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0岁.因发热6d,躯干红斑伴痒5d,加重4d,于2013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d因发热、咽痛服用复方氨基比林2片.服药后1d躯干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红斑,伴痒.就诊前4d,皮损迅速波及全身皮肤黏膜.体温最高39.0℃.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及肝功异常,胸透、肝胆胰脾彩超亦见异常(其结果不详),给予保肝及抗感染治疗,发热、皮损均无好转,且患者感乏力,腹痛、恶心、呕吐,遂入我院.体检:精神欠佳,体温38.9 ℃,心率128次,呼吸24次,血压109.0/65.0 mmHg(1 mmHg=0.133 kPa).巩膜黄染,全身皮肤轻度黄染,颈部、腋窝、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淋巴结。

其他文献
期刊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目前控制癫痫发作以抗癫痫药物(AEDs)为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会影响骨骼健康.本文从传统AEDs和新型AEDs对骨代谢相关血
目的 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方法 对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进行集中化处理,由供应科专业人员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结果 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KDM2)是一类重要的组蛋白修饰调节蛋白,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KDM2通过介导组蛋白去甲基化和底物蛋白泛素化,引起染色质的构象变化及调节靶基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PIV)、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中的效果。方法 将250例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
例1 女,36岁,纺织工人.掌跖出现角化性丘疹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从未消退,渐增多.患者外公、母亲、哥哥及舅舅、表兄弟均有类似皮损位于上述部位.且自诉男性亲属患者因长期体力劳动,掌跖部位丘疹表面角化明显、质硬.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手掌、双足跖部可见高出正常皮面的圆形或椭圆形角化性丘疹,数目多而分散,互不融合,直径0.1 ~ 0.2 cm,色泽暗黄,质硬,部分皮损中心呈火
期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
期刊
皮肤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颈部,由于头颈部的淋巴管引流通路丰富且变化较多,易发生颈淋巴结和腮腺的转移,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或)加术后放疗.肿瘤巨大向深部组织侵袭易使周围神经受累.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免疫抑制等提示预后不良.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期、判断预后和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的 探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为采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17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年龄、发生时间、发热时的体温和伴随症状、输入血量与体温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1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期间,16例发生在输血完成后,输血期间发热组和输血后发热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偏大的患者发热反应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迟。103例患者体温在38~39℃(占
神经炎症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继发性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都有表现,TBI发生后,受损或死亡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