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巧绘制 元培美育看得见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e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以及美育的特点,着重探讨“利用校园环境的绘制,培育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和美的素养。
  一、教学案例背景
  嵊州市实验小学是在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沁润中,依托于剡山小学百年教育积淀,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树立一个高的起点,勇敢地去创下一个新纪元而新建的。其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属于中式四合院设计风格,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校园文化环境“高、大、上”,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更是“精、气、神”的体现,熏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都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四年级的学生,不但对学校建筑环境比较熟悉,而且对校园中出现的景物容易产生共鸣,但毕竟是年纪尚小,绘画写生能力相对较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画出校园美景还需方法和实践。教师讲解如何取景构图,如何用点线面把握画面的主次、先后关系都需要学习。
  二、教学案例及意图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一晃我们在校园学习生活了两三年啦,你能介绍一下我们校园景致比较有特点或看上去很美的地方吗?
  生:火烈鸟、操场、校门口……
  师:我们学校建成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然而它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我们校园的风景吧。哪一部分最有特点?哪里的建筑很美?
  生:校门很气派、上面屋顶的颜色很有特色……
  小结:同学们发现了校门、屋顶都很特别,这是关于结构和造型的美;你们还发现学校房子有黑色的瓦,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窗框,这是建筑的色彩美。这节课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咱们美丽的校门。(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对学校的建筑本身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对校园图片欣赏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园建筑特点的认识,为接下来表现校园的实践环节做好铺垫。
  案例(二):
  师:在动笔之前,我们需要学会构图,所谓构图,是指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和主题思想,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而完整的画面。构图一般有横构图和竖构图两种。我们可以用纸制作一个取景框,或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交叉反向交叉围成一个方框,如图所示,通过90度旋转纸质取景框或手形方框进行横构图或竖构图的取景,帮助观察找到能够充分表达所选取景物特点的最佳角度,形成完整的构图,从而表现画面的美感。
  设计意图:取景可以决定一幅作品的质量,学生要是对自己所学的角度不喜欢,那就没有画下去的信心,对这一点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选择简单而有效的取景方式,兼顾操作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可以用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单的点线面,扼要地描绘出对象的形态等特征。注意线条要有疏密的变化,一般可以把画面的主体部分的线条画得密一些,背景部分可以简化,这样整个画面才有层次感和美感。
  师: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四张以我校日晷为主题的图片,你觉得哪一张更有美感?为什么?
  小结:因为它主题明确,主体突出。为了突出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的形象省略,在画面上变动一下它们的位置,从而使构图能够更好地突出主要形象,使画面更有美感,過程中要注意几点,一主体的特征要突出,二主体物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要相对大一些,且左右背景要均衡,三取景时画面中与主题相关的部分要予以保留,与主题无关的则可以去掉或虚化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幅作品应当具有完整性,同时了解如何通过绘画去表现相应的主题,并使作品更富有美感与层次感。
  案例(三)
  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来描绘:第一步,确定大体轮廓,注意主体的位置,可以先用长线条来表示;第二步,准确画出人物的形体,注意比例关系;第三步,深入刻画,注意线条疏密的处理及主次关系的把握;第四步,调整画面,加强对人物的刻画,次要部分则进行虚化处理。最后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辅导。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并在班上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对象的习惯,用画笔描绘美丽的校园风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的能力,掌握绘画技巧方法。
  三、教学成效及反思
  通过这一年的实际操作,总结反思,笔者在磕磕碰碰中成长着学习着,有几下几点感触:
  (一)校园大门巧描绘,促道德情操成长
  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深入地探究,仔细地体味,细致地描绘,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体验作为“实小”人的骄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
  (二)校园风景巧导入,现知识技能掌握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既要教知识、技能,又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实践证明,知识和技能递增,依赖于美育心理和智力的发展,而美育心理和智力又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去亲身感知美、去亲手创设美、去发展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对艺术的抽象概括、特征完美的美育心理。
  (三)校园活动巧汲取,展体育活动风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对象的习惯,用画笔描绘以人为主体的校园风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的能力,掌握绘画技巧方法。结合学校活动进行绘画时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是一种真正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绘画能力的美育途径。同时绘画时的相互协作,懂得并体验“拼搏”“合作”“进取”等这些描绘积极精神的词汇,把这些词汇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享受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求。
  总之利用校园环境的绘制,不但能培育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让美育植根于学生的生命之中。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更好更方便地让学生写生,如何化难为易,如何高效完成一课时的任务量等等问题,都一点点磨合着改进着,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嵊州市实验小学 浙江绍兴)
其他文献
滕烁宁  今年10虚岁了,现就读于绍兴市鲁迅小学三年级。我是一个喜欢安静且又开朗的女孩子,平时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真诚善良的小姑娘。我特别喜欢弹钢琴和画画,因为弹钢琴既能磨炼我的耐心,又能陶冶情操;畫画却可以充分发挥我的想象力,增强我的立体思维。所以在繁忙的学习之外,我一直坚持着这两项兴趣爱好,并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
期刊
作品名称:杨维桢《城西美人歌》  注释:长城嬉春春半强,杏花满城散余香。城西美人恋春阳,引客五马青丝缰。美人有似真珠浆,和气解消冰炭肠。前朝丞相灵山堂,双双石郎立道旁。当时门前走犬马,今日丘垄登牛羊。美人兮美人,舞燕燕,歌莺莺,蜻蜓蛱蝶争飞扬。城东老人为我开锦帐,金盘荐我生槟榔。美人兮美人,吹玉笛,弹红桑,为我再进黄金觞。旧时美人已黄土,莫惜秉烛添紅妆。
期刊
作品名称:杨维桢《易水歌》  注释:风潇潇,易水波,高冠送客白峨峨。馬嘶燕都夜生角,壮士悲歌刀拔削。徐娘匕,尺八銛,函中目光射匕尖。先生地下汗如雨,匕机一失中铜柱。后客不来可奈何,十三小儿面如土。太傅言议谋中奇,奇谋拙速宁工迟。可怜矐目旧时客,击筑又死高渐离。滈池君,璧在水,龙腥忽逐鱼风起。沧海君犹祖遗策,孰与千金买方士。呜呼荆卿虽侠才,侠茸之死心无猜。君不见文籍先生卖君者,桐宫一泄曹作马。
期刊
释文:前三帖,元佑中在京师时所书,后一帖似是离西川后所作。尝自谓后来之字,方近古人,亦必自有得处。他人不得而低昂也。  ——《跋山谷書》
期刊
作品名称:杨维桢《席上作》  注释:江南处处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期刊
摘 要:梅洛·庞蒂认为儿童画是一种原始表达;儿童画是儿童对所感知到的世界的一种再现;儿童的表达是一种时间性表达,不同于成人的空间性表达。他认为儿童画作为儿童时期的一种关键性表达方式,它们代表着儿童对世界的观看,是对其所见之物的领会性把握。所以儿童画必定有着种种的缺陷与不足(尤其在对物品的画得像与不像上),但它们必然也展示出不同于成人精神世界的另一种智慧眼光所看到的样子。  关键词:儿童画 稚拙美
期刊
作品名称:杨维桢《小游仙二十首》  注释:元君赐觐素华台,酒饮龙胎五色醅。醉啖蟠桃三百颗,手怀遗核大如杯。女郎双双白玉床,对博宛在橘中央。青城不取態盈袜,闲赌萧家双凤凰。东华尘又起瀛洲,十屋今添第几筹?阿母西来骑白凤,蛾眉相见不胜秋。素华殿上玉垂帘,弃家妇来为何嫌。河上剑翁肝胆露,电光一道落妖蟾。麻姑今夜过青丘,玉醴催斟白玉舟。莫向外人矜指爪,酒酣为我擘箜篌。莲叶舟高河汉垂,黄姑玉女会佳期。玉清久
期刊
作品描述:顾沄《四季山水图》四屏轴,纸本,尺寸132.5×32×4,每幅约3.8平尺,1885年作,上款人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丞相)、“帝师”的陆润庠。  作者简介:顾沄(1835—1896),江苏苏州人。字若波,号云壶、壶隐、云壶外史、壶翁、濬川、颂墨,室名自在室、小游仙馆。清代书画家,为近代海上画派六十名家之一。少有丹青之志,深谙山水经营布置之法,画名渐
期刊
张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學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并获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楹联书画邀请展、安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习近平引经据典主题展)、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第二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展、第四届全军书法作品展、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北京第十五届书法篆刻精品展等20余次,两次荣获中
期刊
吴 强  1977年 生于福建长汀,祖籍福建莆田。  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5年至今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个展:  2008年 无上清凉——吴强中国画作品个展(东京画廊+BTAP,北京)  2009年无上清凉——吴强个人中国画作品展(东京画廊,日本东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