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文脱胎于张君房《丽情集》中的《寄泪》篇,及《绿窗新话》中《灼灼染泪寄裴质》篇。记载了蜀中名妓灼灼与河东刺史裴质一见倾心,最终却因裴质变心而分离的故事。
在来到锦城之前,裴质就曾听闻蜀中有佳人,名唤灼灼。身为晚唐名妓,灼灼精通歌舞,亦通晓诗文,是风月场上擅风情秉月貌的奇女子,无数男子为其倾心。然而灼灼生性清傲,非她所喜之人,任他官再大,品貌再高,她俱不放在心上。
初相逢时,被贬谪的河东刺史裴质坐在席上,无数文人雅客齐聚一堂,旁人都道,那名红衣女子孤傲清高,若能入得她眼,当是一件风流韵事。裴质却觉得,若是真心喜欢一个人,任她是官妓也好,布衣也罢,身份差别都无碍。他在意的只是一颗真心。
席上,裴质的双眸始终盯着那微微扬着下颌却低垂眼眸的娇俏女子。她便是灼灼,是被盛赞为“蜀中丽人”的名妓,灼如晚霞,艳若桃花。
灼灼捧着一壶清酒,缓缓走到裴质面前,给他满斟一盏,同时俯身行了一礼。收手时,她蓄长的指甲无意间滑过裴质的手背,由此竟牵扯出无尽情思。
那晚,裴质出户醒酒,走至中庭时就见一袭红衣的灼灼立在葳蕤的梧桐树下,眉眼寂寂,像是浸透了深秋的月华。她低声道:“妾有真情,将赋予谁?妾有痴心,良人安在?”她眉眼间的希望渐渐消散,宛如天边薄暮。裴质听了心中不由一动,急忙唤道:“灼灼,良人在此。”她身子一颤,缓缓转过身来,凝视他许久,笑道:“你是良人?那你可愿真心待我?”“心之所愿,万山莫阻。除非磐石转移,海成桑田。”裴质伸出手掌,向她立誓。
此后,灼灼时常与裴质相会,两人一同吟咏诗文,登高作赋。灼灼的才情倾倒了裴质,而裴质的温柔也化解了灼灼心底对未来的担忧。
春日青山绵绵,碧树成荫,每一处的绿荫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夏日碧波荡漾,清荷递香,灼灼的心一如花蕊盛放在裴质面前。可喧嚣的春花夏蝉过后,转眼就是落寞的秋雨冬雪。在红枫凋落之时,裴质接到宣召,命他回朝。
他欣喜地将消息告诉灼灼,灼灼的眼底却有一闪即逝的伤悲。裴质尚未发现,就已然消弭。
“既然裴大人要走,那这最后一夜,就由我为裴大人饯行吧。”灼灼浅笑道。
这晚,她一袭红衣,迎风起舞。在节奏急促的《拓枝》里,她回旋,攀花,折枝,而红烛灯影下,裴质还是看见了灼灼眼角的一滴清泪。
裴质走上前去,轻轻拥住她,柔声安慰。灼灼的泪徐徐落下,打湿他的掌纹。那道曾牵绊至深的姻缘线,终究是牵错了人。
那是灼灼第一次恳求他,也是第一次将内心展露在他面前。然而不等裴质伸手去摘下她心间盛开的那朵莲花,她就冰冷地凋谢了。因为裴质没有回应,许久许久,他都没有回答,只紧紧拥住她。
在裴质打点行装的半个月里,灼灼始终没有再见他。即使裴质努力挽回,她也坚持不见。他们之间已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裴质最终拂袖离去。灼灼并未挽留,好似已完全忘却了这个人。忘却他们曾拥有的爱情,绚烂如烟火;忘却他们曾走过的岁月,潺湲如流水;忘却他们曾拥抱着彼此,许下美好的未来。
分别之后,锦城与京城之间不只遥隔千里,也遥隔了一场相思。无数个日子里,裴质在深夜辗转难安,而灼灼亦在明晦交接的时分清泪低垂。
裴质不知道,在他连夜起来预备锦衣入朝时,有一名女子彻夜未眠,用一方素锦拭尽眼角清泪;当他侧帽入城时,她已展开那块素锦,看着上面斑驳的泪渍,如同看清自己无数的离思,等到裴质踏上御殿的宫门,登上数重丹墀,她已将那方素锦叠好,交予贴身侍女,“你将此物寄到京城,给那位河东人。”
她始终是孤傲清高的,以至于不肯再说出那人的名字,不肯再低声唤他裴郎,而是用他的籍贯来称呼他。
裴质回到府邸就听管家说锦城有人寄来东西。锦城两字蓦地牵扯着裴质的心,他忙问是谁。
“不知。来人也是替人代寄,只说老爷一看便知。”裴质激动不已,忙吩咐道:“快将包裹拿来。”
裴质屏退众人,拆开后只见一方素锦,上面斑驳的红渍如同染满了女子唇上的胭脂。
裴质忽然想到那夜,红烛摇曳,灯下起舞的灼灼,颊边清泪被胭脂浸染,成了魅惑人心的红色。那滴泪从此留在他的幽梦里,总让他在午夜里不断回想,几至哽咽。
如今灼灼以一袭素锦将红泪寄来,表明她已原谅他的狠心离去。可是,如同京城与锦城之间相隔无数重山水一般,他们之间也再不复从前。
遇上灼灼时,他只是个被贬官吏,郁郁寡欢,多亏灼灼柔情宽慰。可如今他已是大唐金殿上的一员,他们之间已横亘了逾越不过的鸿沟。身份之别,地域之差,让裴质的心头再也没有往日的那份悸动。
最终他在灯下焚尽那方素锦,也焚尽了刻骨铭心的曾经。而锦城的皓月既记载了灼灼因思念而落下的泪水,也记载了她日后年老色衰,潦倒街头时所落下的清泪。
后来,韦庄曾写下一篇《伤灼灼诗》,感慨灼灼遇人不淑的遭际。然而那清朗月色下,灼灼依然清傲,不肯被任何人看轻。纵然裴质辜负了她,爱情辜负了她,她依然是灼灼。
如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在来到锦城之前,裴质就曾听闻蜀中有佳人,名唤灼灼。身为晚唐名妓,灼灼精通歌舞,亦通晓诗文,是风月场上擅风情秉月貌的奇女子,无数男子为其倾心。然而灼灼生性清傲,非她所喜之人,任他官再大,品貌再高,她俱不放在心上。
初相逢时,被贬谪的河东刺史裴质坐在席上,无数文人雅客齐聚一堂,旁人都道,那名红衣女子孤傲清高,若能入得她眼,当是一件风流韵事。裴质却觉得,若是真心喜欢一个人,任她是官妓也好,布衣也罢,身份差别都无碍。他在意的只是一颗真心。
席上,裴质的双眸始终盯着那微微扬着下颌却低垂眼眸的娇俏女子。她便是灼灼,是被盛赞为“蜀中丽人”的名妓,灼如晚霞,艳若桃花。
灼灼捧着一壶清酒,缓缓走到裴质面前,给他满斟一盏,同时俯身行了一礼。收手时,她蓄长的指甲无意间滑过裴质的手背,由此竟牵扯出无尽情思。
那晚,裴质出户醒酒,走至中庭时就见一袭红衣的灼灼立在葳蕤的梧桐树下,眉眼寂寂,像是浸透了深秋的月华。她低声道:“妾有真情,将赋予谁?妾有痴心,良人安在?”她眉眼间的希望渐渐消散,宛如天边薄暮。裴质听了心中不由一动,急忙唤道:“灼灼,良人在此。”她身子一颤,缓缓转过身来,凝视他许久,笑道:“你是良人?那你可愿真心待我?”“心之所愿,万山莫阻。除非磐石转移,海成桑田。”裴质伸出手掌,向她立誓。
此后,灼灼时常与裴质相会,两人一同吟咏诗文,登高作赋。灼灼的才情倾倒了裴质,而裴质的温柔也化解了灼灼心底对未来的担忧。
春日青山绵绵,碧树成荫,每一处的绿荫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夏日碧波荡漾,清荷递香,灼灼的心一如花蕊盛放在裴质面前。可喧嚣的春花夏蝉过后,转眼就是落寞的秋雨冬雪。在红枫凋落之时,裴质接到宣召,命他回朝。
他欣喜地将消息告诉灼灼,灼灼的眼底却有一闪即逝的伤悲。裴质尚未发现,就已然消弭。
“既然裴大人要走,那这最后一夜,就由我为裴大人饯行吧。”灼灼浅笑道。
这晚,她一袭红衣,迎风起舞。在节奏急促的《拓枝》里,她回旋,攀花,折枝,而红烛灯影下,裴质还是看见了灼灼眼角的一滴清泪。
裴质走上前去,轻轻拥住她,柔声安慰。灼灼的泪徐徐落下,打湿他的掌纹。那道曾牵绊至深的姻缘线,终究是牵错了人。
那是灼灼第一次恳求他,也是第一次将内心展露在他面前。然而不等裴质伸手去摘下她心间盛开的那朵莲花,她就冰冷地凋谢了。因为裴质没有回应,许久许久,他都没有回答,只紧紧拥住她。
在裴质打点行装的半个月里,灼灼始终没有再见他。即使裴质努力挽回,她也坚持不见。他们之间已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裴质最终拂袖离去。灼灼并未挽留,好似已完全忘却了这个人。忘却他们曾拥有的爱情,绚烂如烟火;忘却他们曾走过的岁月,潺湲如流水;忘却他们曾拥抱着彼此,许下美好的未来。
分别之后,锦城与京城之间不只遥隔千里,也遥隔了一场相思。无数个日子里,裴质在深夜辗转难安,而灼灼亦在明晦交接的时分清泪低垂。
裴质不知道,在他连夜起来预备锦衣入朝时,有一名女子彻夜未眠,用一方素锦拭尽眼角清泪;当他侧帽入城时,她已展开那块素锦,看着上面斑驳的泪渍,如同看清自己无数的离思,等到裴质踏上御殿的宫门,登上数重丹墀,她已将那方素锦叠好,交予贴身侍女,“你将此物寄到京城,给那位河东人。”
她始终是孤傲清高的,以至于不肯再说出那人的名字,不肯再低声唤他裴郎,而是用他的籍贯来称呼他。
裴质回到府邸就听管家说锦城有人寄来东西。锦城两字蓦地牵扯着裴质的心,他忙问是谁。
“不知。来人也是替人代寄,只说老爷一看便知。”裴质激动不已,忙吩咐道:“快将包裹拿来。”
裴质屏退众人,拆开后只见一方素锦,上面斑驳的红渍如同染满了女子唇上的胭脂。
裴质忽然想到那夜,红烛摇曳,灯下起舞的灼灼,颊边清泪被胭脂浸染,成了魅惑人心的红色。那滴泪从此留在他的幽梦里,总让他在午夜里不断回想,几至哽咽。
如今灼灼以一袭素锦将红泪寄来,表明她已原谅他的狠心离去。可是,如同京城与锦城之间相隔无数重山水一般,他们之间也再不复从前。
遇上灼灼时,他只是个被贬官吏,郁郁寡欢,多亏灼灼柔情宽慰。可如今他已是大唐金殿上的一员,他们之间已横亘了逾越不过的鸿沟。身份之别,地域之差,让裴质的心头再也没有往日的那份悸动。
最终他在灯下焚尽那方素锦,也焚尽了刻骨铭心的曾经。而锦城的皓月既记载了灼灼因思念而落下的泪水,也记载了她日后年老色衰,潦倒街头时所落下的清泪。
后来,韦庄曾写下一篇《伤灼灼诗》,感慨灼灼遇人不淑的遭际。然而那清朗月色下,灼灼依然清傲,不肯被任何人看轻。纵然裴质辜负了她,爱情辜负了她,她依然是灼灼。
如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