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图案的形式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让设计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件设计作品的好与不好,在于其功能性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有用的物品,也被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设计领域开始探索民族化和个性化的语言。因此,本文将从苗族图案的角度分析民族文化的形式语言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探索设计中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
  关键词:苗族图案;形式语言;当代设计
  苗族传统图案文化的历史渊源
  在苗族文化中,图腾是苗族图案纹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图案精美,充满了神秘感。它体现出苗族人的起源、祖先和神灵的记忆以及对美丽的追求。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图案显示了苗族祖先的迁徙历史,描绘了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苗族图案源于图腾崇拜,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具象、半抽象和纯几何图形,这些图案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呈现,由龙、鸟、蝴蝶、花草等元素组成。在颜色上,苗族图案的配色大胆、鲜艳,饱满又强烈,将大自然的色彩融入到图案中,充分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及生命力。
  当代设计所呈现的特点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设计已经注入了更多新的文化内涵。设计领域开始探索民族和个性化的设计语言以及设计的文化内容。以日本的设计为例,它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主义风格。曾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大力发展国际主义风格以赢得国际市场。不仅如此,日本人还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保护,因此形成了独特的两面性风格。日本还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国家,结合他国的经验运用到本国身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折衷态度也是日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形成这个特征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日本的学习态度,另一个是日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第三是日本人的辩证法哲学、小组工作模式。日本设计集体主义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它更加团结。而中国人知道设计是要造万物,万物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在当代设计中,平面、工业、产品、用户界面、新媒体等的设计,它们都被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并且尽其所能。那么,中国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就是万物的和谐和自然的产物。
  在新时代,设计不仅要为人类提供功能,而且要体现对人的精神关怀,使人们在设计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简单地考虑是否可以使用设计的功能进行大规模和标准化的生产还远远不够,设计系统性以及对使用环境的整体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代设计的形式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即是多”“无用的装饰是犯罪”。而恰恰相反,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样化、模糊化和不规则性,“少令人生厌”。然而现代主义的“功能决定形式”和“少即是多”的原则忽视了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饰是构成产品的细胞。”功能主义则反对装饰,因为它以理性和逻辑的方式对待设计,就像我们解答数学题一样。随着时代发展,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的情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审美诉求和生活品位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仅仅强调功能或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功能和形式的结合。因为设计现在不仅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件有用的物品,更重要的是一种代表时代、文化和民族的生活方式。
  苗族图案的形式语言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对于苗族文化而言,苗族图案不仅包含了苗族的鲜明文化特征,而且承载着苗族人们的智慧。苗族图案纹样以独具特色和崭新的创新思想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不仅为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当今,为寻求设计的差异化及赋予设计更多文化内涵,许多艺术作品中都展现了丰富民族文化图案。
  谈到苗族图案的“再设计”,人们不得不说其在时装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服装设计方面。苗族图案纹样在苗族传统服饰中形式多样。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很多知名的服装品牌或者设计大师会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加入一些民族元素,以表达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如知名的服装品牌例外在2017年“畅神——法国大使馆·例外之夜”的发布会上呈现出“苗·传袭再造系列”的经典作品,充分展示了一个图腾、一份祝福。而“苗·传袭再造系列”的经典作品将苗族经典的图腾再次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艺术的舞台上:远看像是苗族人民迁徙的足迹,细节上采用了苗族刺绣工艺。其中,绣花裙子的腰部绣花是由苗族当地刺绣手工制作的。每件衣服的手工制作部分都需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都需要绣工们一针一线地将它们呈现在这些素布上。
  图案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形式,所呈现的色彩、样式造型,通过解构、重组再现,或通过新工艺重新赋予其生命力。“苗·传袭再造系列”汲取苗族传统手工艺的精髓,结合当代美学理念和设计形式、传统和当代艺术融为一体、重塑了符合当代美学的产品。
  《源·启》系列作品则从黔东南苗族的图腾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将苗族图腾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通过继承与创新,获得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主要设计元素是黔东南苗族最具代表性的图腾纹样,从这些图案中提取出造型抽象的纹样,然后通过解构、重组等方式创作出有创意的图案造型。
  苗族图案除了在服装设计上有广泛使用外,还常被用于其他设计领域。在建筑方面,苗族建筑文化上承先楚,下继汉唐,形成今日的形态。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外形便是以苗族特色的银牛角头饰作为门头,四周瀑布环绕,鼓楼矗立于展馆两侧,十分壮观。在建筑形态上将苗族少女的头饰做了大胆的夸张,展示了贵州苗族自然民俗特色。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案例之外,苗族的图案还被广泛运用到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在产品设计方面,主要是一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例如,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花西子推出的“苗族印象高定系列产品”,堪称惊艳。该系列产品首次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的少数民族——苗族,及其苗族银饰锻造工艺上。花西子携手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以苗族元素作为设计灵感,将传统工艺融入时尚彩妆中,共同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苗族风情的高定彩妆产品,希望以此方式守护苗银艺术,让民族之美走向世界。“苗族印象高级定制系列产品”,以苗族非遗技艺苗银、苗绣、蜡染为创意点。花西子创新地将錾刻工艺与东方微雕技术结合,在产品上还原复刻苗族制银工艺。苗族刺绣承载着苗族传统文化图腾,花西子将神秘而又古老的“蝴蝶妈妈”图腾与花草元素刻入产品之中,向年轻消费者展示苗族神话源起。“苗族印象”的诞生,源于花西子对弘扬东方美的社会责任与坚守。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璀璨夺目的传统技艺,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国际大品牌,却很少有人关注民族文化与民族技艺。然而恰恰相反,民族的才是更有温度、更具灵魂的,越是民族的,越不可代替、越具有世界意义。
  苗族图案艺术的传承意义
  很多艺术作品被注入民族文化元素,但有许多设计者对民族图案纹样的美学和文化价值缺乏深入了解,只是将民族图案拼凑而成,简单覆盖在某个产品上,这就悖于我们的初衷了。因此,我们在装饰艺术中运用民族图案时要深挖其文化内涵,并从独特的民族视角来思考艺术创作。在装饰艺术中使用民族图案是为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是使用提取的民族元素来装饰表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探索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民族元素的形式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体现一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而苗族图案不仅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价值,以其为创作元素的相关产品也具有巨大市场。
  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理念中,创造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是当代设计艺术呈现出的一种新特征。独特的美学和设计理念反映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运用,以此强调设计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以及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
  (作者田齐芳,艺术学硕士,常州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文献
  (1) Jackson Tan ,无用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商周出版2011年1月出版;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3)王远,设计是一种活动——设计学科中实践性环节的思考[J],裝饰,2010(04):80—82;
  (4)赵忠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
  (5)陈志锋,生活方式变迁与传统苗族纹样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10日,“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纪念宋省予先生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幕,吸引社会各界众多的书画艺术爱好者前往观展。该展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美术馆、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杭县人民政府、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品牌,该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先
期刊
清代外销银器,通常指鸦片战争前后100年间中国销往欧美和印度等地区的银器。由于早期的外销银器上没有款识,故西方人历来误以为此器产于西方国家。其产业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既受全球白银贸易的影响,又受西方国家“中国热”时尚的熏染,还与清政府的海关贸易政策密切相关。此种产业的崛起,标志着清代外销银器形成了产业链,并成功地开拓了海外市场。它以西式实用器型结合独特的中国传统纹饰,形成了“中体西用”的独特风格。
期刊
倪瓒的《江亭山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作为“国宝级古物”多次展出,如参加2017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等,但另有一件《江亭山色图》为私人收藏,与台北本笔墨、构图相近,即书画鉴定中常见的“双胞胎”。对于这种情况,应进一步探讨以区分真伪。本文从倪瓒的绘画特点切入,进而对两件作品的画面、题跋、印鉴、著录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判断真伪的同时,以期对倪瓒的绘画有更深入的解读。  倪瓒及其艺术  
期刊
摘要:汉画像石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在艺术、美学、历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武梁祠西壁汉画像石为研究对象,从画像石题材与内容方面入手,在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中,探究了武梁祠西壁画像石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形象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同时对武梁碑、忠孝故事图像与车马出行图像进行了研究,从美学角度证明了东汉画像石艺术与政治之间的緊密联系。  武梁祠画像石概况  汉代
期刊
摘要:中西方文物修复因认知、技术、目的、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修复一样,中西陶瓷类文物修复在不同时期遵循着不同的修复原则。陶瓷类文物质地脆弱,其器型、纹饰、色彩等中外有较大差别,在修复使用手段及追求的效果等方面也有较多的差异,但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遵循国际通行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中西方;修复理念;陶瓷;修复技法;基本原则  中西文物修复因认知、技术、目的
期刊
摘要:在楷书开始走向造型奇谲、风格多变、意象雄强的时候,北朝时期的山东摩崖刻经成为了魏碑大军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圆浑融转的隶书为主,杂糅以楷、篆,成为了风格迥异的刻经体。它是政治下僧人们在精神上的支柱,是紧握在手中的宗教信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宗教与艺术紧紧地绑在一起,形成了浑然天成、大气磅礴的书法艺术。在北朝高压的“废佛”政策下,僧人们为寻求传教护法之道所开辟出的新书风,不仅为中国书法添上了浓墨
期刊
摘要:文物保护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要落实在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之中。特别是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管理工作,更需要基于文化保护理念,注重文物的科学陈列和高效保护。本文对博物馆文物陈列方案和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要求加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继而促进博物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意识;分析;研究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代坦培拉山水创作可以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的宋代等当中汲取营养。素材准备阶段以国内名山大川为主,各个景点山峰或方或圆,形态各异,疏密各有不同。这些形态都可以与单色素描形体塑造相结合,与宋代古画和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山石相结合。植物的选择方面,一般以松树、梅兰竹菊等为主,较为细碎的树容易过于体现中国画意境,而不容易承載更多元的感受。以宋代绘画的棕色素描为主,可以适度搭配蓝紫色远山绿水黄天等元素
期刊
1996年10月,在青州博物馆南侧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处佛造像的大型窖藏,出土了大批佛教造像。发掘地表面积约六十平方米,深度可达三米半左右。最早造像纪年为北魏永安二年(529)。其中的北齐“薄衣贴体”式造像,风格独特,被学术界称为“青州样式”。这次考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备受学术界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前人的考古发掘资料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档案馆藏的6件锁子甲,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借鉴相关铁器及锁子甲的保护修复经验,对锁子甲的锈蚀病害,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进行清理后,用微晶石蜡和松节油的混合物进行封护。  关键词:铁器;锁子甲;保护修复  锁子甲是一种古代战甲,又有“锁甲”“连环甲”“环锁铠”等名,《正字通·金部》言其基本结构为“五环相互”,由金属小环密密套扣互联,并依人体形状连缀如衣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