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审美过程 培养审美情趣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见,美育已被列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中学各学科都兼有美育教学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作品的形象、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与净化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语文学科教学恰恰最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因为语文课本中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就给语文课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的美学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美育教育的重要,可以这样说,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机进行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
  四十五分钟,三尺讲台,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情趣妙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平板乏味,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这里面虽有诸多因素,但毫无疑问与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艺术一定有关:缺乏情感的震撼,忽视审美教育。
  审美过程虽然也有理性活动,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美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美育的根本特点是其直观性、可感性,它以感情活动为中介,如果将感情活动这一中介淡化或去掉,必然会使教学陷入一种枯燥无味、呆板无趣的泥沼之中。总之,随随便便埋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高,张口闭口嫌弃学生在课堂上不很好配合,恐怕是我们的一面之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将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诗文中去,做到披情入文,使语言中的形象也和自己具有同样的情感,达到审美客体(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欣赏者)的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升华共鸣。例如,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可先把自己录制的朗诵和演唱磁带放给学生欣赏,从感情、气魄、意境上先声夺人,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这时浮现的是一幅气魄宏伟、意境深邃美丽,似景如画的北国风光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同时为理解诗词下阙作了很好的铺垫。
  审美的又一特征是情感体验。换言之,就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它。学生对美的感受,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品评,让学生来感知其中美的因素。如自读课文《邓稼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学生可能对这句话理解不深。教师对此就要分析:邓稼先身负重任,在研制核武器时每一个数据都要精确,如果不能做到胸有成竹,会给核武器事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作者关心邓稼先签字时手有没有颤抖,正是对半个世纪的朋友的关心,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关注。这样的分析与品评,能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两位科学家那半个世纪的友情之深厚,从中得到真情实感的审美体验。
  如今,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单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愈来愈显得有其重要意义。只有把学生的这种情感活动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自己也处于作品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地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尽情地欣赏,以期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如鲁迅的《孔乙己》主要是通过孔乙己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的不同外貌、语气、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作品主题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塑造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美的评判:心地善良(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少与人争(不在乎人们的嘲笑);品行还好(从不拖欠);受尽凌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只有深刻而透彻地产生了这样的情感活动,才能领悟到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目的,在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而更激起学生对迫害孔乙己的封建制度的愤恨。这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效果自然就不错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意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其实美育和德育在目的、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中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纯粹的人”,既蕴有美的情感形态,又放射着崇高的道德感情的光辉。应该看到,美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道德的价值与道德美,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还应该看到,在语文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求的道德上的“善”是与“美”相存在的。德育的内容是在美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生的道德观决定着他的审美观,会影响他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人物美时,如果学生的道德观不同,那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审美教育就是无法实施的。比如让学生学习雷锋形象,如果教师从道德思想教育方面促成学生接受,那么学生可能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个学生认为“雷锋不是美的,而是有点笨”,那么教学审美效果就无法达到。
  语文教师应极力把美育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之中,美育的具体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心灵,并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反过来,再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再现现实生活,生动鲜明,富于理想和激情,培养了学生追寻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最有效、最便利的工程造价动态有效控制,是通过对特定的施工承、发包行为的控制,达到预控工程造价结果目标,实现工程造价节制的方针。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阶段 造价管理 探讨  0 引言  控制项目施工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是由响应节制方针,控制过程的行为来实现的。因为施工的承发包行为既涉及承发包之双方,而且同工程的设计、项目的管理、工程的监理以及造价咨询等有关各方慎密相关,都
根据纯电动公交客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投入运营的某型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故障统计情况,得到了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故障图,并采用引入了权重系数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纯电动公交客
【摘 要】实验在理科教学与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方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教学与实验分开来进行,要么在课前先进行实验,要么在理论课完全结束后再进行实验消化,这样让它们孤立的存在是非常不科学、不合理,也不利于教学相长的。为此,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把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起来,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  实验是教学的辅助,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解的内容。在理论课堂
仿真并分析了无线自组网TCP数据流重传超时(RTO)与传输往返时间(RTT)的关系,指出在RTT剧烈振荡的无线多跳网络环境下RTO的变化会滞后于RTT的变化,导致根据RFC2988标准做出的RTO估计
针对低压配电网具有噪声干扰强、信号衰减大等问题,提出了用Duffing振子来检测BPSK载波信号的新方法。Duffing振子对微弱信号敏感,信号的不同相位将引起系统在混沌态与大尺度周
清河县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机遇,促升级、解难题、优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在困境中前行、在扩量中提升。1-10月份,该县完成财政收入6014475元,同比增长51.3%,提前两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开发应用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等。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前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后者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