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智慧与品行——读解《昆仑奴》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仑奴》历来被看作唐传奇中的“豪侠”名篇,通过少主崔生与昆仑奴磨勒言行的对比描写,从人之为人的本质平等的角度否定唐代门第等级观念,说明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行与他的出身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小说塑造了红绡和磨勒这两个不以色技炫人邀宠而甘于平静生活的不同寻常的平常人形象,为此后的中国文学拓宽了表现生活的道路。因此,《昆仑奴》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的生态批评要顺利实现与西方生态批评的对接,不是靠移植西方的生态批评话语简单地求同,而是要凭借中国"本土"丰厚的生态智慧资源的发掘和特色话语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在
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本的教学需要。教师要进入一个改革的新时代,因此,英语教学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本文主要探索在教学中以学生为
通信指挥控制系统是军方常用的军事系统,其可以实现对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等功能,能够按照数据来源、数据类别、数据时间等多种维度进行管理,且具备统计分析、监
文艺制度及其制度化建设的合理性取决于影响及条件因素的合理性。影响文艺制度的条件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其表现形式有潜在的或隐在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其影响效果具有积极性
丁玲新时期复出后坚持政治化文艺思想,强调文艺离不开政治,体现出对《讲话》精神的某种承传。这与她的个性气质、人生经历有关,也是其对五四“为人生”艺术观的坚守和对创作自身
中国涉及日本题材的文学数不胜数。日本作为异国形象出现在中国文学中时,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特色、民族心理乃至道德伦理观念都对其形象的构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最好能把作家和作品放在一起来讨论,这样可以知人论世,避免一些主观武断的错误。困难的是,有些作家虽有作品传世,但生平却鲜为人知。以元曲而论,钟嗣成《录鬼簿》
本文选择现代中德文,七交流史被湮没的一位重要人物应时为个案,追溯其与胡适交谊,比较作为留日、留美、留德学人代表之鲁迅、胡适与应时的海涅汉译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路径,尤其肯定
人们在开始进行美学思考与研究时,就已经有了一个逻辑的预设:美与真善一起,都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它只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而不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它就象神一样,是无
形象是文学的魅力之源。中国圣经文学的作家们正是将自己的情感能量投射到圣经精神形象之中,并在其间确认自我、展示自我的情感需求和生命欲望。这是一种在圣经之镜之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