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领域,一旦司空见惯与漠然联系在一起那实在是可怕之极。
近期监管层对“老鼠仓”祭出法器,让50余家公募基金、券商乃至险资的违规行为完全暴露出来,一家家机构的名字显露在媒体上,而让笔者感觉诧异的是,这一次机构不再遮遮掩掩、不再讳莫如深,甚至连辟谣都懒得去理,被取笑也罢、被鄙视也罢,似乎全然跟自己没有关系,更别说是要给投资者的交代了。
投资者满怀欣喜地买了一家公司的基金,二者之间的契约真的不止有净值涨跌这一层关系,投资者总是被动的,机构踩踏了重仓股雷区,他们也只能表示无奈,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突发公告更换基金经理,投资者更是无言以对。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已若干年,普通投资者面对机构突发状况时究竟能保持哪些追诉的权利,比如基金经理被查“老鼠仓”、踩中重仓股雷区前后业绩出现的波动,这一阶段的净值损失谁来承担;最糟心的是专户投资者,一旦其投资经理被审查,他们的担心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仿照上市公司也来个“股东大会”,也学着海外投资者直接叫板下机构,钱都被亏出去了,气总得出一出吧。
监管层一扫证券“厉鬼”的做派越来越老到,深交所的大数据跑起来谁的丑事也遮不住,可总觉得,投资者的弱势还真值得同情。
据观察,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公司很难在这拨证监会检查中独善其身,几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大公司也在其中,而一旦被“牵连”进老鼠仓,辞职、海外休假等等手法都出来了。
为何这些染指证券违规的人可以轻易从从业公司辞职,是逃离责任,还是想完全屏蔽掉因个人行为而导致的公司群体责任?
笔者以为,机构的责任除了肩负投资者教育、为投资者赚钱外,其自律的行为应该对得起雄厚的资本与公众特别是投资者的信任。
总之,投资者在面临基金公司负面信息时,多少得有点自己的投资态度和手段,何时赎回或调仓是要更果断的。
近期监管层对“老鼠仓”祭出法器,让50余家公募基金、券商乃至险资的违规行为完全暴露出来,一家家机构的名字显露在媒体上,而让笔者感觉诧异的是,这一次机构不再遮遮掩掩、不再讳莫如深,甚至连辟谣都懒得去理,被取笑也罢、被鄙视也罢,似乎全然跟自己没有关系,更别说是要给投资者的交代了。
投资者满怀欣喜地买了一家公司的基金,二者之间的契约真的不止有净值涨跌这一层关系,投资者总是被动的,机构踩踏了重仓股雷区,他们也只能表示无奈,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突发公告更换基金经理,投资者更是无言以对。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已若干年,普通投资者面对机构突发状况时究竟能保持哪些追诉的权利,比如基金经理被查“老鼠仓”、踩中重仓股雷区前后业绩出现的波动,这一阶段的净值损失谁来承担;最糟心的是专户投资者,一旦其投资经理被审查,他们的担心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仿照上市公司也来个“股东大会”,也学着海外投资者直接叫板下机构,钱都被亏出去了,气总得出一出吧。
监管层一扫证券“厉鬼”的做派越来越老到,深交所的大数据跑起来谁的丑事也遮不住,可总觉得,投资者的弱势还真值得同情。
据观察,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公司很难在这拨证监会检查中独善其身,几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大公司也在其中,而一旦被“牵连”进老鼠仓,辞职、海外休假等等手法都出来了。
为何这些染指证券违规的人可以轻易从从业公司辞职,是逃离责任,还是想完全屏蔽掉因个人行为而导致的公司群体责任?
笔者以为,机构的责任除了肩负投资者教育、为投资者赚钱外,其自律的行为应该对得起雄厚的资本与公众特别是投资者的信任。
总之,投资者在面临基金公司负面信息时,多少得有点自己的投资态度和手段,何时赎回或调仓是要更果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