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步入社会不会有一种贪图和盲从感,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打破已有应试教育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以便培养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实际上,学校实行的是传统教育,家庭进行的是实惠教育,而社会给学生的又是商品经济教育,这些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
要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方面是改革的首要环节,理应首先改革陈旧的学校教育体制,但在学校上面自始自终起决定作用的高考指挥棒却一直没有被撤除,因此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敢贸然改革,都持着一种等等看,不争先的态度,素质教育的推行就难免只能作为一句苍白的口号。
首先,必须改变在学校里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彻底摆脱填鸭式教育。但是这只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课改的方案出台了评价的机制却迟迟不见踪影,分数照样决定着学生的命运,考试的名次依然决定着老师的成败。这种背景下谁敢义无反顾的去实施素质教育,于是学生们被闲置在小小的课本里,限制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中,埋在作业本里,老师被压在考试的大山之下。这不能不说是当下老师和学生的一大悲哀!由于这种局限性使许多学生不愿磨平自己的棱角去适应它,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个性,于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抗议。有的逃学,有的厌学了,更有甚者则是把怨气撒在了自己的亲人身上。这种事件在这几年的学校中经常出现,而我们却缺乏行之有效地方法加以杜绝。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为了使孩子不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想尽所有方法让孩子啃书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怪现象”!从获取知识的渠道而言,家庭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另一个课堂,应该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有趣的是这种相辅相成现在变成了一脉相承,学生在学校就压在作业的大山下,回到家里又有许多的大山在等着,作业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在等着,这时候家长全然忽略和忘记了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也扼杀了孩子原有的特长。
最后是社会方向。学生历经千辛万苦冲出重围,跨进理想的大学校门,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难免会发现社会的本质与自己原来的想象竟有如此大的差别!社会里的知识,过去在学校中根本没有涉及过,满腹经纶的学子走入社会却找不到施展自己的所学的场所,一些人即使取得了学习方面的各种胜利,最后却在步入社会时吃了败仗,相反那些过去在学习方面并不出众的人,却能在社会竞争中一马当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要经历如此多且不兼容的教育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教育的步伐赶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或者说需要的是有自己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有点自己的特长,或善于创造,或善于绘画,或善于运动。可惜我们过分的注重了“学习”,反而在不经意间丢掉了我们原本不该丢掉的东西,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失去了在社会中竞争的能力。这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这也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现状必须要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对我们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具有健康、丰富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这种教育体制下,发现或发掘学习者个体的特长将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发展学生特长不矛盾不抵触的过程。当然,素质教育之下也不能忽略知识教育,因为忽略了知识教育,特长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只有把知识教育和个人特长充分结合,素质教育才不至于流于形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打破已有应试教育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以便培养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实际上,学校实行的是传统教育,家庭进行的是实惠教育,而社会给学生的又是商品经济教育,这些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
要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方面是改革的首要环节,理应首先改革陈旧的学校教育体制,但在学校上面自始自终起决定作用的高考指挥棒却一直没有被撤除,因此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敢贸然改革,都持着一种等等看,不争先的态度,素质教育的推行就难免只能作为一句苍白的口号。
首先,必须改变在学校里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彻底摆脱填鸭式教育。但是这只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课改的方案出台了评价的机制却迟迟不见踪影,分数照样决定着学生的命运,考试的名次依然决定着老师的成败。这种背景下谁敢义无反顾的去实施素质教育,于是学生们被闲置在小小的课本里,限制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中,埋在作业本里,老师被压在考试的大山之下。这不能不说是当下老师和学生的一大悲哀!由于这种局限性使许多学生不愿磨平自己的棱角去适应它,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个性,于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抗议。有的逃学,有的厌学了,更有甚者则是把怨气撒在了自己的亲人身上。这种事件在这几年的学校中经常出现,而我们却缺乏行之有效地方法加以杜绝。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为了使孩子不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想尽所有方法让孩子啃书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怪现象”!从获取知识的渠道而言,家庭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另一个课堂,应该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有趣的是这种相辅相成现在变成了一脉相承,学生在学校就压在作业的大山下,回到家里又有许多的大山在等着,作业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在等着,这时候家长全然忽略和忘记了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也扼杀了孩子原有的特长。
最后是社会方向。学生历经千辛万苦冲出重围,跨进理想的大学校门,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难免会发现社会的本质与自己原来的想象竟有如此大的差别!社会里的知识,过去在学校中根本没有涉及过,满腹经纶的学子走入社会却找不到施展自己的所学的场所,一些人即使取得了学习方面的各种胜利,最后却在步入社会时吃了败仗,相反那些过去在学习方面并不出众的人,却能在社会竞争中一马当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要经历如此多且不兼容的教育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教育的步伐赶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或者说需要的是有自己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有点自己的特长,或善于创造,或善于绘画,或善于运动。可惜我们过分的注重了“学习”,反而在不经意间丢掉了我们原本不该丢掉的东西,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失去了在社会中竞争的能力。这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这也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现状必须要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对我们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具有健康、丰富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这种教育体制下,发现或发掘学习者个体的特长将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发展学生特长不矛盾不抵触的过程。当然,素质教育之下也不能忽略知识教育,因为忽略了知识教育,特长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只有把知识教育和个人特长充分结合,素质教育才不至于流于形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