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味道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近年来,宁德寿宁下党村受到从中央到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这个贫困村的脱贫致富,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这里的人们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他们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定制生产等新技术新手段,共享共建、多元融合的新理念新思维,走上了自力更生发展之路。
  20多年前,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同志三进位于宁德寿宁县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深入调研,现场办公,研究摆脱贫困的办法。他多次提出,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鸟先飞”的意识,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如今20多年过去了,习近平同志一直牵挂着的下党乡,脱贫攻坚有了哪些新进展?今年元月,记者来到下党乡下党村,感受并记录这里巨大的变化。
  一月的闽东山区,天高云淡。记不得翻了多少座山,绕了多少道弯,车辆沿着新通的盘山公路,终于抵达了大山深处的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
  这是一条新修的二级公路,再次缩短了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偏远山村与外界联系的时空距离。就在两年前,从下党村到县城40多公里的道路,分布着1.3万多个坑洼,坐车要两个小时。而在20多年前,从县城到村里要乘车5个小时,再“披荆斩棘、翻山越坡”步行4个多小时。
  习近平同志后来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20多年前的下党之行。路途的艰险,是下党给所有到过这里的人最深刻的印象。
  回忆起两年前初到下党的情形,曾守福仍记忆犹新,“路况太差,去一趟县城浑身要被颠得散架,时不时有车在路上抛锚。”2014年7月,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曾守福担任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施精准扶贫。
  1988年建乡时,下党因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而被称为“五无乡镇”。村民人均年收入一度不足200元,进进出出都要爬山,最怕的事情有三件: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山高路长用肩挑,半世光阴路上忙。”路,是下党人苦涩的回忆。这里的人,世世代代守着难以逾越的大山,也守着无法摆脱的贫困。村里人回忆,昔日的下党,仅靠峭壁岩石上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偶尔有姑娘从外村嫁过来,看到这里的闭塞和萧条,愁得直掉眼泪。
  要脱贫,先修路。20多年来,下党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滴水穿石”,各级党委政府倾心支持“久久为功”,下党人在绝壁上修道路、在大山中谋发展,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正值元旦小长假,下党村格外热闹。经过传统古村落保护性修复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自驾游游客也多了起来。而今的下党,水泥路不仅连通寿宁县城,还连接了相邻的浙江庆元县;开通了每天6趟班车往返县乡之间;村民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从日常保健到血液生化检查在内的各种医疗服务……
  地上的路在变,“天上的路”也在变。光纤光网的接入,让山沟里的下党连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在下党的扶贫定制茶园,几十个摄像头连接着远程的手机客户端,让种茶、采茶、制茶过程可视化;年轻人早早就用上了电商营销,下党人注册的茶叶品牌“下乡的味道”卖到了全国各地。
  路通了,路子就活了。2014年底,身为党员的王培根在曾守福的说服下,和几位同村“发小”将在外开设的餐饮店盘给了别人,带着资金回到家乡下党村,创办了星农禽畜养殖合作社,带着20多户贫困户养起了一百多头山羊,并向贫困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贫困户销售禽畜。如今,合作社的禽畜产品已经卖到了福州、厦门等地。这些年,像王培根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
  在古色古香的“下乡的味道”一条街,54岁的村民王明寿站在刚开张的农家乐“百口食堂”前,望着远处由盘山公路驶来的一辆小轿车招手。正在后厨洗菜的贫困户王光玉,昔日全家一年忙忙碌碌,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通过贴息贷款,成为了“百口食堂”的股东之一。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但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顺着崭新的公路来到村庄,王光玉觉得“很有盼头”。
  冬日的下党,青山掩映,溪水缓流,老人们在古老的廊桥下拉着家常。代表闽东乡愁的廊桥文化,以及当地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让下党村的旅游品牌持续升温。2016年,下党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的发展。
  村财政从零收入到2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1000多元、带动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黨建脱贫、产业脱贫、旅游脱贫,下党人的路越走越宽。
  夕阳在远山缓缓而下,余晖洒在山间连接古村和外界的公路上。黄昏降临,村中点点灯光次第亮起,灯火最浓处依稀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农家乐又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其他文献
画家简介  陈初良 1944年生于福建闽侯县。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福建省人大画室画家、福建省政协画室画家、福建省收藏家协会顾问、福州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1964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学院绘画系。擅长山水、人物兼工花鸟并及书法、詩文,发扬传统,饶有国风,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展览和国家大展并获奖
期刊
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漢族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老百姓礼赞幸福生活的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  舞龙灯起源于汉代。龙的形象是古人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的。古人把龙、凤、麟、龟称为四灵,其中龙的造型尤为优美矫健,昂扬奋发,刚柔相济。  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到了周代,铜器上的龙纹渐
期刊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福建分院第27期(福州班)于2016年5月28日正式开学,有66位学员参加学习。在分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4个月的摄影理论学习和采风实践,学员们的理论知识和技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本期刊登的摄影作品,皆是从该班学员诸多优秀作品中遴選而来。
期刊
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联赛2016年9月赛日前评选揭晓。该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投稿3500余幅(组)。经评选,邹北轩的《传统手工陶艺》(组照)、陈秀容的《沙漠印记》荣获一等奖,李志鹏的《水乡夜色》、施维猛的《老手艺》、黄明慧的《古堡人家》、黄曼丽的《夜上海》、黄约嘉的《同一首歌》获二等奖,黄海彬的《夜色》等13幅(组)作品获三等奖。  首届上邦联赛还剩3个月,不断有新面孔冲入十强,最后的冲刺将更
期刊
城市的夜,何等迷人。灯红酒绿,斑离繁华。每当入夜时看着万家灯火明,让人如梦幻般迷离。乡村的夜,星汉灿烂、萤火虫飞舞,夜色和星光交相辉映,让人在難得的幽静里休整心灵的家园。  城市之夜:越夜越妖娆  在诸多旅游景观中,霓虹夜景是不少人的追踪对象,与白天截然不同的都市之夜或妖娆或迷离或艳丽或爽朗……也许夜色才是城市真性情的流露和体现,而在千色霓虹灯下的人们,也各自精彩起来。  有人说,香港是属于夜晚的
期刊
作为中华文化多元化的载体和多种化记忆贮存器的乡村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被逐渐削弱。我们不仅要保护古村落的建筑,更要保护古村落的生态平衡,确保这种具有远古记忆的生态环境在当代社会得以继续传承。  福建依山傍海,内多丘陵之地,其气候、文化、民俗风情等都与有着相当距离的中原文化拉开很大距离。除了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原向闽地的移民和文化输入之外,宋元以降,福建的移民表现为由内向外的趋势,移民的数量
期刊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建设分会目前共有会员3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6人,省级会员20人。分会先后在福州、厦门组织了4场摄影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80多人;组织会员省内外采风活动达30多次;有10余位会员作品在全国、全省摄影比赛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分会在宣传“美丽福建、宜居城乡”中發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2017年4月,福建攝影人在多个国际影展影赛中连续获奖,共斩获11枚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  在全球摄影人瞩目的第26届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及16届特别专题组巡回赛中,王世民的《回家》获奥赛专题组“街道组”金牌,罗品禧的《云水禅心》获奥赛特别专题组“聚焦人物组”(评委特选)金牌;在2017圆满摄影展欧洲三地巡回赛中,施维猛作品《往事如烟》同时获波德戈里察赛区肖像组PSA金牌和布德瓦赛区肖
期刊
整齐划一的民居落落大方,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看不到垃圾,路旁的绿化树郁郁葱葱。乡村面貌变“靓”,村民精神面貌提振,生产生活质量提升。这是“美丽库区”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连日来,记者踏访福建南平延平区各乡镇的库区移民村,无论是毗邻延平湖畔的香山村、南溪村,还是紧靠延平新城的洋坑村,无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村干部群众创新建设模式,齐奏建设美丽乡村大合唱的热情和喜悦,看到了新农村的美景
期刊
一座座土楼,回转着经久不息的中国韵律,就像生命的轮回,周而复始,永无止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棱角与形状,但有规有矩才能构成这般圆满。当你驻足在土楼前,品味那份古朴自然,你的心会随着土楼安静下来,沉浸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中。  有人说,土楼是活在大山里的历史,是客家人的世外桃源。高厚的土墙隔住了喧嚣尘世,却在方圆之间铺就了一片新天地,带给人们惊奇与震撼,被誉为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和“地上冒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