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期杂志定稿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窗外雪花漫天飞舞。这对于一个新生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礼遇。是的,我说的新生命就是你手中的这期杂志。
看着眼前的这叠稿件,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在暗房中冲洗照片的经历:曝过光的相纸在显影药水中一点点地显现出影像,先是淡淡的一抹,然后层次逐渐分明,最后是清晰丰满的图像。和这种略显原始的照片冲洗方式一样,编辑杂志也带有手工劳动的性质——它不是把一堆原料交给严肃而冰冷的机器,然后在另一端等着接收成品,而是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标点和图表都从自己的眼里和手里经过。在揣摩与润饰的过程中,与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人、故事、哲理、情思相互浸润,一种微妙的情感便慢慢建立起来了。待到杂志成型,就像是迎来了一个与己相关的新生命,激动、欣喜而又略略有些不安。
两年前的现在,我们怀着同样欣喜而忐忑的心情,看着《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C版)从薄薄的一纸策划方案一点点丰厚成一本64页的杂志。说实话,当时我们的忐忑除了面对新生命的惯常反应之外,还因为心中没底——毕竟,全年性、全刊性地做策划,至少在教育类杂志中尚未有先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多有底气,心里总会有一些忐忑的。
必须坦承,两年来,我们做得并不是如同想像中的那样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一些事先并未预料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接踵而来,有些我们克服了,有些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当然,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句套话所言,“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步步走过来了,而且大多数时候走得还很平坦顺畅。我们怀着敝帚自珍的私念,对这段忙碌而愉快的岁月怀念有加,对于它赐予我们的经验和启迪感恩有加。
两年后,我们再度出发,行囊里装的已不仅仅是热情与梦想,而且还有沉甸甸的经历和反思。正是这种经历和反思,让我们有底气和勇气继续前行。
读完这期杂志,你也许会发现,专题版的核心特质——策划——依然是贯穿始终的那根红线,只不过,直观地看,策划的体量和数量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小了、多了。如果细细比较揣摩,或许你还会进一步地发现,在体量和数量的变化之下,还潜藏着我们试图丰富策划形式的努力。正如你所见,在我们的整体设计中,既有一期一个焦点的专题策划(本期关注),也有长期关注一个焦点的主题策划(年度话题);有选题灵活的策划(本期关注),有半限定性选题的策划(特色学校、课堂围观),也有限定性选题的策划(年度话题)……我们希望,多样态的选题策划在丰厚刊物内容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唐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在《渡汉江》中写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们所有的这些努力与尝试,都是怀着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试图向着教育之原乡回归,向着你所在的教育实践场域回归。情怯并不是因为缺乏底气,而是因为我们对教育怀有虔敬之心,每一次走近她的努力,都伴随着生怕唐突她、误读她的担忧。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相对于身处教育之中的“原乡人”来说,我们不过是些隔岸观花、仅得其大略的“外乡人”;我们清醒地知道,相对于沉默然而厚重的教育存在来说,教育言说大多都显得苍白肤浅、软弱无力。我们所能做的,就像一位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一样,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把我们认为最美的贝壳收集起来,拼成一幅稚拙的图画。这幅图画,或许与面前浩瀚的大海有关,或许无关。
(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
看着眼前的这叠稿件,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在暗房中冲洗照片的经历:曝过光的相纸在显影药水中一点点地显现出影像,先是淡淡的一抹,然后层次逐渐分明,最后是清晰丰满的图像。和这种略显原始的照片冲洗方式一样,编辑杂志也带有手工劳动的性质——它不是把一堆原料交给严肃而冰冷的机器,然后在另一端等着接收成品,而是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标点和图表都从自己的眼里和手里经过。在揣摩与润饰的过程中,与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人、故事、哲理、情思相互浸润,一种微妙的情感便慢慢建立起来了。待到杂志成型,就像是迎来了一个与己相关的新生命,激动、欣喜而又略略有些不安。
两年前的现在,我们怀着同样欣喜而忐忑的心情,看着《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C版)从薄薄的一纸策划方案一点点丰厚成一本64页的杂志。说实话,当时我们的忐忑除了面对新生命的惯常反应之外,还因为心中没底——毕竟,全年性、全刊性地做策划,至少在教育类杂志中尚未有先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多有底气,心里总会有一些忐忑的。
必须坦承,两年来,我们做得并不是如同想像中的那样潮平岸阔、风正帆悬,一些事先并未预料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接踵而来,有些我们克服了,有些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当然,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句套话所言,“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步步走过来了,而且大多数时候走得还很平坦顺畅。我们怀着敝帚自珍的私念,对这段忙碌而愉快的岁月怀念有加,对于它赐予我们的经验和启迪感恩有加。
两年后,我们再度出发,行囊里装的已不仅仅是热情与梦想,而且还有沉甸甸的经历和反思。正是这种经历和反思,让我们有底气和勇气继续前行。
读完这期杂志,你也许会发现,专题版的核心特质——策划——依然是贯穿始终的那根红线,只不过,直观地看,策划的体量和数量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小了、多了。如果细细比较揣摩,或许你还会进一步地发现,在体量和数量的变化之下,还潜藏着我们试图丰富策划形式的努力。正如你所见,在我们的整体设计中,既有一期一个焦点的专题策划(本期关注),也有长期关注一个焦点的主题策划(年度话题);有选题灵活的策划(本期关注),有半限定性选题的策划(特色学校、课堂围观),也有限定性选题的策划(年度话题)……我们希望,多样态的选题策划在丰厚刊物内容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唐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在《渡汉江》中写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们所有的这些努力与尝试,都是怀着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试图向着教育之原乡回归,向着你所在的教育实践场域回归。情怯并不是因为缺乏底气,而是因为我们对教育怀有虔敬之心,每一次走近她的努力,都伴随着生怕唐突她、误读她的担忧。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相对于身处教育之中的“原乡人”来说,我们不过是些隔岸观花、仅得其大略的“外乡人”;我们清醒地知道,相对于沉默然而厚重的教育存在来说,教育言说大多都显得苍白肤浅、软弱无力。我们所能做的,就像一位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一样,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把我们认为最美的贝壳收集起来,拼成一幅稚拙的图画。这幅图画,或许与面前浩瀚的大海有关,或许无关。
(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