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细菌菌相分析及-20℃冻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胶州湾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鲜牡蛎的细菌菌相及在-20℃冻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生鲜牡蛎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从生鲜牡蛎中分离到的85株细菌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Pseudomonas和Vibrionaceae为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2.4%和20.0%.冻藏过程中,各属(科)细菌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Flavobacterium、Staphylococcus、Micrococcus、Lactococcus和Lactobacillus由于其较强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合手法按摩及中药内服外熏洗治疗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及练功
以浙江兰溪两头乌杂交猪后腿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金华火腿。分别在原料、腌制结束、晒腿结束、成熟中期、成熟结束、后熟-1和后熟-2七个工艺点随机取5条腿的股二头肌为样品,
耐热β-半乳糖苷酶相比酵母来源的中温乳糖酶用于低乳糖牛奶的生产具有潜在的优越性。在已将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热β-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克隆入枯草芽孢杆菌得到重组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以及外洗方熏洗坐浴在肛瘘术后的疗效。方法:将60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按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由1株分离、纯化自曲精的酱油曲霉的分生孢子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紫外诱变,得到7株中性蛋白酶活提高幅度较大的紫外突变株U系,中性蛋白酶活最高的1株达到6 197.4U,为出发株的
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重组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x-33(pGAPZA-gsh1)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甘油30g/L、蛋白胨40g/L、酵母膏9g/L、半胱氨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运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美味牛肝菌的风味物质。通过GC/MS检测获知,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及其深层发酵液中分别
以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S004为出发菌,经诱变选育后得到S004—50—01菌株,聚谷氨酸产量由原菌株的4.25g/L提高到10.0g/L,对谷氨酸的利用率由18.2%提高到42.83%。通过正交实验,获
目的:观察"祛伤灵Ⅰ号方"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6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8例与对照组104例,治疗组采用"祛伤灵Ⅰ号方"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对照组
采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发酵氨水浸泡稻秸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为了提高木糖醇的转化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酵在250mL锥形瓶中进行。向水解液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