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衡量专业合格人才、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综合软实力的标尺。学习教育在人才的培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课程是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阶段,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改革成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部指出学生的发展不能只从书本汲取,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兴趣,以推动学生更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辅助学生学习,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现如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日益上升,时代的持续进步,社会针对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加大了现代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美术课是一门辅修学科,很多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觉得它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学习意义较弱,无须耗费时间关注和展开课堂设计、探究教学方式等。此外,目前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中心,沿用传统的教学习惯,在美术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注,使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美术作品几乎千篇一律,缺少自主思考的作品,最终其独立创新的技能难以得到发展。
(二)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中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对待美术教学缺乏正确的态度,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设计性,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产生互动。或教师将互动归纳到某个固定的环节中,师生互动存在局限性,导致最后的互动效果不佳。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合理采取趣味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创新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采取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增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与欲望,使之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使学生将美术学习视为一件愉快的事情,最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一则关于小动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小动物,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想象力与实践经验画出动物特点,促使学生享受整个绘画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定学生的画作时应多用趣味性的语言和方式,比如对于画得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的作品下方画一个小表情;善于理解与认同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专业性与个性化,促使学生对美术展开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转变原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工作的趣味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涉及绘画创作、设计、审美以及手工实践等内容,都体现了创意创新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审美能力的构建下,设计能力则尤为能够凸显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因为设计对于人的个人逻辑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想成功设计一件好的作品,从一开始的选题、构思到最后的完成,整个过程都与设计者自身的个人审美、认知、智力水平以及个人品质素养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各类设计活动,以培育学生的个人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还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设计意识学生们难以理解,而不管任何专业学科的学习,最初都是需要通过模仿来进行深入认知,逐渐探索发展并完成自我提升。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育,要注重培育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创作欲望,将创新思维意识转化为服务于生活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说可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推理、沟通等环节来进行,通过观察让学生清楚所面对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与方法,想要做成什么样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确具体进行的流程和步骤,要完成最终的任务需要怎么做;思考是整个过中都需要进行的,除了美术教师所给的范例参照,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或者思路,是否能够做得比范例更好一些;推理则是需要与同学互相配合,开拓思维,明白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对创作进程的影响;沟通则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同学互评、自评、老师以鼓励方式进行评价[3]。
(三)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基于问题调动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利用提问的环节,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传统美术教学,教师针对教学作品本身提问,内容千篇一律,提问后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长期保持被动状态进行学习,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违背。对此,教师要打造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加强问题引导,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由局部至整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小学期间的学生尚处在创造力较为活跃的阶段,此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如此方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所以,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的局部图片,鼓励学生尝试联想出图形的整体形象,说出这些物体的具体名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结论
总之,教学水平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将对美术教学产生不同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0.
[2]古丽米热·图拉克.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8(10):265-266.
[3]李艳萍.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养成的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07-109.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改革成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部指出学生的发展不能只从书本汲取,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兴趣,以推动学生更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辅助学生学习,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现如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日益上升,时代的持续进步,社会针对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加大了现代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美术课是一门辅修学科,很多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觉得它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学习意义较弱,无须耗费时间关注和展开课堂设计、探究教学方式等。此外,目前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中心,沿用传统的教学习惯,在美术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注,使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美术作品几乎千篇一律,缺少自主思考的作品,最终其独立创新的技能难以得到发展。
(二)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中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对待美术教学缺乏正确的态度,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设计性,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产生互动。或教师将互动归纳到某个固定的环节中,师生互动存在局限性,导致最后的互动效果不佳。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合理采取趣味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创新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采取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增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与欲望,使之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使学生将美术学习视为一件愉快的事情,最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一则关于小动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小动物,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想象力与实践经验画出动物特点,促使学生享受整个绘画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定学生的画作时应多用趣味性的语言和方式,比如对于画得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的作品下方画一个小表情;善于理解与认同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专业性与个性化,促使学生对美术展开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转变原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工作的趣味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涉及绘画创作、设计、审美以及手工实践等内容,都体现了创意创新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审美能力的构建下,设计能力则尤为能够凸显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因为设计对于人的个人逻辑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想成功设计一件好的作品,从一开始的选题、构思到最后的完成,整个过程都与设计者自身的个人审美、认知、智力水平以及个人品质素养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各类设计活动,以培育学生的个人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还是以通识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设计意识学生们难以理解,而不管任何专业学科的学习,最初都是需要通过模仿来进行深入认知,逐渐探索发展并完成自我提升。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育,要注重培育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创作欲望,将创新思维意识转化为服务于生活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说可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推理、沟通等环节来进行,通过观察让学生清楚所面对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与方法,想要做成什么样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确具体进行的流程和步骤,要完成最终的任务需要怎么做;思考是整个过中都需要进行的,除了美术教师所给的范例参照,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或者思路,是否能够做得比范例更好一些;推理则是需要与同学互相配合,开拓思维,明白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对创作进程的影响;沟通则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同学互评、自评、老师以鼓励方式进行评价[3]。
(三)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基于问题调动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利用提问的环节,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传统美术教学,教师针对教学作品本身提问,内容千篇一律,提问后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长期保持被动状态进行学习,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违背。对此,教师要打造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加强问题引导,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由局部至整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小学期间的学生尚处在创造力较为活跃的阶段,此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如此方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所以,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的局部图片,鼓励学生尝试联想出图形的整体形象,说出这些物体的具体名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结论
总之,教学水平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将对美术教学产生不同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0.
[2]古丽米热·图拉克.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8(10):265-266.
[3]李艳萍.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养成的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