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纠正与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良的早期教育将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创办幼儿园的数量一路飙升,许多幼儿园为了生源一味地开展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點的教育--幼儿园日益"小学化"便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使幼儿的成长与受教育规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妨害。本文通过指出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继而引出对如何有效纠正与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化 危害 措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许多幼儿园未能充分遵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早教阶段就开始沿用小学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规范、课程资源以及评价方式,并且将这一系列小学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方法进一步普遍化、常规化。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同时还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提供了温床。此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其危害性不容小视。由此可见,提出一系列对策以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趋势这一任务是十分紧迫的。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威胁着幼儿生长发育的健康。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是幼儿园的根本任务,其中保育是其主要任务。但是,如果将幼儿园按照小学教学方式来进行活动安排,势必会导致保育任务不能妥善完成。幼儿园的孩子们比小学生更要活泼好动,若是让其每天坐在教室里面几个小时,不仅会致使他们精神疲劳,最主要的是幼儿在长时间坐在教室过程中容易养成不良坐姿,这对幼儿的骨骼、视力等身体机能的健康发育将是非常不利的。
  2. 消磨幼儿的学习兴趣致使学习后劲不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得其将传授知识当做其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现在有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阶段便已经学会了拼音、写字以及简单算术。但是这样一来,当幼儿们步入小学后就会面临着所学知识重复的状况,而此时他们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再有兴趣。这样一来便是幼儿们在初入小学的时候变失去了动力,对于后期的教育有着潜在的危机。
  3.抑制了幼儿的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幼儿时期是其初步形成个性与社会性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应该为幼儿们提供一个良好、自由的空间,从而促使孩子们通过丰富有趣的有趣从中渐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提高自我控制里,明白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却将孩子们束缚在了课堂,其自由活动以及游戏娱乐的时间都大大的缩短。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孩子们缺乏游戏时间、减少了交流机会与生活体验,进而致使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抑制。
  4. 束缚了幼儿智力的健康全面发展。幼儿阶段正是每个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从事物的表象来形成一定的思维形式,此时就需要孩子们将其感觉器官充分运用起来从而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以提高智力。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其不易理解的抽象符号,如拼音、算术等,这样一来便使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思维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压制。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有着强大计算能力,居于21个国家中的第一位,而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却十分低下,居于倒数第五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积极训练算术并没有为孩子们带来实际性能力,且智力为此未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纠正与纺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措施
  1.加大幼儿园的督导力度,树立正确小学入学准备理念。为了纠正与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幼教机构的监督力度,是幼教督导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根据《纲要》所规定的抽查内容进行抽查,抽查每一年的各个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在这一系列抽查中要涉及到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社会等领域。通过抽查使幼儿园的小学化能够被及时发现,然后给予适当处理。另外,还要培养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要明白,小学的入学准备并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知识这个层面。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入学准备所应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语言发展、情绪与社会性、认知与一般认知、动作技能和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方式这五个方面。所以幼儿园要明确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进一步摆脱当前单纯展开知识竞赛的情况。
  2. 加深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度。其实,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许多家长的心理总有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在作祟。所以,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措施组织活动对家长进行教育,如可以通过幼教专家讲座或大众多媒体向家长宣讲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培养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告诉家长应当拓宽视野,逐渐淡化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功利心态。与此同时,是家长与幼儿园还有社会在幼儿教育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法国著名学者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就只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不能为了来自不同层面的功力而破坏了孩子们成长的正常发展秩序。总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采取措施纠正与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艳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赵俊争,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期刊论文]-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3]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期刊论文]-新课程(小学版).
其他文献
自从Noma首次报道在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存在着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KchaImels,K通道)以来,学者们对K肿通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心血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正在不断地被引入教学当中,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内容、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制约,因此利用多媒体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
期刊
内容提要:将藏语谚语引入藏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帮助解决课堂上的难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写作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文章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藏语谚语在藏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为藏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藏语谚语 藏语文 教学 应用 作用  谚语是劳动人民世代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火花、语言的精粹。它将丰富的内容用浓缩、简介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但具有高度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让阅卷老师龙颜大悦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而文体的创新虽是外在的,却又是最直观、最能展示考生个性的。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作文要想取得高分也得进行包装,新的思想内容也要靠新的艺术形式去承载。  第一大胆进行文体创新,追求外在形式之美,出奇制胜。  凡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的教育界里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儿童阅读困难。这是现在一个比较普遍的儿童学习困难症,在美国现在就拥有1000千万以上的儿童患有此类病症。该病影响了儿童正常获取知识,甚至可能造成儿童活动行为、情感方面以及身体感觉上的迟钝。  关键词:儿童阅读困难 理论 假设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技能。而当儿童患上阅读困难时,就会影响到儿童对于知识的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强化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狠抓了教学"五环"的检查落实,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语文老师每周要批改一次语文练习,每两周要有一次作文评改。面对这种要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深感很不轻松。特别是学生作文,采取什么样的评改方式,既可以使老师减轻负担,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写作上的指导,这是语文老师的一个需要悉心钻研的问题。近两年来,在作文评改的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期刊
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除了对"集体"进行教育外,更应经常地深入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班级才能健康地发展。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在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 要转化后进生,关键在于引导  "教之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用自身的优点去克服自身的缺点,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如:今年,在我所担任的六(3)
期刊
摘要:提高中学藏语文教学质量策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談谈对藏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藏语文课堂 教学思考  藏语文教学现在成为热门的话题。藏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都要经历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被考试压的喘不过气来,而藏语文教学则拥有了这个优势,从小培养了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但身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是外部可见的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具体到幼儿攻击行为来说是指:当幼儿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别人东西、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攻击性行为以学龄前幼儿最为常见,到学龄期就日渐减少了。幼儿的攻击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对其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它阻碍了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