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加拿大沉积盆地中的水力压裂和地震活动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有赖于向地下注入大量的液体,这可能使附近断层活动从而诱发地震.在过去 5 年里,加速的油田注水已经导致北美部分地区的地震频率急剧增加.在美国中部,大多数诱发地震起因于与油气开采相伴生的废水的排放.形成对比的是,在加拿大西部,大多数最近的诱发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水力压裂高度相关,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为诱发局部岩石破裂,在钻井结束的过程中,高压液体被注入.并且,与水力压裂相关的观测到的最大地震震级似乎超越了预测的、经常引用的注入液体体积与最大期望震级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对评估诱发地震
其他文献
视应力可以作为应力水平下限的估计,因此,常被用来研究震源区的应力水平,即地震视应力越高,震源区的应力水平就越高;反之,震源区的应力水平则低.地震孕育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地壳应力变化,因此,研究地震前的地壳应力变化对理解地震孕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门源地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震前约2年震源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寻找强震前视应力异常,探索具有预测意义的前兆信息,尝试为该地区未来地震趋势预测提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对地震系统职能定位进行梳理和改革,创新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才能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大连市地震局在全面推进地震公共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资源、科技水平、组织建设三者融合发展,创新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实现优质高效和服务最大化。
辽宁省地下流体观测始于1969年渤海M7.4地震以后,并逐渐形成区域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至今已积累了长达40年以上的观测资料.在震前,区内地下流体包括水氡、水位、水温、水质等测项在一定时空域内均出现部分异常,这些流体前兆异常为地震的成功预报(如1975年海城M7.3地震和1999年岫岩M5.4地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引入Molchan图表法对辽宁地区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预报效能定量化评估,
2008年以前,我国地震重力监测与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主要是各省局单位针对自己的监测网开展工作,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它直接制约着地震分析预报的能力。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经过认真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发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缩写为WWF)的图标是大熊猫(图1),原型名叫"熙熙",1961年到英国,万人空巷。是时,基金会刚成立,斯考特(Peter Scott)在伦敦动物园为熙熙画了一张速写,形象憨态可掬,俏皮可爱。遂被WWF选为标志,经4次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微抬起头、半带疑惑凝望人类的形象。
本文对安徽市级台站六安台钻孔体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数据日常变化形态的分析,发现日变化能记录到明显的固体潮汐,但长周期数据处于"上升—开阀—上升"的数据特征;由于体应变漂移速率在缓慢改变,本文采用以月为窗长对体应变数据进行直线拟合,计算残差值,能有效消除体应变的漂移变化;通过Vendikov调和分析方法,采用以月为窗长的小时值进行潮汐计算,选取M2波振幅因子、相位滞后作为判断数据异常的依据,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该区域现有的实时宽频带台站,研究地震预警系统(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EEWS)对潜在破坏性地震发出警告的可行性。研究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Iberi
当前我国的抗震设防管理面临新形势,一是新一代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我国整体的抗震设防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国务院及中国地震局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出台了新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由行政审批改为强制性评估。文章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当前抗震设防管理模式的弊端,并初步探讨了"服务型"抗震设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构建思路。
地球潮汐与地震的关系早在一百多年前Schuster(1897)就进行了统计性调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断层面资料的完善,断层面上所受潮汐应力与地震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哈佛大学提供的矩心矩张量地震目录,选取了197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球震源深度小于70km,MW≥7.0的360次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每个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进行判断,得到233
<正>今年,顾功叙院士诞辰110周年(图1)。顾先生是我最敬重的科学前辈,中国地震学会首任理事长、《地震学报》首任主编,德高望重的地球物理所所长。从我年轻时到所里,受惠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