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到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其当前存在的弊端和采取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其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合作学习;合作品质;思考; 探索
数学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综观目前的数学课,几乎每节课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场景。但是,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所提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老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这些使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庸俗化和低效化。本文结合实践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一些思考。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主体;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过程,结果,质量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大多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唯恐讲漏了某个知识点,尽量让自己讲的很全面精深,还会尽量让自己讲的生动,风趣。但常常事与愿违,考试后常会慨叹:这个问题我明明讲过了,怎么没有做出来呢,唉!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仅是配角,旁观者,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而仅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易遗忘。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走得比较近,气氛比较民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那些难点问题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解决。即使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受气氛所感染,能认真聆听还能及时请教同学。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会使同学们茅塞顿开,在兴奋欣喜之余,也会佩服,钦敬自己的老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讲题精简,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作业也能及时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及时破解并指正思维误区,让课堂四十五分钟紧张、充实、有实效,而课后几乎没有作业或少量作业,确实起到"减负"的作用,教师也因此"减负"。
2、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如在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减少运算中的差错的教学时,我提出了"(-5)与-5有什么不同?"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表明了各自的见解:①底数不同;②意义不同;③结果不同;④一个有括号,另一个没括号。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间的探讨,归纳出如此完美的结论,不但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从而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合作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的世界更为重要"。现今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少因受到家庭的宠爱,难免会在处理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谈不上与他人的合作。所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应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课堂开始。在活动中,同学们会深刻感受到彼此的帮助,感受到别人优于自己的地方;在活动中培养了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合作品质。
二、当前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弊端。
1、过于简单化。在一次观摩课中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和性质是怎样的?"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结果学生小组在一块自背起来,热闹非凡,估计学生都没去注意,其他同学交流的内容。这种合作学习没有数学思维的碰撞,学生兴趣索然,表面积极,实质上思维是消极的,还不如自己看书复习呢?
2、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有一次公开课中,老师把一个比较复杂的二次函数题目给大家,其目的是想通过同学之间共同协作讨论来解决。但老师把这个题目一抛出就让学生讨论,试想学生没有适当的独立思考,讨论起来会深刻吗?另外可能是老师怕超过时间,完不成教案设计的内容,一再催促学生草草收场,最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解题方法,我认为有一部分学生恐怕连题意都还未真正领会,这样的合作学习只不过起到了"花瓶式"的点缀作用罢了。
3、提出问题不明确,缺少目标。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把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发给每一个小组,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三角形,讨论他们有什么关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得出三个角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特征。正因为提出的问题含糊其词,让学生不明确方向,盲目摆弄。虽然有些学生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结果,但是也有很多学生的答案不着边际,远离课题。
三、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探索。
合作学习不仅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更强调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建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承包"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融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融合为一体,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制定评价规则、确保实施:总原则,每一节课对每组、每个学生均要评价;评价包括:预习作业(满分6分)、课堂纪律(采用扣分制)、合作交流、答疑解惑、课堂总结、当堂检测六个部分;每堂一评,每周大评,每月总评,专人负责,及时公布。
②合理分组、及时调整: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男女生比例合理、成绩均衡。一般每组6-7人,每半学期小幅度、小范围调整小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时间和更高的小组合作积极性。
③明确任务、规范操作: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合作学习。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要让学生平等合作。
总之,数学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善待他人。
关键词: 数学合作学习;合作品质;思考; 探索
数学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综观目前的数学课,几乎每节课上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场景。但是,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所提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老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这些使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庸俗化和低效化。本文结合实践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一些思考。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是主体;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过程,结果,质量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大多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唯恐讲漏了某个知识点,尽量让自己讲的很全面精深,还会尽量让自己讲的生动,风趣。但常常事与愿违,考试后常会慨叹:这个问题我明明讲过了,怎么没有做出来呢,唉!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仅是配角,旁观者,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而仅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易遗忘。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走得比较近,气氛比较民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那些难点问题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解决。即使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受气氛所感染,能认真聆听还能及时请教同学。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会使同学们茅塞顿开,在兴奋欣喜之余,也会佩服,钦敬自己的老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讲题精简,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作业也能及时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及时破解并指正思维误区,让课堂四十五分钟紧张、充实、有实效,而课后几乎没有作业或少量作业,确实起到"减负"的作用,教师也因此"减负"。
2、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如在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减少运算中的差错的教学时,我提出了"(-5)与-5有什么不同?"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表明了各自的见解:①底数不同;②意义不同;③结果不同;④一个有括号,另一个没括号。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间的探讨,归纳出如此完美的结论,不但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从而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合作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的世界更为重要"。现今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少因受到家庭的宠爱,难免会在处理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谈不上与他人的合作。所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应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课堂开始。在活动中,同学们会深刻感受到彼此的帮助,感受到别人优于自己的地方;在活动中培养了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合作品质。
二、当前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弊端。
1、过于简单化。在一次观摩课中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和性质是怎样的?"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结果学生小组在一块自背起来,热闹非凡,估计学生都没去注意,其他同学交流的内容。这种合作学习没有数学思维的碰撞,学生兴趣索然,表面积极,实质上思维是消极的,还不如自己看书复习呢?
2、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有一次公开课中,老师把一个比较复杂的二次函数题目给大家,其目的是想通过同学之间共同协作讨论来解决。但老师把这个题目一抛出就让学生讨论,试想学生没有适当的独立思考,讨论起来会深刻吗?另外可能是老师怕超过时间,完不成教案设计的内容,一再催促学生草草收场,最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解题方法,我认为有一部分学生恐怕连题意都还未真正领会,这样的合作学习只不过起到了"花瓶式"的点缀作用罢了。
3、提出问题不明确,缺少目标。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把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发给每一个小组,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三角形,讨论他们有什么关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得出三个角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特征。正因为提出的问题含糊其词,让学生不明确方向,盲目摆弄。虽然有些学生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结果,但是也有很多学生的答案不着边际,远离课题。
三、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探索。
合作学习不仅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更强调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建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承包"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融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融合为一体,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制定评价规则、确保实施:总原则,每一节课对每组、每个学生均要评价;评价包括:预习作业(满分6分)、课堂纪律(采用扣分制)、合作交流、答疑解惑、课堂总结、当堂检测六个部分;每堂一评,每周大评,每月总评,专人负责,及时公布。
②合理分组、及时调整: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男女生比例合理、成绩均衡。一般每组6-7人,每半学期小幅度、小范围调整小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时间和更高的小组合作积极性。
③明确任务、规范操作: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合作学习。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要让学生平等合作。
总之,数学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