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中的蛇文化背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历代中国文学浩瀚丰富的精怪文化群中,白蛇可以成为经典人物之一的原因当然与其美貌善良、忠贞勇敢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白蛇传中蕴含着丰富的蛇文化背景。白蛇传中白蛇形象由恶变善、白蛇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情节都有中国古代始祖神话时期强烈的“蛇崇拜”和“人蛇恋”文化的影子。白蛇传和浓郁的蛇文化背景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追溯蛇文化背景对于更好地理解白蛇传是很有必要的。
  一、蛇崇拜
  白蛇传作为民间传说与古代神话中的蛇女母题关系紧密,白蛇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着强烈的古代神话的影子。无论是冒死赴瑶池盗取仙草还是白娘子跟随王母修行的情节设置,都与远古神话中蛇崇拜意识不无相关。人类社会初期,先民对于自身生命体征和自然界的诸多现象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出于敬畏和自我保护的心理需求,他们借助想象力给许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赋予意义以此为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找到合理的归属。蛇由于其神秘性和与人类生活联系的紧密性燃起了先民的信仰之火,被当做是生命之源、自然之神。在此心理下,先民建立了丰富的蛇神信仰文化。上古神话《山海经》中就充斥着大量的人面蛇身的神,如:《大荒北经》中提到的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以及“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女娲娘娘也是人面蛇身,相传人类是由女娲与其兄伏羲交配所繁殖,在传世的古画中,他们下身的蛇尾缠绕在一起象征生殖意义;王嘉在《拾遗记》中也有记载:“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而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伏羲之父是 “青蛇”;《列子》中详细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甚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蛇,龙实际上是蛇的衍化和美化,龙蛇本来就有互换性。上古时代视蛇为神物,崇拜蛇似乎要比龙崇拜更加古老和原始,作为上古时代一个庞大的图腾代表,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中国具有蛇信仰,同时期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中都存在着人头蛇身(或半人半蛇)的神话生物,其地位大多也非常重要。如古印度的那伽、古希腊的厄客德娜、北欧神话中的耶梦加得等。印度傳说中,宇宙初创就是由大蛇搅得乳海开始的。蛇是印度教教徒所崇拜的神,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传教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还把那伽翻译成龙。美籍华人丁乃通先生就曾提到东方学者们一直认为白蛇传源自印度,这说明白蛇传的起源与蛇文化密切相关。罗永麟先生曾提出:白蛇传中人神结合和人蛇斗争的两大情节,都存在远古神话的投影,与民族蛇崇拜文化的背景关系匪浅。
  同时,由于蛇的太阴属性和其旺盛的生殖力,在传世的蛇神形象中多是女性,著名的是蛇身神袛莫过于女娲;另有《十道山川考》中有提及“太行山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娲。”换言之,女娲和王母,或是异名同实,王母很可能也是与女娲一样同属蛇女。而白娘子的身世在后世的梨园钞本和方成培版本中,便是王母蟠桃园中修炼的白蛇精,王母与蛇不无关系,由此可知,蛇女作为原始母题,承载了蛇崇拜的兴衰和女性地位沉浮的文化背景。而白蛇传中最重要的传播要素就是蛇女,在白蛇传中,蛇女形象由恶变善直接影响了白蛇传传播主题的嬗变,历代作家正是受到蛇女母题的潜在影响,通过对已有题材故事的加工和一些母题型人物的再处理来营造自己的文学主题。这才造成了文学版本中多种面目的白娘子,最终使白娘子成为文学经典人物形象。
  二、人蛇恋
  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对于诸多自然现象的无法解释使早期先民对于自然界充满敬畏和膜拜之情,相较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强大的生存能力,人类在原始自然环境中有先天局限性。于是人类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各种动物身上,希望可以借助于动物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族群,蛇崇拜信仰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不仅仅是蛇,人们将自然界中各种凶猛动物付诸于想象,赋予其神秘力量,并且不断变形,将动物神化,实现与人类结合的可能性,最终出现了各种人兽结合的传说。这种思维在今天看来难以置信,却是人类早期认识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变形神话中,人类极尽幻想之能事,将一切不相关的成为相关——人与兽类、人与蛇看似不可能,却可以通过神话的变形结合在一起。人兽结合的思维与中国自古奉行的“万物有灵”思想也是并行不悖的,古人认为动植物甚至于无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人也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与自然万物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东晋葛洪曾说“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世间万物处在一个流转不息生命的循环中,人与动物之间同样存在着生命的统一性,万物有灵的观念使神化层面的人兽结合成为了可能,也是神话传说有了确切的依据,基于蛇崇拜观念诞生的人兽结合神话是神与人类的结合,充满了严肃和不可侵犯的仪式。
  进入封建社会后,伴随着蛇崇拜观念的渐渐陨落,人兽结合的神圣性逐渐消解,神话中的动物神与人类的距离不再遥远,蛇女不再是神圣的神灵使者,蛇女从神坛跌落,转变为供人艳遇的蛇女。尤其是魏晋志怪小说盛行以后,笔记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蛇妻、蛇女,相较于前期的严肃性,魏晋以后小说中的人与蛇结合更多的是猎奇心理。除了以“搜奇记异”为写作目的,隐含在作家笔调之中还有一种感情就是可以通过文学塑造完成对于女性的想象。在文人的作品中,以白蛇为代表的异类对于人年青年男子施展诱惑,女子承担了危险性关系中主动一方,因此可以使男子免于谴责。大量的人与异类蛇女相恋的故事既满足了男子对于爱情的意淫,也符合古老的神话故事规律,所以白蛇传故事才广为人们接受。
  在中国古代的志怪、笔记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精怪异类与人类产生纠缠的故事,其中人蛇相恋模式最为经典,从人蛇结合到人蛇恋模式的转变,人类对以蛇为代表的异类态度的转变可见一斑,不过这不难理解,蛇本身的神秘性和剧毒性使人类一开始对其的崇拜就伴随着恐惧,由此蛇女的形象似乎一开始也充满着复杂性,蛇女一方面有着不可侵犯的神秘力量,一方面又是充满诱惑的会把人带入危险的异类。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双重作用下,蛇女逐渐演化为美女蛇,美女蛇往往代表着诱惑人间男子的异类,这样神奇的形象在人类世界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典型符号,白娘子形象的建立与美女蛇也不无关系,白娘子人物的发端也是蛇崇拜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美女蛇。在远古蛇神话背景影响下产生的诸多人与蛇相恋结合的故事,既是白蛇传产生的环境温床,为白蛇传故事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神话基础。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宣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正是在人蛇恋基础之上形成的。
  总之,白蛇传的产生于丰富的蛇文化背景,白蛇传经典爱情故事情节又是人蛇恋的设置。白蛇传在民间发展盛行的原因代表了人们对于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向往,对于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的期望。人与动物皆出于自然,异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类相知相恋符合万物有灵的传统观念,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宣的爱情正是由于白娘子身为异类对于爱情的永不言弃和执着忠贞才显得更加突出感人。此外,白蛇传里还蕴藏着相当古老的神话碎屑,包括瑶池所盗的可以起死回生的仙草,可能就是在秦汉乃至更早的传说中西王母所掌不死之药的翻版。由此可见,白蛇传的故事细节中穿插着许多隐约再现的神话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招贴设计,招贴不仅要表现传达给人们所要表达的信息,更在于体现出文化特色,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在招贴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表达出文化内涵,我们还要在继承的同时做好创新,使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源源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招贴设计;水墨元素;篆刻艺术;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包括:水墨元素、吉祥图案、书法艺术
期刊
【摘要】:博物馆虚拟服饰展示形式多样,主要以静态全景类虚拟展示、动态全景类虚拟展示以及三维建模类虚拟展示为主。这三种形式在制作工具、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流程上都有各自特征。下文比较研究这几种展示形式的载体、内容、周期等。  【关键词】:虚拟展示;虚拟服饰;展示形式;  引言  “虚拟”与“现实”这两个词语在汉语词典中都有其定义,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虚拟即“凭想象虚构的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词语拼
期刊
【摘要】:可用性原则是可接受性设计的五大原则之一,是衡量优秀设计的标准之一。本文结合世界首款不对称的碳酸饮料瓶芬达“扭扭瓶”设计中的可识别性、操作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四个方面来展现可用性原则在设计中的运用,希望文章对更多产品设计方面有所启发。  【关键词】:可用性;“扭扭瓶”;可识别性;操作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众所周知,可用性、实用性、易用性、效用性、乐用性是可接受性设计的五大原则。虽然每件产
期刊
【摘要】: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党员干部文化担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并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
期刊
【摘要】:分析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首先要揭示中华民族历史文脉与室内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其次要结合当代人们对文化环境有着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探讨。十九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应当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历史责任,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作为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剖析和解决室内设计风格的创新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国内外文化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之时,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跨学科型的综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园林以及景观等多方面领域,属于无所不有的艺术。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出现了新的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流程,成功的将二维图纸转换成BIM直观模型,为环境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界面。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BIM技术  1.引言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软件实现三维建模、材料统计、
期刊
【摘要】:摄影艺术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摄影的发展必然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影像的创作方式产生变化,也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元的创作可能性。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表现出了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操作的便利性,但传统的工艺和方法依然有其特点和优势,可以继续发扬和挖掘其优势和特点,处理好数字技术与传统摄影的关系,充分发挥银盐影像与数字影像的优点,将两种方式进行组合式运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赋予了文艺工作重大的历史使命,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文艺的一部分,在这种发展形式之下更加要利用自身特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动视觉传达设计自身不断发展。本文以马列文论为入手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在复兴我國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站在了世界舞台之上,同时,国外的园林设计也传入了国内,我国园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国外的挑战,园林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国宋代文人园林中意境的营造体现了造园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儿童接触新鲜事物的丰富性,传统的儿童房屋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孩子们的好奇心,与之相对应的创意儿童房的设计应该大力提倡,以此来满足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的居住环境 。孩子是我们当今家庭生活中的关注焦点,给予了父母的深切希望,每一对父母在迎来人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想把最好的给与我们的孩子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在保证孩子能够饮食安全的同时,更多的年轻父母开始关注孩子居住环境的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