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体会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elra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是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象征着人的灵魂的思想品德如果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其他方面发展得再好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师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高度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育德育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教育,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依赖于德育教育。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既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增加趣味性,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1、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2、追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3、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有几毫克的差别。对此,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懂得: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天才都难以各科精通。一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更使学生做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
  三、结合试验过程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在指导化学试验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结论,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在研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潜移默化,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化学作为实验科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很重要。如:在学习酸、碱、盐中的酸碱指示剂时,我给学生讲了玻义耳因为紫罗兰花瓣溅上酸变红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的故事,然后提示学生:看起来玻义耳是无意中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但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正是一贯认真观察实验的好习惯所带来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必须细致观察,尊重事实,认真思考。
  四、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通过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五、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世界,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学教材中,有关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及时地穿插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塑造出新一代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其他文献
李政道先生说:“我想在这里重申一个基本的思想,即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的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用创新的手法去呼唤每个人意识和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
期刊
物理是一门典型的以动手为主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师资力量和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种受限制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
期刊
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共八个模块,分别是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化学与生活(选修1)、化学与技术(选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实验化学(选修6)。新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化学新课程与以往相比,新增了许
期刊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任务。那么,怎样让“枯燥”的思想品德课“鲜明”起来?怎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突破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当归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因此,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
期刊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比较注重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在加深并适时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是有很多制约因素。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因而它的实现也是需要很多条件支撑的,例如制度保障、历史条件、先进的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等等。但是,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他们既是执行者,又是受益者
期刊
一、发挥政府职能,夯实基础,为生命做好保障  校舍重建是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开始,地震过后.临时性校舍的重建为师生的生活起居、饮食卫生、人身安全、入校学习,保证学校尽早恢复教学秩序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临时校舍在用于师生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并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尽快为师生建立起永久性校舍就成为必要的工作。  痛定思痛:地震校舍悲剧根源何在?  2008年5月下旬,四川省建
期刊
随着工作的日益繁重和风险的不断升高,总会听到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工作太辛苦、太无聊,付出太多,回报太少。作为教师,我并不否认我们工作的劳累和辛苦。但是,难道就只有我们在劳累、在付出吗?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以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职业,或许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从事的职业其实是幸福的。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打理着一个染坊,小女儿张罗着一个雨伞店。大女儿需要
期刊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1年暑假国家中西部地区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以下简称“国培”)。学校安排了我作为品德与社会科的学员参加培训,本人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启动仪式,亲耳聆听有关教育部门领导、行家专题报告,亲自上了几堂《品社》培训,感到这场培训很切合实际、贴近生活,能有力地指导教育教学。我不顾夏天暑热,便自告奋勇又参加了小学语文科的培训,一堂堂示范课、一个个教学片断、一次次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记忆
期刊
班会课上,当我在念到《方与圆》一书中32条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品质第二条“要充分利用时间,不要消磨时间”的时候,正好一学生背过去和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我叫到“XX,你说说,你是怎样利用你的时间的?”  XX——我们班一个在高一进来就在外面摆上几桌,想别人拥他做老大的个子瘦小的男生。  沉默一会,他笑着说“我很会利用时间。”  “嗯,是吗?那你说说看,你是怎样利用时间的呢?”  “我利用睡觉的时间上网。”
期刊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实用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农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又回到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