的营养空间大,秧苗干重增长快,干重滞增期推迟,秧苗健壮,秧龄弹性大。尽管秧苗个体指标得到优化,但群体指标远不能满足机插要求。同时由于单位面积苗数少,漏插率高,基本苗不足,最终影响产量;每盘播量过高,苗间通风透光差,苗高细弱,秧苗素质很差,弹性大大减小,超龄秧极易死亡,且播量越大,叠谷重籽率越大,成苗率越低,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特别是播后20天是个明显的转折点,播量大的秧苗干重开始下降,进入干重滞增期,秧苗素质迅速恶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机插户存在认识的误区,为减少大田缺穴率,提高实插苗数,而自作主张地想通过增加盘播量来解决。这是错误的认识。
因此播量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培育机插壮秧的标准,同时播种与成苗的均匀度越高越好(目前的人工或机播均匀度较差,有待技术改进)。当然,科学合理的操作和苗期管理非常重要,也才有利于秧苗健壮生长,提高秧块盘结力,进而减少漏插,提高机插均匀度,确保大田栽插质量。
二、每盘播量的确定
在人工和育秧机播种的条件下,每盘播量的确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种植要求
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某—地区都有各自的生育特性和种植技术要求,其中每亩穴数和穴株数的要求,可以为每亩皤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2.發芽率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指标之一,通过晒种、选种和药剂浸种等技术手段可提高发芽率,进而减少每盘播量。提前2-4天进行晒种,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使种子出苗整齐;选种能去除种子中的没有发芽势的瘪粒,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成苗率;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用药剂浸种均可防治。
3.稻种的千粒重及几何尺寸
机插秧由于播种密度较大,在计算播量时应考虑千粒重的差异。即使设计秧苗密度相同,因品种不同、千粒重和几何尺寸差异,落谷量也就不同。为避免叠谷重籽而降低成苗率低,以落谷密度(粒/m)来表示播量更为科学合理。
4.插秧机标准取秧块面积
各种高性能插秧机的秧爪取秧面积均有多种组合,机插时秧块面积取值大,可增加每穴苗数,减少缺穴率,但所用苗数(面积)和秧盘数加大,育秧成本将大大增加,同时增大了群体起点也难以取得高产;秧块面积取小,每穴苗数减少,缺穴增加,不利高产形成。一般生产上常用中等取秧块面积满足基本苗数和单位面积成苗数的要求,按种子发芽率和80%的成苗率计算,可推算出落谷密度和每盘播量。
5.秧苗秧龄(最可能的小麦收获及供水时间)及盘根
培育的秧苗必须符合插秧机作业要求,即保证秧块整体提起,根系盘结牢固并整体成形装入秧箱,以利减少漏插率与减轻植伤。若秧龄较短,3.5叶移栽的可适当提高播量,能确保根系盘结牢固;反之若秧龄较长,根系盘结力也越强,4叶后移栽的播量可适当减少。
一、每盘播量大小的影响
适宜机插的秧块要有一定的成形度,必须符合插秧机作业要求,即保证秧块整体提起,土块不散不落并整体成形装入秧箱,以利减少漏插率与减轻植伤。当然,培育出合格的秧块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他诸如营养土配制、科学合理的肥水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这里暂且不论,重点是在品种、秧龄既定的情况下主要是受播量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可直观地看到,在秧苗高度和叶片颜色基本正常时,根系盘结力大小也可反映出秧块质量的优劣。
近几年的水稻机插秧实践表明,每盘播量过低,秧苗的营养空间大,秧苗干重增长快,干重滞增期推迟,秧苗健壮,秧龄弹性大。尽管秧苗个体指标得到优化,但群体指标远不能满足机插要求。同时由于单位面积苗数少,漏插率高,基本苗不足,最终影响产量;每盘播量过高,苗间通风透光差,苗高细弱,秧苗素质很差,弹性大大减小,超龄秧极易死亡,且播量越大,叠谷重籽率越大,成苗率越低,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特别是播后20天是个明显的转折点,播量大的秧苗干重开始下降,进入干重滞增期,秧苗素质迅速恶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机插户存在认识的误区,为减少大田缺穴率,提高实插苗数,而自作主张地想通过增加盘播量来解决。这是错误的认识。
因此播量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培育机插壮秧的标准,同时播种与成苗的均匀度越高越好(目前的人工或机播均匀度较差,有待技术改进)。当然,科学合理的操作和苗期管理非常重要,也才有利于秧苗健壮生长,提高秧块盘结力,进而减少漏插,提高机插均匀度,确保大田栽插质量。
二、每盘播量的确定
在人工和育秧机播种的条件下,每盘播量的确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种植要求
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某—地区都有各自的生育特性和种植技术要求,其中每亩穴数和穴株数的要求,可以为每亩皤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2.發芽率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指标之一,通过晒种、选种和药剂浸种等技术手段可提高发芽率,进而减少每盘播量。提前2-4天进行晒种,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使种子出苗整齐;选种能去除种子中的没有发芽势的瘪粒,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成苗率;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用药剂浸种均可防治。
3.稻种的千粒重及几何尺寸
机插秧由于播种密度较大,在计算播量时应考虑千粒重的差异。即使设计秧苗密度相同,因品种不同、千粒重和几何尺寸差异,落谷量也就不同。为避免叠谷重籽而降低成苗率低,以落谷密度(粒/m)来表示播量更为科学合理。
4.插秧机标准取秧块面积
各种高性能插秧机的秧爪取秧面积均有多种组合,机插时秧块面积取值大,可增加每穴苗数,减少缺穴率,但所用苗数(面积)和秧盘数加大,育秧成本将大大增加,同时增大了群体起点也难以取得高产;秧块面积取小,每穴苗数减少,缺穴增加,不利高产形成。一般生产上常用中等取秧块面积满足基本苗数和单位面积成苗数的要求,按种子发芽率和80%的成苗率计算,可推算出落谷密度和每盘播量。
5.秧苗秧龄(最可能的小麦收获及供水时间)及盘根
培育的秧苗必须符合插秧机作业要求,即保证秧块整体提起,根系盘结牢固并整体成形装入秧箱,以利减少漏插率与减轻植伤。若秧龄较短,3.5叶移栽的可适当提高播量,能确保根系盘结牢固;反之若秧龄较长,根系盘结力也越强,4叶后移栽的播量可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