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文化下的会馆建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移民文化一直源远流长,而人口的迁移也影响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清末明初时期,四川地区发生战乱,“数千里城郭无烟”,朝廷为了避免土地荒置,也为了增加赋税、恢复生产,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政策,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湖广填四川”正是这时候发生的。这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不仅对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让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产生了交融与渗透。因此,这次运动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及其深厚的。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的南华宫为例,对清代广东移民文化和会馆文化进行了解,从而更加深入分析移民文化对会馆建筑的影响。
  二、李庄古镇南华宫
  (一)历史背景
  李庄古镇是四川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它的形成和发展包含了抗战文化、移民文化、会馆文化、交易文化等多种文化。南华宫位于李庄古镇滨江路中段,坐南朝北,与桂林山隔江相望,它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占地225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厢房、正殿、后殿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布局。
  南华宫原是广东移民所建会馆,用于供奉禅宗六祖慧能;抗战中期,同济大学从昆明迁到李庄,南华宫从而作为同济大学理工学院驻地;到了解放初期,大部分会馆被收为共有财产,南华宫便成为李庄人民政权的公所;李庄公所迁到新址后,又成为李庄粮站的库房、职工宿舍和居民用房。文化大革命中,会馆作为糟粕的典型,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经济浪潮的爆发,也拆除了大量遗存;再加上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性的影响,南华宫最后无法得以完整的保留。
  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变迁,才使得整个建筑在历经沧桑后具备了其他建筑所没有的独特魅力。
  (二)建筑空间形成的因素
  由于气候原因,南华宫形成了外封闭、内开敞的特点。这种合院式的建筑空间,起到了自我防御、阻挡冷空气进入的作用。建筑的出檐既能遮阳、避雨,檐下的空间还给人提供了一个小憩的场所。合院中间的天井,能通风、采光,还可以作为会馆娱乐活动的空间。南华宫所处的位置地面起伏较大,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也导致南华宫成为坡地建筑,而修建南华宫的材料大多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为当地的木材和竹子。
  除了地理位置、气候、场地状况、材料与技术等自然因素以外,影响南华宫建筑空间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文化背景。南华宫是广东移民会馆,不管是在建筑结构、空间划分,还是在装饰风格上都自然会带有广东(岭南)民居的特点。在空间的布局上,却传承了中国殿堂式古建筑的特色,空间结构严谨,讲究座向、主次,沿中轴线对称。
  (三)平面布局
  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直接影响了空间的布局,南华宫作为一种公共性质的建筑,在空间划分上与普通的民居、寺庙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祭祀酬神是会馆最重要社会功能,南华宫祭拜的是岭南佛教代表文化之一的六祖慧能,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每逢神会、节日庆典,南华宫还会请来戏台班子为大家唱戏;要帮助有困难的同乡、维护同乡日常的社会生活、还要建立一条延续同乡之情的纽带。因此,南华宫是由山门、戏楼、厢房、正殿、后殿、钟楼、鼓楼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布局,以正殿为建筑的中心,前院是半开敞空间,而后院是私密空间。前院主要满足大家看戏、聚会、酬神的娱乐功能与社会功能;后院供人议事、洽谈;厢房则供人居住;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些耳房作为的辅助用房。
  由于历史变迁,人们在南华宫原有的平面布局上增加了附加物,搭建了一些小房子,从而所构成了现在的形态,其内部秩序也出现重构、再发展。从功能上来看,都作为了居民用房,以居住空间和简要的功能空间(厨房、厕所、储物)为主。
  (四)空间与造型
  1.山门
  “山门”与整个建筑的外墙合二为一,是墙体的一部分,而作为一个建筑的入口,它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特点。李庄南华宫的“山门”是石头堆砌而成,在历经了岁月的磨练之后,门框上的花纹都已经风化,两侧的门洞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已经被居民用砖石填砌。
  2.戏台
  戏台是南华宫公共空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立面上来看分为了三段,第一层作为人们通行的空间,也是进入南华宫的必经之路;第二层为表演空间,是相对开敞的半封闭空间;最上面是屋顶空间。通常南华宫的戏台旁都设有两个耳房作为化妆和放道具的空间,戏子上场在左边,称作“出将”;下场在右边,称作“入相”,十分讲究。南华宫的戏台采用的则是歇山顶,屋檐翼角向上翘,体态轻。戏台中的檐椽、撑弓、柱础上的花纹尽管都不能分辨了,但还能感受到岭南建筑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3.封火山墙
  李庄南华宫的封火山墙为锅耳形,“锅耳”的形状像古代的官帽,寓意“前程远大”,在形态上看也是线条优美、变化大;山墙上的花纹是蝙蝠纹,在古代寓意“福到”。南华宫的封火山墙连起三拱,迎合了会馆这种大殿式建筑特点,高拱而起的封火墙,形成自然错落的天际线效果,气势恢宏、凌风欲飞,具有古朴庄严之感。山墙墙头上的装饰采用的是三线一肚的做法,板线、板线画与垂带装饰为三线,一肚是指腰肚,再加上墙上大小不同的墙楣砖雕,共同组成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封火山墙。
  4.屋顶
  在中国传统古建筑和中国殿堂式建筑中,屋顶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屋顶形式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地位,也代表了不同的功能。李庄南华宫的山门、戏楼、钟鼓楼和正殿的屋顶都是歇山式,厢房、后殿和耳房等其他的辅助用房都是悬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的屋角出檐翘起,在造型上显得气势飞鸿,在功能上既利于排水,还能有效的保护檐下的木结构。在正殿和一些厢房的屋顶上,还设有气窗,气窗是广东民居中用来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的一种建造形式,也沿用于李庄南华宫。南华宫正殿屋脊两端的吻兽用的正是广东殿堂是建筑中吻兽造型。据历史记载,李庄南华宫屋顶曾覆盖的是黄色的琉璃筒瓦,倍显夺目,后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才换作当地的灰瓦,而屋顶滴水檐上的花纹,也是用的蝙蝠纹。
  南华宫的屋顶,除了造型复杂、形式多样以外,还根据每个空间的不同地位而建造的高低错落,这样生动的建筑组群,也丰富了整个李庄古镇的天际线。
  5.穿斗式
  穿斗式与抬梁式都是四川民居的建造形式之一,穿斗式就是在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这样的建造形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所以对空间的大小有所要求。在南华宫这样的会馆建筑中,正殿两侧的封火山墙的位置正是用了穿斗式榫卯結构,是为了让空间能被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三、总结与思考
  “湖广填四川”这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运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社会、经济、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四川的建筑文化。尽管李庄南华宫被大量损坏,但比较了李庄其他的移民会馆后,我们发现不同的移民会馆在平面布局上虽然大相径庭,但在建筑的装饰风格上却是有所区别。这正是当时的移民对自己家乡情愫的体现,也是“异乡性”与“原乡性”最完美的融合与发展。
  古镇中有很多建筑,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承载性,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被新的建筑所替代;有的功能发生着变化,仅仅在一些固定的地点剩下表面躯壳,转变为居住混合性质的住宅,内部秩序出现重构及再发展。人们在空间里通过自己的装饰、布置与安排,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人文上的群体原生居民的行为表达)。南华宫正是如此,所以留有余地的发展模式成为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本文根据这本书介绍了小生行当的分类和特征、周瑜的表演手法和戏曲行当与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群英会;周瑜;小生行当  《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这出戏讲的是三国时期,吴、蜀联军破曹的故事。如今在舞台上基本都是《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连起来演的,简称《群·借·华》。这一部分的情节是:孙权和曹
期刊
【摘要】:在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环境下,设计活动、设计文化、设计方法都面临着反思。在当代有以佐藤可士和、水野学、原研哉这类为代表的“明星式”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其思考集结成书。他们无疑是当代设计师“成功”的范本,其作品呈现出的形态,及当代被推崇的设计形式。笔者把对他们设计思想、设计方式的研究,看做对当代设计实践的一种反思。在我们当下是设计文化下,在设计实践中,怎样追寻设计带来值感和意义感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都是东方历史悠久的戏剧样式,两者在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由此,本文主要从两种戏剧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上出发,探讨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的异同。  【关键词】:戏曲;能乐;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异同  无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日本能乐,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审美传统。戏曲和能乐作为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样式,同属于东方戏剧,历史和文化上的关联更使得两者
期刊
【摘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来说,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其创作的空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并同时让艺术创作者有了更多的思路。近些年来,其不断发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对多种推动数字媒体的虚拟现实的手段进行了详解,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  引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因此,许多与互联网有关的网络法务行业与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比如在线
期刊
【摘要】: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塑身内衣上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强化了塑身内衣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的系统概述,结合塑身内衣的特点,阐述了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塑身内衣上应用的重要意义,从线状装饰、块面装饰、满花装饰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应用设计的装饰形式,为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的塑身内衣中的应用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塑身内衣设计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多梳;蕾
期刊
【摘要】:工业革命影响下的邳州及美国现代玻璃的发展虽然各具特色,但很少有艺术家能以玻璃材料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手工艺出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复兴,手工艺活动成为人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时尚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也成为传统文化地区挖掘手工艺文化的动力。因此,手工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如艺术观念的表现、消遣性质工艺活动,以及出于商业目的的制作。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正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
期刊
【摘要】:戏曲表演中的“韵律”主要表现在内在品质,全部艺术形式均反映在表演风格中的特殊形式的具体体现。戏曲表演中的“手势、脚位、唱”等形式都已遵循了东方色彩的艺术体系,从表演者腰部中轴、神经末梢就能感觉到运动,进而使戏曲表演自身具有独特的“韵律”美。下面分别从戏曲表演动作、戏曲表演节奏及戏曲表演情境三方面探讨“韵律”,展现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关键字:戏曲表演;审美要求;研究  一、戏曲形体表
期刊
【摘要】:谈及雕刻艺术,品种繁多。当范围划定在甘肃雕刻艺术时,不得不谈的是兰州雕刻葫芦,它是我国灿若群星的工艺美术品中,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久负盛名。从晚清开始到现在的100多年中,经历代艺人辛勤创造,不断发展,使这一民间工艺美术日臻完善。  【关键词】:甘肃;雕刻葫芦;雕刻葫芦艺术  一、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演变  刻葫芦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早期民间流传下来的刻葫芦是在成熟后的葫芦
期刊
【摘要】: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对人物形象表现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分别起到的作用以及外部动作与内部动作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关系,从而阐释戏剧动作在戏剧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戏剧动作;人物形象;外部动作;内部动作  现在很多戏剧工作者对戏剧动作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划分,甚至很多人对戏剧动作的阐释是模糊不清的。人物的行动贯穿了
期刊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为俄罗斯本土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国家最忠实的儿子”。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包括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钢琴独奏、室内乐与歌剧、电影音乐等多种类型。共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其中《第五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4月18日至7月20日,是肖斯塔科维奇将《第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