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学习”中提高音乐素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了“共同学习”的原理,认为所有的共同学习方法都包含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除了共同学习的这个想法外,小组学习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因此,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提倡在共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尤其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
  [教学过程]
  那是五年级的欣赏课,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先聆听一遍,谈一谈你对音乐的感受。”然后,笔者播放了一遍乐曲。第一次的整体欣赏和交流进行得较顺利。
  这些学生对苗岭没有直接的感受,笔者就播放了课前制作的苗岭和苗族风俗的图片让他们观赏。美丽的山景和苗家的民俗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苗岭,他们个个瞪大了眼睛,惊叹声此起彼伏。
  趁学生们陶醉其中,笔者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欣赏音乐的第二乐段,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笔者再次推出了音乐的第二乐段,欢快的琴声即刻把学生们带入了热闹的山林。音乐刚结束,学生们就纷纷举手。
  有的说:“这段音乐活泼欢快,表现农民在辛勤的劳动。”
  有一女生大声说:“不是的,是许多鸟儿在忙碌,在找吃的。”
  其他学生则七嘴八舌地附和,各说各的理。笔者心中暗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并赶紧说:“这样吧,今天我们采用‘共同学习’的方法,四人小组分成A、B两方。A方是对第二段表现苗家生活的理解,B方是对第二段表现林中鸟鸣的理解,两组分别阐述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并努力说服对方。”
  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
  只听A方有位学生说:“第二乐段欢快热烈,既然是苗岭的早晨,那就一定表现了苗家人民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B方学生也毫不相让:“第二段欢快热闹,而且前面多次出现鸟儿的叫声,那这段音乐应该是表现了林中鸟儿愉快歌唱的情景。”
  各组讨论非常激烈,渐渐地,声音轻了下来。
  笔者问道:“有成功说服对方的吗?”这时,有位男生说:“我们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过有个看法相同,那就是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欣赏!”
  笔者说:“对音乐的感受每个人是不同的,有时差异很大,这告诉我们今后要多聆听音乐多交流感受,我们一定能享受到共同学习带来的乐趣。”
  最后,笔者播放了一首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学生听得非常投入。
  “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欣赏!”课后很长一段时间,笔者经常会想起这句话,并引发笔者的思考。
  [教学分析]
  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音乐主要是以合作的方式体现的,因此,音乐教学更加体现合作共进的特性。没有合作,音乐教学将很难进行。学生通过“共同学习”的方法感受和体验音乐、探讨和表现音乐,利用小组群体的力量来完成音乐的创造性学习,既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同时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等非智力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苗岭的早晨》一课,“共同学习”得到成功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步骤上:一是四人小组内阐述自己的音乐感受。这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示,同时学会聆听不同观点。二是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音乐感受。这涉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无论说服的结果如何,这时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并富有探索性的,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拓展。
  [教学反思]
  “共同学习”之所以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是因为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欣赏教学,开始向多样化的欣赏方式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一、 “共同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适用性
  “听音乐”与“欣赏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注重音乐的表象,是否好听,能否带来精神的愉悦;后者关注音乐的深层意蕴,需要带着一定的方法去感受和体会。
  我们的欣赏课,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听了音乐后能否说出音乐的情绪、意境等基本音乐要素,而对如何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教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没有引起重视。
  以这节课为例,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性很高。特别是“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欣赏!”一句,究其原因,是音乐兴趣使然,而兴趣来自对学习方法的接受和认可。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共同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简单易操作,具有教学适用性,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 “共同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效性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共同学习”的教学实效性?
  有效的小组共同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展现自我才华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乐意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使共同学习富有实效性,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和内容。
  首先,欣赏教学的内容必须适用于“共同学习”,如六年级的《童年情景》《瑶族舞曲》,五年级的《渔舟唱晚》《丰收锣鼓》等等,都适合用“共同学习”教学方法。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灵活运用“共同学习”,在时间和内容的选择上要合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的要求,告诉学生速度与效率同等重要,提醒小组成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从而促进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合作学习。
  三、 激发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的表现力
  学生受不同生活阅历和想象力的影响,在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会有差异。如何激发每个孩子的表现力?
  笔者在安排四人小组时,尽可能把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同组。在开展“共同学习”时,就同样的欣赏内容,给不同的组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讨论。
  “情景型”问题:把欣赏的内容进行情景描述。
  “故事型”问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欣赏内容。
  “律动型”问题:用动作表现欣赏后的感受。
  “色彩型”问题: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用一种或几种颜色表示。
  以往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活动时通常会对全班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基本领会音乐情感,但音乐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第一步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就会步步落后,最终选择自我放弃,而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留给他们的仅仅是一个难以靠近、忽隐忽现的背影。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激发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的表现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与展示空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降低标准。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多想象、多思维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的影响,答案结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在“共同学习”的欣赏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象空间,要鼓励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表述、合理想象,感受到自身的音乐共鸣,最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明德小学 310015)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第三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正是根据这一理念编写而成。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我们都坚持过”,旨在引领学生回顾学习与生活中“坚持”的经历,明确“坚持”不仅指向学习,也指向生活;“坚
2016年7月,我们拉萨市文物局着手进行西藏牦牛博物馆馆内藏品普查工作。为了保证普查资料全面、准确,从零开始建立起了文物普查电子数据库。在普查过程中,我们不断搜集文物资料,补充和修订文物数据,为全馆2000多件文物建立了电子档案,包括:文物志、文物照片、文物平面图等。  第一次接触普查工作,既感欣喜又发愁,喜的是可以与文物“亲密接触”,能学到很多知识;愁的是半路出家,怕干不好这项工作,影响工作进度
马年转冈底斯山,猴年转扎日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在藏族地区历代相传。藏族群众奉扎日为世界二十四大名山之首,是佛教理想中的“胜乐金刚宫”。藏族信徒们说,每转一次扎日神山和措嘎神湖,可以洗去前世今生的罪孽,可让今生逢凶化吉,死后魂归极乐,来世重新獲得人身或成佛,免除轮回之苦。因此,藏历猴年“扎日绒廓”(转扎日神山),是藏族群众重要的宗教活动。2016年,是又一个藏历猴年,扎日神山迎来了来自各地藏族群众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能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而已。拉萨,是发生了历史巨变的拉萨。拉萨,却也还是原来的拉萨,那个从1300多年以前延续至今的圣地。  与八廓街——拉藏最早的街区一样,历经一千多年时光的流转,它一直是古城拉萨的中心,一直是藏族人精神的中心。  这是一座城市沿着一条缓慢的时光河流,所呈现出的最美好和静的历史变奏。  沐浴之夜  光着上身的巴桑罗布,腆着稍稍隆起的肚皮,来到堤坝的斜坡上
作战需求早期酝酿  英国海军有关新一代舰载预警系统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英国海军念念不忘英阿马岛之战中特混舰队防空警戒力量严重不足的惨痛教训,首先考虑的是改装即将装备的“灰背隼”反潜直升机,用于执行空中预警任务,以便在21世纪初接替“海王”预警直升机。  从1997年开始,英国国防部经过几年的初步分析和论证,在2001年正式启动了“未来建制空中预警”(FOAEW)计划,初步
【摘 要】一线学校和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和实践成果,积极进行相关的研究。但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和教师善于总结经验,较少开展实证研究。对此,研究人员选取了2017~2019年杭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科研的部分优秀成果报告,从大数据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实证研究;成果报告;统计分析  一线学校和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和实
接到朋友电话,说已到拉萨了,相约8月一起开越野车走川藏线拍鸟。听到这番诱惑,我坐不住了,于是急忙订了机票……西藏圣地,我来了!  这个夏天成都天气开始热起来,恰好是自己有时间的时候,接到朋友兼鸟类爱好者唐军的电话,说开越野车进拉萨了,8月初一起开车走川藏拍鸟回来。动了这个念头后,人就坐不住了,于是急急得在7月中旬订了机票……西藏圣地,我来了!  整趟行程大概记录的鸟种有200种左右,因为此行的都是
拉丁学名:Naemorhedus baileyi  别称:红斑羚、红山羊、红青羊 科:牛科  是典型的林棲动物,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壮,蹄子较大。多活动在密林深处较空旷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小而较固定,活动高度一般不超过林线上限(除少数外)。  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有环棱。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均
比如既有“那秀”(黑河下游)之别称,同时也有“康堆”(上部康区)之名,在藏北高原与藏东横断山区之间,比如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比如县见诸于文献的考古记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现西藏文物局)负责那曲地区文物普查的一个小组,在比如县调查发现了3处共7座石棺墓。  一处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原蓬盼区行政驻地附近(今香曲乡培巴村),地处4030米
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世界首个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两周年之际。两年来,这里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万余人,被誉为雪域高原的文化地标。  来自河北的参观者廖新华之前对牦牛了解不多,观展后惊呼“大开眼界”。为何要建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墙壁上的两句话,诠释了藏民族与牦牛的关系。一句是“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如是评价;一句是“凡是有藏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