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文艺复兴的年月已久远,但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更涌现出一批杰出大家,其中,伽利略便是我最敬重的一位。
  出身名门的伽利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7岁时,意气风发的他踏进了比萨大学。有主见,善思考的他并没有盲从听信教授们的信条,而是自制仪器进行试验以验证所谓的权威。但他这一坚持真理、求真求实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校方的支持,反而被扣上“藐视权威”的警告处分,他也因此失去获得学位证书的机会,肄业离开比萨大学。
  想必,大部分人在经历如此打击后,都会熄灭对追寻真理如此真挚的热情之火,尤其是在当时神权统治一切的黑暗背景下。但伽利略却清楚地知道,他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坚持,他不要被别人的思想带偏,所以,倾其一生,他都在坚持天文研究,坚持科学实验,也因为这份对自己思想执着的守护,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上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然而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做法以及他宝贵的坚持动摇了基督教奉为真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导致了基督教徒对他的仇视,进而教廷也对伽利略发起迫害。
  1616年3月26日,伽利略第一次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讯,为了明哲保身,他假意妥协,但实际上仍然坚持真理。后来,他在朋友的保护下,继续坚持天文研究。此后,伽利略又遭受了多次审判和迫害,有次,他已经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昏迷不醒,精神恍惚中,被迫在悔过书上签字,对自己的“罪行”表示“悔过”。可是,当他颤抖地提笔签字时,心里还默默地念着:“可是,地球还在转动!”毫无疑问,伽利略的血肉之躯已经脆弱不堪,可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却不可撼动。直到1642年,78岁的伽利略含冤而逝,哪怕弥留之际,他还在重复以前常说的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结局大家都知道,真理从來都是不可抗拒的,后人也证实了伽俐略的天文发现和观点,而伽利略能等来今日的昭雪,也是因为他一生对自己思想的坚持!伽利略的一生就是对随波逐流最有力的抨击,他也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守住自己的坚持。
  上海市宜川中学 (上海市 200065)
其他文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之红尘追求,他远离官场,虽自在洒脱,可不免少了些人情味,不如“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般真实却依旧自成气韵。所以,我认为只有亲历红尘,体会世间人情,方不枉此生。  子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有云“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在这红尘之中,品人情之味,也需谨记如上两则良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红尘万千,也只有水才可润泽这滚滚浮世,醴再醇美
亲爱的黄文秀姐姐:  你好!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这是属于你的颂歌,天国的你,听得到吗?  “驻村扶贫,我心中的长征。”这是你朋友圈里坚毅的文字。所以,摒弃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隐藏北师大法学硕士的光环,你人生规划的罗盘重又指向了百色贫困的小村。艰苦常能磨砺最出彩的青春,你扎根百坭村,以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做最华美的战袍,开始了征程的第一战!我知道你不怕,因为
何为奋斗?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若是不奋斗,则是苟活一生。皇天不负有心人,人若是肯奋斗,虽说不会必然成功,但必将无愧于心,不抱遗憾。  汉高祖刘邦,何许人也?一介草夫,但人家不甘心,不服气。怎么办?闯!刘邦结识各路英雄豪杰,一路高歌,勇赴鸿门宴,暗中渡陈仓,在他的奋斗下,纵是霸王项羽,也未成大业,遗恨乌江。北击匈奴,内尊儒术,大汉王朝,举世瞩目!  八年抗战,历尽艰辛。若是
美,究竟是自然而然的,还是约定俗成?  我国一直主张“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核心来培养青少年。可见美之发展也隐隐喻于教育之中。  谈到美就必需提起审美。爱默生曾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社会营造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我们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现如今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鼓吹网红脸,不少年轻人受此审美取向的影响,不惜花大价钱去整容,更有甚者陷入了病态的自我厌弃和反复整容的恶性循环。我
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包罗万象,灿若星河。传统文化犹如民族血脉,生生不息。圆周率、地动仪、兵法中医、诗词曲赋……祖国创造了太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时至今日,许多传统被遗忘甚至丢失,经典像是一尊模样姣好的雕像,存于角落的镶金柜里,逐渐无人问津。何以继承传统,将昨日成就书写成今日辉煌?  第一步,或许便是心存敬畏,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代、古代,以一字之分划开了时代,但是内核相互贯穿。传统文化如同
佛经中有一句话是“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就是说只要每天都努力、进步一点点,那么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个一直努力的人也终会有所成就。  每当有人说自己虽然付出了努力但一无所成时,都会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借口安慰自己,但事实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内行或是外行,不过是有的“外行”总是有着逆水行舟的勇气,在选择了前行的方向之后就一往无前、永不言弃;而有的“外行”憧憬和向往的卻永远只是那个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那么不如选择沉默。但我认为,语言的交流碰撞是一把双刃剑,它或许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也可能带来一场风波。  常言道,沉默是金。但是人们对于不同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因而难免产生分歧,于是便针对不同的目的展开辩论。辩论是为了统一认识,然而有人沉默的原因是“無法让对方认可自
江南地区,有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北方的小满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也开始灌浆,但还未完全饱满。不知你是否观察过,初夏田间,微热,清风拂过,总有阵阵隐约的香气,放眼望去,满目青绿,生机盎然。小滿的景致,不似春季娇嫩柔和,也不似秋季金色绚烂,它有自己独特的韵致,虽未成熟,但却留有完满的空间,蓄势待发的活力,引起人无限憧憬。  小满,是将满未满,是只差一步的不完美,而这种状态,既是现实生活中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晚年病痛纏身时写的感叹,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有别样的意味。  只是,就算抑强扶弱、热忱随和的鲁迅先生,也偶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的疏离,大部分人类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悲剧。殊不知,对别人的灾难失去警惕,当自己遇到相同困境时,也会束手无策。就如同哭声,当远方的哭声像婴啼时,嘹亮且有力,但人
周国平先生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然,没有传承的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快就会被历史长河冲刷湮没。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肩负的使命。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见证了中国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她仍能辉煌浩荡,得益于一批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儿女”。“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