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分析及干预措施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为高校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本文分析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的心理诱因,探讨了学生群体事件有效干预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心理诱因;自媒体;干预机制
  当今高校学生特别是以“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爱憎分明,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权益;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崇尚权利与自由,反权威、反传统、反中心,好打抱不平、意气用事。他们是网络使用的主体,是“意见领袖”,具有较强的传播意识与能力,喜欢通过以网络为主的自媒体抒发“内心的声音”,喜欢对与自己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同时,他们作为网络受众,也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引导,盲目跟从,煽风点火,甚至被不法分子操作和利用,以至于爆发学生群体事件,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给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破坏。在自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预防高校学生群体事件,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一、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之下在较短时间内聚合,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以及社会秩序进行干扰,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事件。常见的学生群体事件有游行、示威、罢餐、罢课以及其他非理智行为。如2003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学生罢餐事件。该事件起因是学生不满意学校食堂的用餐条件、价格以及服务,且多次与学校沟通却没得到解决,某学生在“兵马俑BBS”上提出罢餐建议后,迅速得到了大量学生的支持和响应。当晚,几千学生高喊罢餐口号,甚至播放起《国际歌》,向楼下扔东西等,第二天,学生普遍抵制到食堂就餐。又如2008年法国媒体对于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巴黎传递期间被不法分子破坏事件不予真实客观披露,而是幸灾乐祸,引发高校学生的强烈不满,此举在互联网上得到迅速传播,掀起了抵制家乐福的群体事件。
  二、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诱因分析
  1.自发维权心理
  目前,伴随着改革浪潮的逐步推进、高校扩招的进一步实行以及社会思潮的多元倾向,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对于高校而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且高校的公益职能与后勤管理的社会化都让高校在管理和服务中无法寻求均衡。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其内心失去平衡时,往往倾向于采取一定的维权措施来进行回应。高校学生的这一维权心理成为高校群体事件发生的主要心理诱因。
  2.盲目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从众心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模仿力强、社会需求迫切、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新鲜感,但由于阅历有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往往容易被各种思想和情绪传染。尽管对事件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知情,也会盲目跟风、起哄、推波助澜,意图将事件的影响最大化,引发高校管理者与社会的高度重视,以求获得新鲜感。
  3.借机发泄心理
  进入精英教育阶段后,很多高校学生在“象牙塔”中失去了往日基础教育阶段 “天之骄子”的光环,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挫折、社交困惑等心理困境,由于其没能够有效进行归因以及化解,往往导致其内心的失衡,转而将自身的“不幸”归因于学校、他人与社会。一旦发现群体事件的诱因,他们就在互联网等媒体上煽风点火、借题发挥、借机发泄,以此追求所谓的内心平衡,达到其变态的心理满足感。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事件的干预机制
  1.建立教育预防机制
  坚持和落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渠道维护自身利益,表达自身观点,不盲目参与非法的游行示威等活动,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将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对学生群体中多数人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差进行集中教育,在大范围内消除学生的行为偏差;另一方面,在特定事件、关键时机中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
  2.完善网络监管机制
  (1)创建完善的网络监督平台,加强信息的实时监控。在互联网、学校官网尤其是校内网中,学生倾向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焦点问题进行激烈评论。高校学工部门以及宣传部门必须对网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密切关注,对不实的信息进行澄清与纠正,对学生的偏激言论进行必要删除与屏蔽,将群体事件的诱因在网络的源头予以切断。创建更加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信息平台。
  (2)健全网络舆论的收集、分析机制。为了正确地判断网络舆论导向,高校管理负责人应当积极搜集网络舆情相关信息,正确地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学生的各种疑问和诉求,应当正面及时地予以回复和反馈。同时可以主动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学生采集意见,全面、客观地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提供给高校的相关部门,为其正确地采取管理策略提供行为依据。
  (3)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疏导机制。对于与高校学生群体事件相关的网络舆情,应当本着“宜疏不宜堵”的原则,通过创建网络渠道,巩固舆论阵地,引导学生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进行问题的反馈。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
  3.构建网络舆情快速响应机制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几何级增长状态,事件处理的速度快慢直接关系到事态的轻重程度。因而,高校必须建立起高效的网络舆情快速响应机制,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联动方式。   (1)校内联动。高校要建立基于学校、院系、学生的三级校内联动体系,加强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行为倾向。高校应通过校内网、社团、媒体等资源,建立起高效的网络团队合作工作体系,以对网络舆情获得及时准确的掌握,继而联结学校的政教、学工、后勤、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形成综合性的联动工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预案体系。
  (2)校内外联动。很多群体事件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校内,如规模性的学生游行示威等,对于此种学生群体事件,当获悉其即将向校外扩展时,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与当地党政机关部门取得联系,协同应对学生群体事件,避免事态扩大化。
  (3)网上网下联动。互联网传播是高校学生群体事件传播的主渠道,其传播迅速、范围广、影响力大,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研判。目前,很多负面的社会事件被高校学生在网上进行“实时播报”,对此,应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跟踪,对事件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预判与推测,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对于群体性事件的进展和处理以及善后情况,应在最短事件内在网站上进行公示与说明,提高网民的知情度,避免网络舆情的恶化与升级。
  4.落实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事件结束后,其负面影响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甚至之后可能再次“复燃”,善后工作做得不到位,将使前期工作付诸东流。因此,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高校必须落实好事件的善后处理机制。第一,在最短事件内恢复正常的日常教学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转移到学习上来,消除事件的消极影响。第二,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调查,对事件的主要发起者和策划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任追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第三,对事件的受害人进行合理的安抚与帮扶。对于受害人存在的心理伤害,高校应派专业的专家提供心理咨询与抚慰,消除心理创伤;对于在事件中或因事件而导致财产损失的,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对于出现人身伤害的,高校要做好善后抚恤事宜,使学生恢复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第四,对参与者、肇事者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第五,建立事件档案,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予以详细记录归档,总结事件处理中的经验教训,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课堂成为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的主渠道。其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构建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再次,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最后,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跟进心理辅导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四、结束语
  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事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势与更为严峻的局面,群体事件的有效规避,关系到新时期的高校安全维稳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有效创建。如何与时俱进地制订高校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机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与探究。只有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处理,并做好高校学生的服务工作,完善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才能科学规范地预防高校学生群体事件,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 安,陈 宁,倪慧荟.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王 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2(08).
  [3] 吴晓华.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06).
  [4] 赖英腾.反思与构建: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实践研究.齐鲁学刊,2009(12).
  [5]牛新权.网络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效应分析.声屏世界,2009(01).
其他文献
四月中旬,应江苏省常州市政府的邀请,作者出席由发改委上市处主办的"中国企业如何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的专题报告会.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属于即刻反应因子,其家族成员包括Egr1、Egr2、Egr3、Egr4。该家族主要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现已发现,Egr2/Egr3不仅影响T/B细胞的增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DNFH)患者血清Ⅰ前胶原氨基前肽(PINP)、Ⅰ型胶原C型肽(CTX)、骨钙素(OST)的表达与坏死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的相关性
缘起很认同于丹老师"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的看法。确实,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良好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也应成就师生当下的幸福生活。学习和成长,本来是一件很让
混和销售就是指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同时涉及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税法对这种经营行为及如何征税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所谓混合销售行为,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些销售行为同
在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遭到各方面质疑的时候,平衡计分卡应运而生.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183;S&#183;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大卫&#183;P&#183;诺顿在<哈佛商
西门子:数字化助力娃哈哈智能制造与营销产线西门子携手娃哈哈,对娃哈哈位于杭州下沙第二基地内的一条主要生产纯净水和含气饮料的水汽线,进行了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消除小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要创设良好、开放的习作“大环境”,打造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平
期刊
写在前面:上篇我们了解到有关数据的利用和创新以及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相关工作,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数字主权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