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包括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运用。本文根据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对教师的语言表达作出准确真实、学生化、文学化、逻辑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对教师语言理解提出针对性要求;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培养和促进学生语言获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出发,对教师的语言行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理解教师语言表达学生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之间的理性和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只有当师生关系协调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师生之间主客体的转化才能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课堂上师生之间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与和谐一致,则是与课堂教学语言密切相关的。由于课堂教学语言又是由课堂教学语言行为和话语形式组成的,且二者的分别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都有利于课堂教学语言整体效果的提高,因而对课堂教学质量都是有所俾益的。
  一、教师语言行为的优化
  (一)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教师语言表达是将潜在的知识和情感信息通过内部的组织、加工而后变成现实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听懂、看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情知内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就不可避免地具有重复性、跳跃性、诱发性、生动性等特点。为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可以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准确真实性。它一方面是指教师语言所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所包含的思想观点、思想方法、经验教训是实实在在的,与客观事实相符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另一方面,教师的传授是准确无误的。为此,教师在语言构思时,必须对教材语言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做到概念明确;在语言转换阶段,教师要将已经确定的思想内容进行语言编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主题突出、重难点昭然;在语言实施阶段,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方式,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正确无误地表达出教学内容信息。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以真理、授以真知、解以真谛时,言词精当贴切,杜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述。
  第二,学生化。它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共识效应,认知结构相似的学生间的语言容易被彼此接受。教师语言表达务必多用学生爱用的词,遵从学生的语言习惯,以学生能接受为前提。当然,这种与学生语言一致,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的语言水平,而是一种走在学生前面的相关表达,是用生动的语音、词语、表情、动作来适应学生天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变等特点,以求得在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保持活跃状态。
  第三,文学化。它是针对年龄和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的。由于学生发展是一种有序的发展,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文学化的语言表达显得有些深奥。因此,教师语言的文学化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和知识水平的提高,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地增强。具体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通过自己生动、鲜明的语言给学生塑造具体而生动感人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化教师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规范化。首先,在语音方面,要求教师以普通话为标准,且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其次是遣词需符合以普通话为基础的要求,由于教师的口头表达是书面形式的文学语言的口语或口语化,因此,教师的口头表达的择词应该是普通话中常用、规范化了的词语。再次是造句要符合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语法规则。由于学生、尤其是学生在造句中常常出现“娃娃腔”现象,不注意前后衔接,思维跳跃性大,以致不能完整地表达思想,因此,教师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予影响。再其次是板书字体要工整,字迹清晰。
  (二)教师语言理解的针对性
  教师的语言理解首先是以对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的感知为前提的,前面已经对教师语言怎样通过对教材语言的感知理解而转化的问题作过讨论,这里再就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理解进行探讨。
  教师首先应正确听音,分辨语调,判断学生的态度、情感;其次是要抓住学生话语主旨,理清学生思维的头绪,正确推断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最后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表情、姿态、手势等来领会学生的真实思想。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理解才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才能为科学而艺术的表达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语言互动中,教师语言要规定、影响学生的语言并调控教学活动,学生语言也要影响和制约教师语言。因此,学生语言的优化也是课堂教学语言优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语言获得的能力
  学生的语言获得就是“以语言的先天结构、先天能力为基础,推演和发现母语的结构和使用规律”[1]的过程,它是学生“个体遗传结构与环境输出相互作用”[2]的结果。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仅学生的认识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反映,而且师生的交往背景和语言环境也对学生的语言获得产生影响。教师在促进学生语言获得的能力方面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向学生提供有关的科学知识,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
  其次,用简化了的语言向学生提供恰当的语言经验。这种教师语言的简化是由于学生把一系列先天倾向带进课堂而给教师以信息暗示的结果。
  再次,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时,需以特殊的语言形式(如叠音词、象声词、夸张的语调等)向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当前水平的语言材料。
  最后,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语言范型。无论教师提供的语言范型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都会产生一种力效应,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学生语言的获得不是目的,它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运用,是要利用已经获得的语言结构和规律构造内容,向教师或他人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利用问答引导学生迈出说话第一步。 许多学生上课不愿说话(与教学进程相关内容的),主要是害怕说错。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问答形式来训练学生说话,这种问答不是那种培养思维惰性和说话懒汉的“是非问”,而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难易适度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后作答,让他们迈出敢说的第一步。
  第二,注重朗读与背诵。 朗读与背诵是把教材的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言的一种方式,它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容,又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其语感,习得多种句式,还可使学生写话时的遣词造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第三,重视复述和改写。 复述和改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工、改造并表述内容。它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语言、教师语言的理解,丰富其词汇,矫正其语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较长时间的说话能力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的写话能力。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先说后写的作文、故事会、课文内容表演等等。这些活动一般都是以一个特定的问题为话题,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畅所欲言。这既可以鼓励学生敢说和主动地写,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既能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身势表达能力。
  第五,培养学生说话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针对学生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情况,教师应努力造成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作简单否定,而是以褒为主,辅以对错误的纠正。对那些完全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先拟书面提纲,然后照纲发言,一直到最后完全脱离提纲而自然地参与课堂教学语言活动。
  第六,发挥语言典范的作用。 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模仿分不开的,教师的语言就是他模仿的楷模。因此,教师优美的口语可以感染学生,教师精炼而准确的口头、书面表达可以影响学生话说、写话中的条理层次、逻辑组织,教师幽默隽永、妙趣横生的口语、书面、身势表达可以使学生说话、写话变得灵活、生动,而精确严密的自然学科的教材语言有助于学生养成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生说明、推论、解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以上分析中,我们把听、读作为学生语言获得的能力,把说、写作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来培养。实际上,听、说、读、写四者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常常相伴出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听←→读←→说←→写”的训练方法,使听、说、读、写在循环往复的训练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最终促成学生语言能力的整体提高。
  总而言之,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实际上既有对教师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的基本规范,又有对教师如何把握和利用学生语言获得与语言运用的特点、规律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培养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语言行为有机地协调一致,以发挥二者的合力,从一个方面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2]朱曼殊《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408页、第394页。
  [3]于亚中等《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226页至232页。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探讨功血脾不统血证的实质及中医治疗的内在规律,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结论:目前脾不统血证实质的研究在证实质研究领域中是一薄弱环节,该论文
【摘要】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教师如何取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们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但纵观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现就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人的金招牌”。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因素,初中生书写汉字的技巧以及书写汉字的能力很欠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  (一)书写工具不理想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观察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书写工具大多为水性笔和圆珠笔。例如,初一(1)班50多位同学,找不出5支钢笔,其它班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钢笔、水性笔、
【摘要】朗读教学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时间和机会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强化初读、重视精读、深层品读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朗读教学指导,切实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方法    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常有一个感受,小学生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朗读目的不够明确,朗读方法没有掌握,所以学生朗读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很多时候
【摘要】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是学生写完整连贯的话到写片断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基础,又是关键。一开始学生对作文概念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作文的形象与课文、读物混在一起,极容易产生一种恐惧感,因此,在中年级尤其要重视作文指导。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重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家长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拼音学习。他们经常向语文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况。如果碰上孩子拼音掌握不理想,表现得非常担心。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那么如何让入学孩子快速掌握拼音,顺利地闯过第一难关,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运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点滴积累,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效地学习了汉语拼音。  
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太和艺术空间、山东青州书画城承办的“时节—于敏工笔画展”于2010年10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该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
研究了人眼在近视力状态下自动调节产生的动态像差。采用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H-S)原理研制了一套可诱导人眼屈光调节,并能测量不同调节状态下人眼像差的测量仪。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