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语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含义隽永、千古传诵的佳作。小学阶段让学生常吟优秀诗篇,是他们丰富语言积累,夯实文学底蕴,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继承、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以往,我们似乎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释难字、译全诗,悟情感、齐背诵。”课堂上,教师洋洋洒洒地讲,以一灌之;学生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诵”。学生只会大致解释诗意,却游荡在诗外。诗情出不来,体悟经典文字的魅力只能是“边草无穷日期暮”。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角度,高屋建瓴,另辟蹊径。
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和画结合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诗中“画”就是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进入诗的“境”,才能与圣贤“对话”。诗中的文字在反复“对话”中活起来,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有直觉地整体把握,才能感受圣贤内心的深邃思想,以致渐与圣贤心灵相融。继而,“我”读,便是“我”自己的心灵的倾诉。那么入境的路在何方呢?
1.反复诵读,读中想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古诗,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诗的鲜明节奏韵律,读中体验诗的情感因素,读中品味出诗的审美内涵。如,教学《池上》一课时,教师通过反复诵读,鼓励学生“披文入情”,让精神在诗句营造的世界里徜徉,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所读的诗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共鸣。
2.尊重个性,畅言感受。
在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言、分享心得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与提高,理性地认同诗人、同学之间存在观点的异同,把与自己的感受、体验大致相同的视为自己的知己。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学生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他们从中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是学习的主角,就连答案也是在同学们的体会中达成的。可见,只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自读自悟的环境,即能得景之具象美、得景之气神美。
3.自选角色,表演体验。
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来而生活中一定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到画面中去,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它持续进行的活动,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一面。怎样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自选角色,表演体验。角色表演以其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形成兴趣盎然的古诗学习氛围。
二、文通彼此,譬如梁和津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诗中的语言内涵丰富多彩,有形象的、有色彩的、有音乐的。修词炼句便成了诗人的必修课,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故而,学习古诗在读中想象整体画面是不够的,需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入诗中的境中之“境”。鼓励学生自己进入诗中,从语音文字方面,遣词造句方面,标点符号方面,想想哪个字好,哪句话精彩,哪种写法有特色……通过对语言的吟咏、比较、推敲、品味,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绚烂多彩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媒”,将古诗引向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打开更多更好的读诗的窗户,从而构建良好的语文背景。
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围绕“话说黄果树瀑布”这一主题,开展了古诗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参观、上图书馆等方式,收集了许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古诗和对联,编制成册;有的学生发动全班学生为宣传黄果树瀑布写广告语,学生学习诗的格式,创作了不少富有宣传色彩的好句。
古诗社会实践活动在立足于古诗教学基础上,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活动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时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有责任领着学生拨开层层迷雾,在诵读中想象意境,在品味推敲中想象意境,在生活中创设意境,让诗情徜徉在意境中。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邃。
以往,我们似乎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释难字、译全诗,悟情感、齐背诵。”课堂上,教师洋洋洒洒地讲,以一灌之;学生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诵”。学生只会大致解释诗意,却游荡在诗外。诗情出不来,体悟经典文字的魅力只能是“边草无穷日期暮”。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必须站在大语文角度,高屋建瓴,另辟蹊径。
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和画结合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诗中“画”就是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进入诗的“境”,才能与圣贤“对话”。诗中的文字在反复“对话”中活起来,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有直觉地整体把握,才能感受圣贤内心的深邃思想,以致渐与圣贤心灵相融。继而,“我”读,便是“我”自己的心灵的倾诉。那么入境的路在何方呢?
1.反复诵读,读中想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古诗,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诗的鲜明节奏韵律,读中体验诗的情感因素,读中品味出诗的审美内涵。如,教学《池上》一课时,教师通过反复诵读,鼓励学生“披文入情”,让精神在诗句营造的世界里徜徉,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所读的诗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共鸣。
2.尊重个性,畅言感受。
在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言、分享心得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与提高,理性地认同诗人、同学之间存在观点的异同,把与自己的感受、体验大致相同的视为自己的知己。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学生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他们从中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是学习的主角,就连答案也是在同学们的体会中达成的。可见,只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自读自悟的环境,即能得景之具象美、得景之气神美。
3.自选角色,表演体验。
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来而生活中一定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到画面中去,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它持续进行的活动,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一面。怎样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自选角色,表演体验。角色表演以其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形成兴趣盎然的古诗学习氛围。
二、文通彼此,譬如梁和津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诗中的语言内涵丰富多彩,有形象的、有色彩的、有音乐的。修词炼句便成了诗人的必修课,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故而,学习古诗在读中想象整体画面是不够的,需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入诗中的境中之“境”。鼓励学生自己进入诗中,从语音文字方面,遣词造句方面,标点符号方面,想想哪个字好,哪句话精彩,哪种写法有特色……通过对语言的吟咏、比较、推敲、品味,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绚烂多彩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媒”,将古诗引向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打开更多更好的读诗的窗户,从而构建良好的语文背景。
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围绕“话说黄果树瀑布”这一主题,开展了古诗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参观、上图书馆等方式,收集了许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古诗和对联,编制成册;有的学生发动全班学生为宣传黄果树瀑布写广告语,学生学习诗的格式,创作了不少富有宣传色彩的好句。
古诗社会实践活动在立足于古诗教学基础上,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活动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时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有责任领着学生拨开层层迷雾,在诵读中想象意境,在品味推敲中想象意境,在生活中创设意境,让诗情徜徉在意境中。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