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化会为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思维能力较低等因素,所提问题往往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可供学生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课堂的连贯与完整,但是预设的提问及可以预见的回答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是灌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就泯灭了,也就丧失了创造力.此外,教师往往都要求学生先要学懂知识,再去应用知识,这种要求对职高学生而言较难实现,部分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而失去学习的自信.因此,职高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又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014年,笔者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课题内容是“排列”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中,我设计借助学案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我既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正视“排列”这一节课的难度.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个教学理念,即“先学后教,化会为懂”.
  一、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1.明确学习要求,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要求:(1)会识别排列的基本特点,并会判别计数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2)理解排列数计算方法;(3)掌握并能熟练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排列问题的判别及排列数的计算方法.由此让学生学习之前就做到心中有数,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习时要特意留心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比较重要、比较难学等.
  2.布置预习任务,通过导学案收集学情,确定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有哪些收获.预习是学好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以往的职高教学中,教师很少会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即使有时布置了,很多学生要么不懂如何预习,要么就是敷衍了事.而借助学案的引导,可以将预习任务具体化,既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与一个度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去完成确切的任务,检验预习的效果.本节课中我布置的预习任务很明确:①细读书本内容,特别要认真看懂排列问题特点并能理解,对排列数的计算方法也应有一定的理解;②分析书本例题,试说明例题所述问题为什么符合排列的特点.当然,预习毕竟不是教学,学生不可能通过预习就学会全部的新课知识.因此,尝试练习我设计得很简单,基本为预习基本知识的直接应用,不需要学生去进行二次运算.
  二、启发引导,鼓励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必要.职高学生尽管学习基础薄弱,但懂手动脑能力很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他们也可以对新学知识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精讲惜言”,应该通过简单有效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展自身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告知学生排列不是一个计数原理,只是一种计数的典型问题,排列的知识是之前计数法知识的延续.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排列数计算的方法并总结规律.我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自主探索,结合小组谈论,如果能够理解公式,那是最好;即使不能立刻理解,在我的点拨启发之下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理解公式之后,必须要让学生有进一步的深化应用.因此,我准备了两道练习题,并有层次上的区别,以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整个课堂教学的选题中,我比较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旨在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有一定的艺术性的.在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我布置了三个题.一为开放性的,让学生自己编题给自己做,要求学生真正弄懂所学知识;二为常识性的,通过计算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三为拓展性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以会促懂,化会为懂
  “懂”和“会”本来是知识掌握的两个层次,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学生只有先学懂才可能学会.但苏步青曾说过“我们学数学的人,要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完全可以让学生先会后懂,化会为懂.但现在的课堂中,数学教师往往是先推导证明数学理论,再应用理论来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这一种教学方式根本不适合职高学生.特别是一些抽象的、不宜理解的数学概念与定理,还有一些因为学生专业需要而从高等数学中节选给职高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学生想要学“懂”谈何容易.在本节课中,我的观念是“记住特征,会用公式”.虽然我引导学生去探索公式的由来,但并不要求每名学生都能立刻理解它.同时,我设计的过程为问题——应用——探索——系统——再应用,整个过程以应用为主,在会的前提下去尝试理解公式.学生暂不理解公式的意义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容许学生“先会后懂”,在会应用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化会为懂”.
  总之,教师的很多教学理念、教学设想都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如实反映理念是否先进,设想是否可行.“先学后教”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课堂给学生;“先会后懂,以会促懂,化会为懂”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适合职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好地提高职高学生个人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让我们抛开一些“高、大、上”的教学理论,真正为了学生去设计每一节数学课,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不但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所以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要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发展,初中教师在教学上的任务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的能力. 目前,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审视如今的数学课堂,高效者有之,然而部分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取代了学生的冷静思考,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做了几点尝试:一、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二、立足教学“方法”,渗透“思想”. 三、重视数学实验,激发兴趣. 四、引导求异思维,促成探究. 力争给学生点一
【摘要】 互动课堂的创建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旋律.在这一主题下,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剖析了互动生成的通病,谈了创精彩课堂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互动;精彩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沿袭了几十载,教师的一言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审视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新时代的
对于教师,我们要练就自己的内功,要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思想之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才能够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对于学生,书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书本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圣地,是学生与知识直接对话的挚友.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用已有的定理和性质加以证明,从而得出新的定理和性质,再加老师板书例题,学生模仿练习,只知道这个定理是正确的,不知道这个定理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完全脱离了应有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初中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当我们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改革的同时,如何通过“互联网 ”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名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为例,试从“互联网 教育”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影响进行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中职数学     2015年3月5日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如何进一步拓宽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对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途径;重要性;必要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
一、标题解析  教学由两条路组成:教路与学路.  教是为了学创造条件,教是为了促进学、激发学、加速学.  概念、定理、公式,陈述性知识属于“有形”知识范畴,是教学中的一条“明线”,主要解决“是什么,讲什么”;过程、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程序性知识属于“无形”范畴,是教学中的一条“暗线”,主要解决“为什么”.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关注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这就是平衡.教与学的平衡;讲与不讲的平衡
【摘要】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提高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复习课占15%以上的课时).  【关键词】熟悉功能;小学数学;提高实效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很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复习课难上”.究其原因,困惑
【摘要】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也是中学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突出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周密性,以及认识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体现“着重考查数学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分类讨论;教学  虽然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运用这种思想,但针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还是不够的,需待进一步深入和提升.故教师在高一时若能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分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