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欲杂、食宜当知、饮食有节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食不欲杂、食宜当知
  逢年过节,或是宴请聚会,难免做上一大桌子菜,鸡鸭鱼肉、各色蔬菜样样俱全。但是,有些人吃完这样一顿丰盛的大餐后,便会出现胃肠不适,轻则消化不良、肠鸣辘辘、嗳气泛酸,重则上吐下泻,难道是食物中毒吗?可是家中做菜基本可以保证卫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傅延龄教授告诉我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多半不是食物中毒,而是與“食不欲杂”这句古话有关。
  食不欲杂,出自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这一论述。它的意思是说,吃东西如果过于混杂、繁杂,有些食物会给你的身体带來伤害。这些伤害可能当时难以察觉,但日积月累就会诱发疾病。这是在告诉大家,饮食不可过杂而无章法。傅教授解释道,所谓杂,其一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摄入的食物种类过多,其二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摄入的食物中寒热(食材偏性)、生熟、冷热(食材温度)等特性纷乱而混杂,这种饮食方法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损伤脾胃气机,诱发相关的疾病,这便是“有所犯”了。
  而“有所犯”中的“犯”字,傅教授认为其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食物与食物之间的不相和,虽然目前学界对于食物之间的相反、不相和尚有争议,但避免每顿摄入过多种类的食材,对于减轻胃肠负担肯定是有益的。“犯”的另一层含义便是食物与胃肠不相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与其胃肠相和的食材也各有差异。摄入的食材种类越多,发生食材与胃肠不相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食材与胃肠相犯,消化不良、泛酸嗳气、胃胀胃痛乃至呕吐、腹泻都有可能找上门来。
  据记载,孙思邈活到了101岁,在平均寿命较短的古代乃至今日都是高寿,他所提出的饮食观念也定有可取之处。另外,孙思邈还有一句关于饮食的论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所谓食宜,便是指食物与自己身体的相适应性,也可以称为食物的“宜与忌”。知食宜,便是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知道哪些食物适宜食用,哪些食物应当慎食或不食。
  傅教授告诉我们,人的胃肠对于复杂食物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且处理能力因人而异。以饮酒为例,多种酒混合饮用往往比饮用一种酒更容易使人醉倒。目前国际和国内的膳食指南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5~30种食材,这从摄入充足营养、保证营养均衡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每个人的胃肠对于复杂食物的处理能力各不相同,应当依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去决定是否要摄入多种食材,而不能一味地吃多、吃杂。如果要摄入种类丰富的食材,建议分时段食用,可以每天更换食材种类以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最好避免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品种的食材,加重胃肠负担。
  ◎ 胃气以降为顺
  人体的胃肠消化系统就是一条“传送带”,食物经过咀嚼吞咽后,经由食管通过贲门到达胃中,在胃中受到碾磨、消化,再向下通过幽门到达肠道。中医认为,这一向下且单向运行的消化过程有赖胃气的推动,故而有“胃主降”“胃气以降为顺”的论述。如果因为某些病理因素,胃气开始向上运动,这便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脾胃病病机——胃气上逆。如果胃气上逆,那么向下的消化过程便可能陷入停滞,诱发消化不良,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而上逆的胃气向上运动,会使人打嗝、嗳气;再严重一些,上逆的胃气裹挟食物、胃液突破贲门的阻挡反流到食管,便会造成泛酸、恶心、呕吐等不适。胃液的pH值较低,向上反流的胃液可能会灼伤食管、咽喉,甚至诱发食管癌。
  胃气上逆十分常见,饮食过杂、饮食不节等均有可能导致。胃气上逆往往给人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时就需要通过治疗来使上逆的胃气恢复到向下的运行状态中,中医称之为——降逆和胃。除了接受专业的中医师诊治外,傅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三个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的降逆小妙方,可以帮助胃气上逆的患者缓解症状。
  1.姜丝橘皮茶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陈皮味苦、辛,具有降逆和胃、化痰止呕的作用,且陈皮属理气药,其芳香的特性有助于调畅胃肠气机。
  针对平常易胃气上逆,时而出现恶心、嗳气、腹胀等症状并兼有胃寒征象(胃喜温喜按,胃痛胃胀得温则减,或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舌淡苔白滑等)的患者,傅教授推荐了简单且美味的姜丝橘皮茶。
  【材料】生姜、陈皮
  【用法】取生姜切为姜丝,陈皮撕为小块,按照1:1的比例泡水代茶饮即可。姜丝、陈皮一天的用量是各6~9克。
  小贴士
  姜有干姜和生姜两种,生姜善于发表、散寒、止呕、解毒,生姜被晒干或烘干后便是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能。通常来说,在淋雨受寒后喝的姜汤用的是生姜,止吐一般也用生姜,而受寒
  后拉肚子喝的姜汤多用干姜。
  2.乌贼骨(海螵蛸)粉
  姜丝橘皮茶适合胃寒、胃气上逆的人,如果泛酸的情况比较严重,专家推荐每天服用乌贼骨(海螵蛸)粉。乌贼骨保护胃黏膜的效果甚佳。
  【材料】乌贼骨,又称海螵蛸
  【用法】将适量乌贼骨碾碎成细粉,用适量温水拌匀后吞服,每次1~2克,每日早晚1次,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服用。
  3.姜粉三子茶
  傅教授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常说的打嗝,其实包括中医所讲的两个概念:呃逆和嗳气。呃逆是膈神经受了刺激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和抽搐,通常具有节律性,呃出的是肺中之气,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缓解。而嗳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胃气上逆、消化不良,嗳出的是胃中之气,这就需要适当调理了。姜粉三子茶能有效缓解症状。
  【材料】姜粉、苏子、砂仁、莱菔子粉
  【用法】取姜粉、苏子、砂仁、莱菔子粉各0.3~0.5克,加200毫升开水中冲泡,搅匀后缓缓服下即可。每天服用一杯,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
  除此之外,预防胃气上逆还有些注意事项:每次进食不宜吃太多太快,少吃多餐;另外,要在感到口渴前喝水。总结起来,便是食不欲杂、食宜当知、饮食有节。
  (编辑    车    翀)
其他文献
〇 三伏季节易出汗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并且要持续40天之久,无论穿得如何清凉,都会由于气温过高及空气湿度低而大量出汗。  夏天一个人每天的排汗量平均可以达到5升左右,上下小范围内的浮动是正常的。如果剧烈运动,人体的最大排汗量甚至可以达到10升之高!  〇 汗从哪里来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汗液是由人体汗腺细胞分泌出来的液体,汗腺细胞位于汗腺内,汗腺有大有小,大的多局限于腋窝、乳头以及会阴
期刊
有这样一位名中医,他针药并用,治愈了无数走投无路的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无数生命;他心系传承,大力推广针灸教学与科普,让无数人认识到针灸的魅力;他享誉海外,矢志推动中医针灸走向世界,为针灸申遗成功贡献颇丰。他便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吴中朝。  吴老不仅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名医,还是一位“网红”,活跃在网络上,积极科普医学知识,为大家答疑解惑。在国家中医管理局两次全国科普专家的评聘中
期刊
失控的心跳  顾先生曾有一天内晕倒5次的经历,又惊又怕的顾先生入院进行了完善的检查,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都未能明确病因,就在这时顾先生突发了第6次晕厥,由于是在住院期间,所以医生立即给顾先生测量了血压和心率,结果血压极低、心跳极快,约160~170次/分钟。  刘主任告诉我们,正常的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向动脉输送着血液,心脏所泵出的都是先在肺部进行过氧气交换、充分携带了氧气的新鲜血液,
期刊
无论是蔬菜还是瓜果,食用时我们一般都是把皮剥开或直接用刨刀削掉,吃下果肉后中心的子也都被吐进垃圾桶,每次我们扔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垃圾”时,肯定想象不到它们还有药用的价值。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瓜果蔬菜的子、仁、皮都值得被留下,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柴瑞霭教授告诉我们,下面的这些瓜果的子、仁、皮到了专家手里便會成为治病、调理的法宝。  石榴  石榴汁有降糖、降血脂的作用,并对胃肠有一定养护作
期刊
猝死,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十分凶险的疾病,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学界对于猝死的时限仍有争议,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即“在发病一小时内死亡”为猝死,这样的发病时间留给人们的应对时间很少,而且发生时患者多在医院外,减少了患者的存活概率。据调查,我国猝死患者的存活率少于10%。另一方面,猝死呈多发、高发的态势。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发生猝死54万例左右,平均每天发生近1
期刊
生活中很多人对血瘀的认识都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吃点红花、阿司匹林等有助于活血化瘀的药物,就能改善血瘀。其实不然,活血化瘀的药物只能针对瘀血,暂时改善血管阻塞情况,但瘀血只是血瘀的病理产物,一味地治疗瘀血而不顾血瘀,无法治本。  中老年人往往患有较多基础疾病,或常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精神不佳、腹胀不舒、头身困重、面色晦暗等状态时常伴随左右。辛随成主任告诉我们,这些症状其实都是血瘀在作祟。  80多岁
期刊
人体中,有一个消化脏器一旦发生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往往不足5%,这个脏器就是胆囊。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内。正常胆囊长约 8~12 厘米,宽约 3~5厘米,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的,在人体不需要对食物进行消化的时间内(如进食 2 小时后,饥饿状态),分泌的胆汁即储存在胆囊内,待到有需要时,胆囊收缩,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对食物进行
期刊
“植物的营养靠根吸收,人的营养靠脾胃运化,如果脾胃不好,就如同植物的根系受到伤害,再多的营养也没法被正常吸收利用。”自古以来,脾胃都被认为是“后天之本”,很多中医学派和专家也会致力于脾胃健康。  脾胃有问题,还会影响人的食欲、睡眠、情绪,久而久之,引起一些器质性疾病。而健康的脾胃是可以让身体的气血充足,让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高效工作的。中医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张元素十分重视脾胃健康的研究,提出了脏腑辨
期刊
奇经八脉,顾名思义,就是八条奇特的经脉。奇者,异也,这八条经脉异于其他经脉之处便在于它们不隶属于脏腑,也不与其他经脉相表里;巡行之处也皆为十二正经不及之处,且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别道奇行”,故称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它加强了十二正经的联系,并起到了十二正经“蓄水池”的作用。十二正经气血有余的时候,会蓄藏于奇经八脉,而当十二正经气血亏虚时,则由奇经“溢处”蓄藏的气血来补充。同时
期刊
苏克,他是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导演,至今共拍摄影视剧300多部,在文学创作、摄影、油画等领域也均有涉猎,成果丰硕。1968年入伍为话剧团演员,19岁的他身体健壮,带领着战士们装车时,100千克的大麻袋他扛起来就走,而就是这样一位兵营出身的帅小伙,身体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两度与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杀手擦身而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