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脑残粉儿”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l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明只是说了X明星的一句八卦,却被“脑残粉儿”从微博“追杀”到了现实;“脑残粉儿”虽然可怕,身边某同学“脑残化”后却进入了励志模式;更不可思议的是,明明自己不是“脑残粉儿”,听到有人说偶像的不好却分外不开心……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啦?
  不是所有粉儿都叫“脑残粉儿”
  什么是“脑残粉儿”?度娘是这样说的:“就是那些对于名人、品牌极度痴迷、疯狂追求以至于失去理智的人,现在网友们也将其作为一种自嘲,来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极端热爱。”但是,等等,怎么样算是“极度”、“不理智”?不要为了表达“爱”就轻易说自己是“脑残粉儿”,“脑残粉儿”那可是有着严苛入门标准的。
  记忆力惊人地强
  虽然在考试时可能完全不露痕迹,但对于偶像的相关信息,“脑残粉儿”的记忆力却能让人直呼“惊人”——对偶像的生日、喜好倒背如流那都是毛毛雨,你以为“49岁的刘嘉玲穿17年前的裙子庆生”是谁发现的?他们甚至能为你还原她17年前的各个细节!
  世界观分外简单
  简单说就是:“关于我家X的一切,统统就是好!”即使某个撞衫事件中X明显占下风,但是,“脑残粉儿”真的不那么认为!而且这一逻辑还会无限延伸,但凡别人流露出一点对他家X的质疑,那一定来自敌方阵营无疑!不然,怎么可能不喜欢X呢?
  想象力不一般
  关于“脑残粉儿”的这一特质,有一著名吐槽微博说得好:“特喜欢翻明星微博里‘脑残粉儿’们的留言:‘看你最近忙的,真的很心疼!’——就像你俩经常见面似的;‘演唱会错过了,来道个歉。’——就像人家请了你似的;‘答应我,不许不幸福!’——就像恋爱刚分手似的……”
  具备以上三大特质,才算得上是基本款“脑残粉儿”,对,就是基本款!你以为同粉一个明星就可以愉快地玩耍了?那就太傻太天真啦。事实上,“脑残粉儿”和“脑残粉儿”的差别可大着呢。
  有人总结过“脑残粉儿”世界的坐标轴体系:
  X轴为“更具体的喜好倾向”。
  比如,EXO偶像团体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艺人?再比如,都喜欢“大幂幂”,那你是喜欢她和冯绍峰CP还是和李易峰?
  Y轴为“粉丝权利体系定位”。
  一路追综艺只求开心一笑的,成为资深粉甚至拥有自己的“粉丝”的,还有拥有偶像一手信息来源的等等,这里的差距可就大了。
  Z轴为“迷恋或投入深度”。
  这一层,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脑残”程度。
  对比微博上关于明星的热点话题,常见脑残粉以破竹之势得胜,秘密大多就在这XYZ轴之分里。
  据说在如此复杂的三维空间里,同一个明星的“脑残粉儿”也常常对掐,到了对外作战时早已身经百战啦。
  那么,在这个空间里,你的坐标点是哪一个?每个坐标点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密码哦。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要轻易喜欢一个人,我们真的很容易“残”。为什么开始只是有点喜欢,后来却滑入了“脑残”深渊?几个心理现象足够解释明白。
  光环效应
  弹幕上常见粉丝间发生这样的争执:“这就叫好了?要是换我家X,甩他(她)N条街!”但事实上,X很可能从没在他们所说的这方面展现过任何能力。那么这位粉丝的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出的?答案是,当喜欢上一个人时,你就容易不由自主且毫无理智地美化他,不然,“颜值高就代表一切”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证实偏见
  每当有明星出现负面新闻,你都能看到“脑残粉儿”对偶像不离不弃的感人情节——不是他们没有是非感,他们就是能为偶像的行为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基于喜欢,所以即使面对负面新闻,粉丝的第一反应也是倾向于支持偶像。而这种倾向会驱使他们找寻一切能够支持自己的证据,即使真的铁证如山,足够“脑残”的粉儿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广场效应
  看过现场演出或比赛的人都知道,看现场和在电视上看完全是两回事,在周围气氛的带动下,即使平日里不是铁粉儿,也难掩心潮澎湃,这就是广场效应。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普通粉丝也会在特定环境变“残”,做出一些歇斯底里的“疯狂行为”。别急着否认,真到了现场,谁都会有点小小的出格。
  综上所述,还是不要轻易地喜欢一个明星吧,因为我们好像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脑残粉儿”!对“脑残粉儿”的溯源,其实还可以走得更远一点,比如,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人?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对偶像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偶像的美貌、才华、生存状态,其实都是我们所期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偶像,就是我们理想中的自己。对这一想法作出衍生:我的偶像“高级”,我自然也就高级,而否定一个人的偶像,则意味着否定这个人。他怎么会开心呢?简直是在攻击人家的三观啊。
  作为社会生物的人,会本能地倾向于将人们分为“我们和他们”(心理学称之为社会身份)。当我们把一些事物加上“我们家”这类前缀时,就意味着我们将它划归到了“我”的界限中,并会对其产生认同感和保护的欲望,“我的偶像”显然就在这个界限之内。
  偶像当然也会带给我们正面影响。比如,追星能满足人们对依赖感的需求,抵消这个倡导“独立”的社会带来的孤独感。此外,偶像会像镜子一样让人看清自己的好恶、更加了解自己,而对他的认同、模仿和学习,会让我们同时对自己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共同的偶像是多么好用的话题,轻轻松松,就让人得到了来自别人的认同——这两种认同正是安全感的来源。
  狂热爱星,适度“脑残”
  如果对“脑残粉儿”有刻板印象,那么劝你最好说服自己,因为“脑残”也许是一种状态,却绝对不是一种标志。事实上,人一旦有了立场、在主观上确定了自己的好恶,那么所谓的理性和知识就只会为这种感情服务。到了这个时候,高等教育什么的都已成为浮云。
  不要做垂死挣扎啦,在信息不对等的恶性循环深渊里,在光环效应、证实偏见的神助攻之下,成功自拔何其难也。其实,非病态的“脑残粉儿”这个称呼更多只是一种戏称罢了,宽宽心,别太在意,更别对“脑残粉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脑残粉儿”吗?
  多次写信给偶像阿姆(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却没有得到回应的Stan,在绝望中开车冲下大桥。后来,阿姆为他写下经典单曲《Stan》,这个名字也成为狂热粉丝的代名词。
  在一些人通过偶像得到安全感的同时,Stan们却在偶像的影子中掩埋了自己。因为在Stan们的世界里,得到阿姆的回应,也许比什么都要重要(自体心理学称之为“镜映”效应,即相对于主体的需求,更强调也更重视客体的回应)。
  现实生活中,更常见有人对与自己的偶像交恶或有利益冲突的明星“粗暴”相向,或制造谣言、恶语中伤,甚至有极端案例——发生人身攻击。这类粉丝不同于一般的“黑”,他们不能对爱与恨进行整合,当把爱投射给偶像后,就一定得将恨投射给偶像的“对手”。
  有没有一点毛骨悚然的感觉?谢天谢地,这样的“脑残粉儿”与日常生活多少有一段看似安全的距离。
其他文献
1  陈松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带着微笑走进七年级一班的教室,迎面而来的班长瞪大眼睛一脸惊讶地说:“陈松同学,你牙齿上有菜叶,吃完饭没漱口吗?”  陈松反唇相讥:“你牙齿上才有菜叶呢!我中午吃的是面。瞧瞧,自己的鞋带松了还有空来笑话我,等下摔成狗了别说我没提醒你。”班长虽然不相信,但还是下意识地瞄了一下自己的鞋,结果引来哄堂大笑。4月1日,就是这样一个随时捉弄别人也被别人捉弄但是能带给所有人快乐
期刊
朋友圈里有位朋友是个星座控,每天早上发一条状态,内容多是该星座当天的幸运颜色和数字,以及健康、学习、交际、财气等各项运势指数。有时她甚至根据自己的幸运颜色穿衣服,认为这样一定会交好运。其实,我们只需一点点信息和理智就知道“星座说”不靠谱,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星座说”?星座运势是怎样成为我们吃饭穿衣的“新黄历”的呢?  关于星座的“实验”报告  如果你在网上随机找一句关于双鱼座的话解读,去掉“
期刊
踩一踩脚下的土地,每一步都有你的足迹;拂一拂手中的细沙,每一粒都有你的故事……  ——题记  又见那年一抹绿  风卷着沙粒,轻轻抚摸着脸庞。远处茫茫的沙丘连绵起伏,沙丘上几株红柳随风舞动。这边,几棵白杨树笔直地伸向天空,盘虬卧龙般的枝干相互缠绕在一起。枝干舒展着粗壮的手臂,阳光下,手掌一般大的绿叶油光光地结成一片,随风律动,啦啦地歌唱。包裹着白杨的树皮裂开了几条口子,岁月使它伤痕累累,然而它的根牢
期刊
作為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常在思考遇到各种倒霉事后的行动计划。思来想去,绝大部分难题要么能解决,要么能凑合。唯有两种灾祸我特别害怕,一怕目盲,二怕大脑受损。眼睛一盲,立刻少掉80%的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外伤导致中风或老年痴呆更惨,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全无尊严。但是,在知晓爱德华·陶布的猴子那一刻,我、不、怕、啦!  诺奖得主谢林顿爵士曾做过实验,切断猴子一只手上的感觉神经,这只猴子受伤的手就会瘫痪,哪怕控
期刊
近日有人在社交网站上爆料称电影《皮绳上的魂》因拍摄需要杀死一只怀孕母鹿,之后剧组澄清处死的是只食用养殖鹿,且已安葬善后。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好莱坞,不一定违法,但肯定违反了行规。  动物演员受保护  1939年,电影《荡寇志》在拍摄一个“西部骑手坠崖”镜头时,用滑坡装置将马匹和演员从30多米高的悬崖上摔落。演员自然有安全装置保护,除了掉下去的帽子找不回来以外,身家性命无虞,但作为道具的马匹被摔断脊梁
期刊
左手轻柔地按着琴弦,右手快速地拉动着弓,无数音符在我手下跳跃起来,激荡、澎湃的旋律回响在整个房间。我欣赏着自己演奏出来的音乐,思绪回到了以前。  几年前,好强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小提琴考级没过,这让我几乎丧失了学习小提琴的信心。游荡在街上的我,就像被打败的士兵,除了逃走,别无选择。  夏天的午后,飘荡在空气中的躁动分子带着我一起烦躁起来。正在这时,我听到了二胡声,轻柔的音色犹如泉水在山中
期刊
去西藏朝圣。自驾游车队的陆老大在微信群里发了条语音,点开来,那明显带点川腔的普通话又在车里扩散开来:“你们能请假来西藏朝圣不容易,还不好好珍惜一下,免得到时候后悔!学生伢子!”  知道这话是讲给我听的,不禁哑然失笑。这陆老大,虽说来自南方,却一点儿也没有南方人的样子。相反,比一些东北汉子还高大健壮,说话中气十足。他来我们这儿已经有十几年了。那时候政策放开,他抓住机会,开了家公司,现在生意越做越大,
期刊
我隐约在不急不慢的叙述里看见了一片海,无论狂风骤雨,抑或雾锁云迷,它从未改变波澜壮阔的蔚蓝,即使无人欣赏。  ——题记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那个物质贫乏、信息闭塞的年代。  他只是出生在乡镇里的一个普通男孩。工人阶级的家庭、一成不变的生活、平庸的学业,就是他的所有。  他也忘了他是在何时何地邂逅文字的,或许只因一本偶然借来的书,或许只是几句忘记了出处的话。但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文字渐渐成为他青春里
期刊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一转眼,我已经12岁了。  录音机里放着一首我最爱听的《掌声响起来》。我突然感慨:从前的我,没有一样特长,可现在的我是一个擅长绘画、跳舞和朗诵的女孩子。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也被父母连哄带骗地送去学舞蹈,美其名曰:“学舞蹈可以培养一个女孩子的气质。”虽然我不愿意去,可我态度再硬,也硬不过父母,终归还是去了。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只有9岁的我每晚都会在日记本里发泄:“我好想出
期刊
《咬文嚼字》期刊在新华网上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些错误,你了解多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轻率的翻译错误:将“生理学或医学奖”误译成“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时把奖项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在1900年创立,初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