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书为伴的日子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每次路过县人民大会堂门口,总会不经意回望,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手捧着一本书,或卧或坐于大会堂门口的青石板凳上,怡然自乐。那个小女孩就是儿时的我。童年大部分时光都是跟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祖父是党校的职工,那时我们住的是单位的宿舍。我清楚地记得宿舍后窗仅一尺之遥就正对着牛头城大门遗址。那座城门虽已是断壁残垣,但因靠得太近,屋内光线很不足。那时我就会经常带着书到离宿舍几步之遥的大会堂门口,坐于青石板凳上悠哉悠哉地在书海中徜徉。
  小时候看的书大部分是连环画,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画面配文字的小人书。小人书的画面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用白描手法画的;一种是电影或舞台剧照,但基本上是黑白的;另一种比较高档的是铜版纸彩色画面的。记得家里的小人书是一摞一摞的,装满了几大木箱子。当然除了小人书,多多少少也阅读了一些“大书”及杂志。看的“大书”基本上是一些古典小说,如四大名著,《杨家将》《岳家将》《聊斋志异》等。那些小说大都是一些绣像本,里面的人物画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比较流行的杂志有《故事会》《故事林》《民间文学》《百花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类。
  缘于家中孩子较少,身为女孩子却还是很得宠,手头上总能有宽余的零花钱得以买自己喜欢的书。在那个大多数孩子都在忙于农活的年代,很庆幸能有一个衣食无忧,有那么多闲暇时光的童年,而且比这更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位能陪我一起看书,给我讲故事的祖母。
  祖母是潮州人,生于一个商贩人家,家底较为殷实,上过几年私塾,因而识得许多字。她很赞成女孩子要多读书,多识字。她儿时有一个女伴书读得很好,名字叫映芳,后来她就给心爱的孙女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可见对我寄予多大的希望。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不仅源于祖母深沉的爱,更因为这个名字有着一个美好的含义——彰显美德。
  那时每天早晨,祖母都会提着菜篮子,拉上我上街买菜。当时的菜市场设在中山公园旁,一到东风桥头,我们就“分道扬镳”,她去买菜,我往三角坪方向走去。在离三角坪不远的那条街上有好几家书店,一家是新华书店,一家是中原书屋,其余两三家已记不太清名字了。我经常在中原书屋边看书边等奶奶,看到特别中意的书,祖母总会二话不说买给我。在年纪还小,不识得几个字时,每天晚上祖母都会捧着书给我讲故事,讲完书里的,有时也讲她私塾里听到的故事,大都是一些开天辟地、钻木取火、女娲补天之类的神话故事。祖母不会讲普通话,她小时候上私塾念书是用方言念的,给我讲故事也是用潮州话讲的。
  如今,祖母已驾鹤西去十余载,而她给我念故事书时那带着浓浓潮州腔的话音,至今还不时在我耳边回响。
  二
  上中学了,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书包里自然少不了琼瑶的小说。那时的我对琼瑶小说近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每部必看,而且还经常像个傻瓜一样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多年以后,走入社会,深涉尘世,回想起来,才发现我们都被琼瑶骗了,不单是我,很多人都有同感:书中描绘的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现实生活中真是凤毛麟角!但细细一想,琼瑶的作品为何会深受少男少女(特别是少女)的喜爱,风靡一时呢?那正是因为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及精神双重发育阶段,对爱情还只是存在着朦胧、神秘的感觉,充满着憧憬与向往。琼瑶向他们呈现了这样一种不含杂质、唯美的东西,就是抓住了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这也使我想起写给小朋友看的关于公主与王子的童话,结局几乎千篇一律是这样写的:从此,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每个孩子都是豌豆公主,稚嫩的心灵受不了一丝的伤害,尽管故事的经过可以是曲折、惊险的,但结局肯定要是美好的,不给他们留下阴影,这样孩子才喜欢看。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喜欢的书肯定是不一样的。那时的我看的几乎都是言情小说,琼瑶、三毛、岑凯伦、亦舒这些作家的作品我几乎每部必看,当然那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也很畅销,多多少少也读了一些。
  初中三年时光里,我很幸运遇上了一位好老师——曾繁森老师。曾老师是一位博学敬业的语文老师。我的语文学得好,他一直视我为得意门生,常常把家里的书借给我。记得上初二时,他鼓励我投稿加入中外文化书院,很幸运我被选上了,成为了书院初中组的一名学员。中外文化书院地址在河北石家庄,面向全国招收学员,著名作家臧克家就是重要负责人之一。书院每半个月就会给学员邮寄一本课外读物,要求学员每半个月邮寄一篇习作到书院批改,改完再寄回。那時收到的课外读物以古诗词赏析居多。第一次这样大量接触到古诗词,我一下子为古诗词那种醉心的美而倾倒,只觉得读来字字珠玑,如歌行板,满口余香。我如饥似渴地啜饮着这“琼浆玉液”,许多唐诗宋词的名篇大都是在那两年时光里背下的,现在虽已遗忘许多,但从那时起到现在,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就再也没改变。在这两年时光里,让我更为惊喜的是在寄回的习作中,居然有一篇评语后的落款写着“臧阅”字样,曾繁森老师说那笔迹很像臧克家的。那是一篇题为《一场虚惊》的习作,臧先生给予了很大的好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是不是臧克家先生亲笔批改的,没有去考证,不管是不是,那篇作文一直被我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
  在那个交通与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年代,名人却离我们那么近。
  三
  离开了家乡,走进了城市,开始了师范学校的生活,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一切充满了好奇。记得第一次在校园广播里听到配乐诗朗诵时,我一时惊为天籁,几乎呆住了。那次播放的是舒婷的《致橡树》,配的音乐是《献给爱丽丝》。何为天籁?最美的诗朗诵加上最美的音乐即是!“舒婷”,我一下记住了这个名字。那是个诗歌盛行的年代(当时最火的作者要数汪国真了),我也难逃诗歌的俘虏。每次到图书馆借书,印有汪国真、舒婷、席慕容、顾城、北岛、徐志摩等名字的书都是我刻意要找的。
  在那诗意盎然的青春岁月中,在那少女最善怀春的美好年华里,一直都在憧憬着能邂逅到一位志趣相投的人儿,不求他相貌堂堂,彪悍魁梧,但求腹有诗书,谈吐不俗,而我则愿为他身旁添香的红袖。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切美好都未曾上演,三年里,我一直都在和一座图书馆谈恋爱。
  有一次值日周,轮到我们班,我分到了一份美差——到图书馆仓库整理图书,在那里我结识了小张老师。小张老师是一个大不了我几岁的未婚女青年,我和她谈得特别投缘。临走时,她叫我有空就来帮忙整理图书,我爽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每逢放学或周六、周日有空,我都要跑去她那边看看有什么活儿需要帮忙,每次她总会叫我挑一两本书回去看,所以那时还未摆上架,比较畅销的新书我都能先睹为快。在临近毕业前夕,小张老师要结婚了,她带来了一包喜糖给我,说谢谢我这么长时间的帮忙,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得到的好处更多。”
  至今,我都不知道小张老师叫什么名字,但她那张清秀的脸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
  四
  如今,已为人妻,为人母,凡尘琐事牵系于身,读书自然没有了那时的专注,更少了一份闲情逸致。
  一直都认为人生最惬意的事有一,那就是:远离白天的喧嚣,摒弃一切烦恼杂念,让心平静如古佛青灯下敲木鱼的僧尼,于人声寂寂的夜晚,亮一盏暖暖的灯,沏一壶淡淡的茶 ,捧一卷心仪的书,让书香交汇着茶香在空气里恣意地氤氲,一切静谧而安逸……
其他文献
金秋十月,正是倾诉思念的浪漫时节,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铺满枫叶的红色地毯上甜言蜜语,在金灿灿的稻田中牵手遨游,而我却置身于“历史名人碑刻拓片展”内,在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中欣赏着一幅幅珍贵古朴的拓片。这时,一幅规格较小,且不太醒目的墓志铭拓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幅残缺的墓志铭拓片,拓片上也就遗留着该墓志铭的最后一小部分碑文和墓主人后世子孙的落款。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墓主人的身世有多么显赫,而是该碑文
期刊
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沉默而忠实的朋友。阅读穿越时空,为人类开启了一个遥望世界的无限星空,让我们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执着地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理想 。它与人生同步,却可以与时间逆行。通过读书,可以不间断地唤醒内心,回归纯真善良,更加独立地思考,更加勇敢地前行。  在每一個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西周的诗经、战国的楚辞、两汉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的小说。先人的智慧和理想
期刊
提起花开,很少有人想到冬季。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花只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才能绽放,春天似乎成了花的代名词。其实不然,许多花在冬季里依然开得热烈红火。隆冬的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腊梅却迎霜傲雪,斗寒怒放,幽香彻骨。冬季的南方,北风萧瑟,寒风凛冽,紫荆花、三角梅、一品香、水仙花……却凌寒盛开,艳丽无比,香气袭人。  人们常说,北有傲立风雪的腊梅,南有绚丽绽放的紫荆。紫荆花又称“香港兰”,因其叶酷似
期刊
在博平岭山脉东北延伸支脉的群山皱褶间,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如一柄祥云缭绕的如意,静卧其间。几百年来,绿色的山风亘古地吹拂,白色的云雾持续地滋润,溪涧清流,山花鸣禽,把村庄涵养得既浑朴又秀逸,既深沉又清新。  一条宽阔的公路萦绕在崇山峻岭的深绿和斑斓之间,银链般闪着现代化的色彩。沿着这样的路,舒适地一边赏“十里花街”的风景,一边向往这个叫做“福田”的村落。  距离华安县城仅36公里的路程,就是拿来染绿
期刊
今年的夏天, 看到网友在朋友圈晒着湖林岛濑荷花的相片,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恨不得马上飞到那里饱饱眼福,了却心愿。终于,挨到周末,我与朋友相约去了岛濑,吮吸着乡村的别样空气,来了一趟赏心悦目的旅行。  去岛濑的那天早上,刚下了一场雨。雨过天晴,水洗过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空气更显清新。我们开着车,穿梭在绿流间的山道上。摇下车窗,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我们呼吸着乡野的新鲜空气,瞬间荡涤了心灵的尘埃。
期刊
坐在酒店大堂等待漳州朋友来接,一坐下,工作人员嘴角含笑,口气像对待邻家的阿姨一样亲切,“给您来一杯茶,好吗?”来不及回答,车子到了。时常到处游走,住过不少五星酒店,享受细致的服务不稀奇,但这里是漳州,小小的城市,贴心的招待,惊喜不已,边往外走边回头说:“下次喝。”  这是受训以后的表现,抑或本来待人就体贴亲切?听说漳州旅游并不发达。到老街去逛,一路当地人为多,对于容易赚钱的旅游业漳州似乎不如其他城
期刊
心中始终藏着一片蔚蓝的海。那种海梦幻唯美,但真实可及,就像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那靠近海岛沙滩的、浅浅淡淡的泛蓝海水。像是用颜料染成,蓝得那么纯、那么澄澈通透,可以一眼看到沙底。海,带给我们的大多都是绵绵的诗意与遐想。  小时候,最先从书里认识海。书里的海总是神奇,有许许多多生物与奥秘,它的优美、辽阔总让人产生无尽向往。对那时的我来说,海很神秘,无比博大与深奥。那些描写海边情景的文字,成了我最初的大
期刊
年关前后,冬暖果藏。这个时节来漳州长泰做客,主人家就会摆上红澄澄、甜滋滋的“长泰芦柑”,让远道而来的您尝个够。尤其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备上大大的柑桔迎亲访友,贺喜拜年,大“桔”大利嘛!  闽南栽培芦柑历史悠久。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和清代《闽产录异》等史料记载,自唐宋起闽南就广植柑橘。“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这是唐初漳州别驾丁儒 “闲居二十韵”中题咏芦柑之诗,足见漳州植柑历史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
期刊
二十七年前那个春节刚过,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刚满二十周岁的我到长泰县岩溪镇实习,开始模拟成年人的生活。我是个顶真并且有洁癖的人,喜欢讲道理,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恰巧成年人的生活是有两张脸的,常常不讲道理。我接受不了生活背面那张不讲卫生的脸,很快,一口气生生堵在了胸口,肺都要炸了。我连续三天吃不下饭,怒火翻过眼镜噌噌噌往外燎,两眼珠拉满了血丝,走在路上像景阳冈上那只等待武松的吊睛白额大老虎。  我的
期刊
周末,总有人约我一起到湿地公园跑步,一跑起来,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部美国著名电影《阿甘正传》,“跑,福雷斯,快跑!”珍妮的那句呼喊总在我耳边回响。  阿甘的一生确实都是在不停地奔跑,他把孩子们的追打抛到身后,把同学们的歧视甩到身后;他跑过了橄榄球,跑进了大学;他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死亡,跑过乒乓球外交的战场,跑遍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好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