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要一味追求“高纯度”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ER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发现,将锗提纯,可以制成极为优异的晶体管。这之后,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力求除尽锗中的杂质,使其纯度达到100%。日本新力公司的江崎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沿着这种构想,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但每次都不可避免地带进了杂质。后来,他们想:既然绝对提纯不可能,那么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试着一点点地加进杂质?当时,这个构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嘲笑。谁知,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一种极为优异的晶体在他们手下意外地诞生了。江崎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教育生活。我们总是对学生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他们“尽善尽美”,于是,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清除学生德行、学习中的诸多“杂质”,有的盲目拔高,有的求全责备,有的恨铁不成钢,有的百般施压……不让他们身上有丝毫“毛病”。看到学生在校园奔跑,要干涉;看到学生作业上有一点点不工整,要撕掉重做;看到学生考了99分,要喋喋不休追问“漏掉1分”之因……不可否认,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缘于一种责任,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套上了枷锁。我们是否想到,一旦这种期望标准背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孩子将失去多姿多彩的童年,失去自由自在生存的空间,也失去自信自尊自强等一些宝贵的东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学习、品行等方面的发展一味追求“高纯度”,就是用过于理想化的模式去打造他们,把他们锁定在一个高标准的真空里,高到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他们去做高不可及的事情。这是一种对完美过分的极端追求,是一种扭曲心态的折射。也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这其实是“完美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作祟”,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之旅圆满,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的一生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生命是有限的,人生所能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在有限中实现圆满,做到完全如人所愿。如果我们过多过早地在儿童心灵中植入“完美”概念,期望他一定要出类拔萃,样样优秀,上名牌大学,做社会精英,成影视明星……就会在不经意间忽略“认识和直面人生缺憾”的启蒙教育,现实生活就会被“完美”所屏蔽,盲目而疲惫地追逐遥远的“高纯度”,致使一些孩子养成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过分理想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旦达不到自己的完美要求,后果可想而知。
  宋朝诗人戴复古《寄兴》云: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孩子的天赋表现,性情各异、早晚不一,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秉性、潜质,其兴趣、特质、潜能未必与教师的理想模式相吻合,有些乃至相违背。特别是小孩子天性好玩,上课做小动作、课后搞恶作剧属正常现象。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其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不盲目拨高,以免误了孩子的幸福前程。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激励学生勤学上进,追求卓越,但要把握好期望的“度”,要关注他们的心灵体验,时时观察思索他们的生长点、兴趣点是什么、在哪里,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纯度”教育,如果我们违背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无视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必然将导致教育失败。
其他文献
1 9 3 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 事变, 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日本的既定方针是灭亡中国、称霸亚洲, 继而称霸世界.由于当时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中国共产党要挽救危
整体思想方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从问题所涉及的双方或多方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探求共性,进行整体代换,使问题在某个确定范围内得以简易解决.“设而不求”正是灵活运用整体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它拓宽人们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无论在代数或解析几何领域中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例浅议“设而不求”在初中数学的常见类型.  一、设而不求之于比例求值  点评:这类题型都有鲜明的特点:两数
<正>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发展浪潮中,国际投资走势呈现出板块结构。这种板块结构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国际投资在某一区域或某几个区域内增长十分迅速;二是迅速增长的投资额大
性、道、教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治道亦即政治经济哲学的基础。韩愈用《礼记&#183;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纲维《原道》全篇:以"仁义"为天命之性,"正心诚意将以有为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位哲人说,为人三种事情等不得,一是行善,二是孝顺,三是读书。众所周知,不善于读书的人在为人处世上难免会有所局限、有所欠缺。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虽然兴趣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何让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并让学生喜爱上阅读呢?  一、有选择地指导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外贸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统一性、公平性、国际性、法制性等特征,外贸宏观调控应着眼全局,抓住关键,选择好落脚点,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维护外贸经营秩序,保持
笔者在教坛耕耘多年,因“生本活动教学”魅力,我乐于尝试,而且探索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去实验,在活动中探究数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数学概念、公式等直接生硬地“抛”给学生,学生不明所以,更不知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体会不深,学习效率自然也不高。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活用生活实例,真正构建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思想品德学习乐园。  一、关注时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时事政治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品德课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学生对国内外时事都普遍关注并喜欢探讨。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关注的重大时事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如:讲授“我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代理制是一种常用的贸易方式,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推行商业代理制是十分必要的,并着重探讨了我
由美国政府首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热浪正冲击着整个世界,环球各国都在迎接这一挑战。当前,我国政府正在配置、调动各方力量,加紧推进以“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我国NII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