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因素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26例,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每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数平均为16枚(10~28枚),用癌胚抗原(CEA)指标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4.11(64~106)个月.淋巴管侵犯和肿瘤侵袭深度与淋巴结的CEA表达呈正相关,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CE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10项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和微转移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68.2%和46.2%.孤立肿瘤细胞巢患者与CEA阴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微转移患者与CEA阴性患者比较,前者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较低(P=0.003).结论 对于Ⅰ和Ⅱ期结直肠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到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术后辅助化学治疗。

其他文献
在2009年的元旦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在此向全国读者问好: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让我们共同携手在新的一年里将<中华消化杂志>办得更好,并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期刊
“十四五”是落实行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迭出,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态环保和健康生活意识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等,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指导意见的编制,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促进自行车电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CD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最为常见,病变为穿壁性炎症,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
期刊
患者男,46岁,因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半年,胃窦隆起病变1 d来我院诊治.患者半年前出现反酸、上腹部间断隐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抑酸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1 d前在外院复查胃镜提示胃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体检: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异常包块.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窦小弯侧见一处黏膜略隆起,直径约1.8 cm,表面呈淡蓝色,光滑,质软,充气后可变平坦。
期刊
2007年7月4-6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了由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共同主办的"门静脉高压和曲张静脉出血--尚待解决的问题"联合讨论会.会议主题为:确立在该领域需优先研究的问题;能反映病变结局的替代标志;对患者按不同危险程度分层处置.本次会议形成的推荐共识获得23名专家中70%以上的认同.由于原文篇幅较长,在此作一简介。
期刊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消化动力障碍性疾病,许多患者长期受到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期刊
患者男,42岁,已婚,因上腹部胀痛20 d伴黑便6 d,于2006年10月10日就诊于我院普外科.患者于2006年9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曾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炎并对症治疗,逐渐加重,并伴恶心、纳差,10月4日发现黑便,消瘦,在外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治疗。
期刊
随着车架设计的进步和各大品牌商的大力推广,公路车内走线越来越受到车手们的青睐。在高端的车型对外观和低风阻效果的极致追求下,整合一套适配的系统让厂商在设计车架内走线时可以直接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FSA推出的“ACR”车头全内走线系统,是目前任何车架厂商都可以使用的开放式整合系统,其中内走线碗组是整套内走线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景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研发出适配全内走线的T-02碗组,完美解决全车内
胃肠道是接触和抵御各种抗原的一线屏障,为活跃的免疫器官.由食品、药物过敏、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发的免疫功能改变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介导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嗜酸粒细胞作为胃肠黏膜的免疫活性细胞,是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倍受关注。
期刊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IBD).有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可有效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抗氧化治疗能调控促氧化与抗氧化间的平衡,具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可作为潜在的治疗IBD药物[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