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从教学本位上来讲,对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身得之也"。其实质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潜心钻研、深切领悟、心安理得的结果。教会学生学会探究,会使学生在将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根据我的理解:探究式学习的本义,就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好探究式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孔子认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都不如乐之者。"乐则意通,便能学生自学进取,领意深入;乐则思涌,便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1、接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在接触语文文本时,常常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作品本身的理解、文化现象的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困惑和引起积极的探究心理,他们迫切地要求了解未知领域,进而获得对汉语言文字所创建的人文世界、科学世界的直接体验。古代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往往极为丰富,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古人的交际和生活情况、异国风情、文化背影与当代的迥异的文化现象等都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其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进行。如在进行"走近家乡"作文指导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考察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民俗,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感受乡土文化独有的魅力;还可通过家乡的建筑、习俗等,自觉地了解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足迹,领悟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等等。
2、创设更多探究机会。
探究活动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予以激活,要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因为,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活动能让人产生兴趣,而探究活动则因扩展了学生多元学习活动的机会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应该说:活动最热烈的时候,就是学生探究兴趣最浓厚、受益最大的时候。所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综合实践课,甚至是课堂的边边角角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张扬他们的怀疑精神,才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本条件。比如:在说到石拱桥的坚固时,可以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做个实验,看一看用拼木拼成的拱桥承受力大,还是一块直木板的承受力大。再比如手抄报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等,都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地进行探究,养成学生事事爱探究的良好习惯。
3、善于运用激励方法。
探究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其意义在于日渐积累、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一种积极探究的情感和心理倾向,并在活动中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其独立的求知品格和能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日常的激励。激励,是强化探究兴趣的动力源。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不在于其知识渊博的程度高低,而是他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最恰当的激励。比如在进行手抄报比赛中,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评比,除了评出等级奖外,还可另设最佳选材奖、最佳图案奖、最佳栏目奖等等,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更多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发现和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成绩都能得到肯定,使其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探究,并使学生长期的期待和鼓励中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才是探究式教学的本义。
二、重视教师探究指导。
在探究式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指导,更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有教师发表意见,就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探究完全可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语文学习中的探究学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专题探究,二是课堂随机探究。
专题探究总体思路是:单元设计、确定专题、课内外一体。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新教材打破文体界限,以相同生活专题为单元内容的体系特点,教师组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各单元提供若干研究专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或另行确定研究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内获取,课外搜集,以专题探究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把听说读写各项学习活动整合到专题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在专题探究中学会留心、学会思索、学会提问等,以促进学生利用探究中所得到的相关资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适时进行探究交流。
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这两种形式,不管其过程如何,但两者的探究结果都得必须进行交流。
探究式学习是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研究潜能都能得到发挥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活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背影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善于从他人那里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所以,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補,共同提高和进步。
总之,在努力探索一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才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⑴颜敏.新课程背景下对话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5年06期。
⑵魏国生.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4年03期。
⑶沈光霞.浅谈中学语文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上).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
李艳玲,女,生于1969年8月,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从教学本位上来讲,对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身得之也"。其实质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潜心钻研、深切领悟、心安理得的结果。教会学生学会探究,会使学生在将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根据我的理解:探究式学习的本义,就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好探究式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孔子认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都不如乐之者。"乐则意通,便能学生自学进取,领意深入;乐则思涌,便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1、接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在接触语文文本时,常常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作品本身的理解、文化现象的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困惑和引起积极的探究心理,他们迫切地要求了解未知领域,进而获得对汉语言文字所创建的人文世界、科学世界的直接体验。古代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往往极为丰富,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古人的交际和生活情况、异国风情、文化背影与当代的迥异的文化现象等都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其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进行。如在进行"走近家乡"作文指导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考察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民俗,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感受乡土文化独有的魅力;还可通过家乡的建筑、习俗等,自觉地了解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足迹,领悟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等等。
2、创设更多探究机会。
探究活动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予以激活,要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因为,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活动能让人产生兴趣,而探究活动则因扩展了学生多元学习活动的机会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应该说:活动最热烈的时候,就是学生探究兴趣最浓厚、受益最大的时候。所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综合实践课,甚至是课堂的边边角角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张扬他们的怀疑精神,才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本条件。比如:在说到石拱桥的坚固时,可以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做个实验,看一看用拼木拼成的拱桥承受力大,还是一块直木板的承受力大。再比如手抄报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等,都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地进行探究,养成学生事事爱探究的良好习惯。
3、善于运用激励方法。
探究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其意义在于日渐积累、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一种积极探究的情感和心理倾向,并在活动中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其独立的求知品格和能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日常的激励。激励,是强化探究兴趣的动力源。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不在于其知识渊博的程度高低,而是他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最恰当的激励。比如在进行手抄报比赛中,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评比,除了评出等级奖外,还可另设最佳选材奖、最佳图案奖、最佳栏目奖等等,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更多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发现和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成绩都能得到肯定,使其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探究,并使学生长期的期待和鼓励中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才是探究式教学的本义。
二、重视教师探究指导。
在探究式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指导,更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有教师发表意见,就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探究完全可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语文学习中的探究学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专题探究,二是课堂随机探究。
专题探究总体思路是:单元设计、确定专题、课内外一体。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新教材打破文体界限,以相同生活专题为单元内容的体系特点,教师组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各单元提供若干研究专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或另行确定研究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内获取,课外搜集,以专题探究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把听说读写各项学习活动整合到专题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在专题探究中学会留心、学会思索、学会提问等,以促进学生利用探究中所得到的相关资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适时进行探究交流。
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这两种形式,不管其过程如何,但两者的探究结果都得必须进行交流。
探究式学习是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研究潜能都能得到发挥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活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背影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善于从他人那里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所以,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補,共同提高和进步。
总之,在努力探索一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兼顾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才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⑴颜敏.新课程背景下对话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5年06期。
⑵魏国生.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4年03期。
⑶沈光霞.浅谈中学语文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上).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
李艳玲,女,生于1969年8月,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