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陷入瓶颈,难以突破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冲出作文训练的“围城”呢?就这一点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 把写作当成乐事
(1)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活泼的个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真情,写个性, 崇尚学生的真实内心的吐露, 挖掘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保证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用真心写,畅快写,倾诉生活的情感;保证学生自由练笔的质量, 重视教育学生将笔端面向家庭、学校生活,向社会延伸, 拓展写作素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写作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突出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思考学生的得失,忧患自己的前程。教师要突出学生抒发自己的写作情绪,抓好写作的机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上写作。
(2)鼓励学生写作,增长学生的信心。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重视在作文批改中鼓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写作中所呈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形势,帮助学生实现发展、提高。教师应该欣赏学生,实现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感情的共鸣。
二、降低要求,培养写作习惯
以小见大,删繁就简,从小的片段训练入手,要求降低了,自然就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把片段作文称之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数。 三百两百字也罢,哪怕是一句话作文也好。只要经常写。并且学会运用到大作文当中。久而久之,你的作文水平不想提高就难了。大部分人都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最好不拘泥于形式。你要写的内容也可以跟你所学的内容有关,贴近课文。比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不妨让学生写写某个活动过程,至少用上六个以上的动词。可以是蚂蚁搬家,可以是我们普通的炒鸡蛋过程。你能把它呈现在作文本上就行。
三、多多积累,夯实创新基础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作文是吸收与吐纳的循环过程,积累是吸收,写作是内化后的倾诉。作文积淀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素材的积淀,而且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与情感、智力的积淀。
(1)多观察,是积累的前提。作文要有生活气息是我们对学生作文的一大要求,而题材来源于生活,为此学生要多多观察生活,细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世界会带着鲜明的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学生的意识。而赖以写作的素材,正可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汲取。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他们笔下的人、事、景、物也尽展风流。
(2)多阅读,获取间接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把文章进行摘抄,并熟读成诵。同时,生活是个万花筒,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拓展学生的生活语言,与时俱进,撷取最新的信息,获取前人或当代人的描述与见解。这样写出的文章新颖、独特,富有时代气息。
(3)勤记录,才能有所收获 做记录不仅可弥补记忆上的欠缺,也有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对于记录本身也是一种练笔的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正是古人对这一经验的总结。
四、尊重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思路。同时要改变作文评价观念,要重内容轻形式而不要求全责备。
(1)体裁多样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作文。如:以“莲”为题材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莲的种类、生长习性、生长过程等;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描写莲的根、茎、叶,赞美莲的美;写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莲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品格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2)选材多方面。就是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同是“家”的作文,我们可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可以写父母与众不同的教育,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可以写晚辈长辈之间的尊老爱幼,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写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写他们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从家庭成员的爱好写起,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3)立意多角度。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教学《愚公移山》时,积极引导学生在嘲笑愚公愚蠢的时候发散思维,让学生认识到愚公的可敬之处,最后用拿破伦的话加以印证。"世界上有四种人:聪明人,愚蠢人,勤快人,懒惰人,聪明而勤快人,聪明而懒惰的人,甚至愚蠢而懒惰的人都可用,惟有愚蠢而勤快人不可用。"结论是,莫做愚蠢而勤快的人
(4)表达多形式。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写活细节,让你的文章融入你的真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可以情景交融,体现真情;可以用曲折故事,抒发感情;可以采用题记结语前后呼应;可以用中心句构成排比段,可以运用小标题明朗结构;或至理名言,或诗意描绘,或选时尚用语作为开头结尾,都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五、感悟生活, 注重素材积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借鉴生活,借鉴名家名,作也是积累素材的写作的必经之路。要看经典,看名著。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同时看名著他们学的不仅仅是写作一个方面,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学习 。
鼓励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生活的内心。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陷入瓶颈,难以突破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冲出作文训练的“围城”呢?就这一点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 把写作当成乐事
(1)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活泼的个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真情,写个性, 崇尚学生的真实内心的吐露, 挖掘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保证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用真心写,畅快写,倾诉生活的情感;保证学生自由练笔的质量, 重视教育学生将笔端面向家庭、学校生活,向社会延伸, 拓展写作素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写作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突出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思考学生的得失,忧患自己的前程。教师要突出学生抒发自己的写作情绪,抓好写作的机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上写作。
(2)鼓励学生写作,增长学生的信心。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重视在作文批改中鼓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写作中所呈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形势,帮助学生实现发展、提高。教师应该欣赏学生,实现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感情的共鸣。
二、降低要求,培养写作习惯
以小见大,删繁就简,从小的片段训练入手,要求降低了,自然就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把片段作文称之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数。 三百两百字也罢,哪怕是一句话作文也好。只要经常写。并且学会运用到大作文当中。久而久之,你的作文水平不想提高就难了。大部分人都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最好不拘泥于形式。你要写的内容也可以跟你所学的内容有关,贴近课文。比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不妨让学生写写某个活动过程,至少用上六个以上的动词。可以是蚂蚁搬家,可以是我们普通的炒鸡蛋过程。你能把它呈现在作文本上就行。
三、多多积累,夯实创新基础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作文是吸收与吐纳的循环过程,积累是吸收,写作是内化后的倾诉。作文积淀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素材的积淀,而且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与情感、智力的积淀。
(1)多观察,是积累的前提。作文要有生活气息是我们对学生作文的一大要求,而题材来源于生活,为此学生要多多观察生活,细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世界会带着鲜明的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学生的意识。而赖以写作的素材,正可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汲取。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他们笔下的人、事、景、物也尽展风流。
(2)多阅读,获取间接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把文章进行摘抄,并熟读成诵。同时,生活是个万花筒,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拓展学生的生活语言,与时俱进,撷取最新的信息,获取前人或当代人的描述与见解。这样写出的文章新颖、独特,富有时代气息。
(3)勤记录,才能有所收获 做记录不仅可弥补记忆上的欠缺,也有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对于记录本身也是一种练笔的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正是古人对这一经验的总结。
四、尊重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思路。同时要改变作文评价观念,要重内容轻形式而不要求全责备。
(1)体裁多样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作文。如:以“莲”为题材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莲的种类、生长习性、生长过程等;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描写莲的根、茎、叶,赞美莲的美;写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莲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品格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2)选材多方面。就是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同是“家”的作文,我们可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可以写父母与众不同的教育,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可以写晚辈长辈之间的尊老爱幼,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写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写他们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从家庭成员的爱好写起,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3)立意多角度。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教学《愚公移山》时,积极引导学生在嘲笑愚公愚蠢的时候发散思维,让学生认识到愚公的可敬之处,最后用拿破伦的话加以印证。"世界上有四种人:聪明人,愚蠢人,勤快人,懒惰人,聪明而勤快人,聪明而懒惰的人,甚至愚蠢而懒惰的人都可用,惟有愚蠢而勤快人不可用。"结论是,莫做愚蠢而勤快的人
(4)表达多形式。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写活细节,让你的文章融入你的真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可以情景交融,体现真情;可以用曲折故事,抒发感情;可以采用题记结语前后呼应;可以用中心句构成排比段,可以运用小标题明朗结构;或至理名言,或诗意描绘,或选时尚用语作为开头结尾,都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五、感悟生活, 注重素材积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借鉴生活,借鉴名家名,作也是积累素材的写作的必经之路。要看经典,看名著。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同时看名著他们学的不仅仅是写作一个方面,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学习 。
鼓励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生活的内心。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