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步入社会不会有一种贪图和盲从感,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打破已有应试教育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以便培养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实际上,学校实行的是传统教育,家庭进行的是实惠教育,而社会给学生的又是商品经济教育,这些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
  要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方面是改革的首要环节,理应首先改革陈旧的学校教育体制,但在学校上面自始自终起决定作用的高考指挥棒却一直没有被撤除,因此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敢贸然改革,都持着一种等等看,不争先的态度,素质教育的推行就难免只能作为一句苍白的口号。
   首先,必须改变在学校里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彻底摆脱填鸭式教育。但是这只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课改的方案出台了评价的机制却迟迟不见踪影,分数照样决定着学生的命运,考试的名次依然决定着老师的成败。这种背景下谁敢义无反顾的去实施素质教育,于是学生们被闲置在小小的课本里,限制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中,埋在作业本里,老师被压在考试的大山之下。这不能不说是当下老师和学生的一大悲哀!由于这种局限性使许多学生不愿磨平自己的棱角去适应它,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个性,于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抗议。有的逃学,有的厌学了,更有甚者则是把怨气撒在了自己的亲人身上。这种事件在这几年的学校中经常出现,而我们却缺乏行之有效地方法加以杜绝。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为了使孩子不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想尽所有方法让孩子啃书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怪现象”!从获取知识的渠道而言,家庭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另一个课堂,应该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有趣的是这种相辅相成现在变成了一脉相承,学生在学校就压在作业的大山下,回到家里又有许多的大山在等着,作业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在等着,这时候家长全然忽略和忘记了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也扼杀了孩子原有的特长。
  最后是社会方向。学生历经千辛万苦冲出重围,跨进理想的大学校门,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难免会发现社会的本质与自己原来的想象竟有如此大的差别!社会里的知识,过去在学校中根本没有涉及过,满腹经纶的学子走入社会却找不到施展自己的所学的场所,一些人即使取得了学习方面的各种胜利,最后却在步入社会时吃了败仗,相反那些过去在学习方面并不出众的人,却能在社会竞争中一马当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要经历如此多且不兼容的教育呢?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教育的步伐赶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或者说需要的是有自己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有点自己的特长,或善于创造,或善于绘画,或善于运动。可惜我们过分的注重了“学习”,反而在不经意间丢掉了我们原本不该丢掉的东西,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失去了在社会中竞争的能力。这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这也绝对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现状必须要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对我们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具有健康、丰富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这种教育体制下,发现或发掘学习者个体的特长将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发展学生特长不矛盾不抵触的过程。当然,素质教育之下也不能忽略知识教育,因为忽略了知识教育,特长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只有把知识教育和个人特长充分结合,素质教育才不至于流于形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全新的理念概括了语文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外在的、工具的价值,它主要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任务;内在的、根本的价值,其主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后者充分揭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质,把握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精神,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是人在言行中
期刊
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定性的知识多,在课本安排的练习题中,问答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理、分析能力和书面文字叙述、总结能力。这类习题大多是针对生活实际中某个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有关物理定律,以“为什么,是什么”,“试说明,请解释”等方式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回答。对初中学生来说,解问答题,尤为困难,往往不能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文字表达物理含义和实质,常常抓不住重点,
期刊
人的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指智力因素,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态度、品德等指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20%的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成功,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培养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的起始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的基础,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如果小学生在低年级的拼音学习中没有掌握好,在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将要遇到不少苦头。如何做好拼音教学,让学生掌握好汉语拼音的读、写、拼本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顺口溜”激发兴趣  天真活泼、喜欢唱呀跳呀,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对于农村儿童来
期刊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他们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零做起,更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制定周详的计划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用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等方式训练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
期刊
教学大纲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时候,应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的放矢地搞好这一部分的复习工作。  一、抓基础,掌握运算法则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当然是教多的,但充分理解算理,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因而毕业班的复习课,只要做到重其所重,利用足够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原动力,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参与这样的思维活动中,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要根据其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艺术,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就要在“
期刊
美育,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简称。它是美学中的应用科学之一,又是教育学中的部门科学之一。美育这个概念,是德国启蒙主义时期的浪漫主义作家、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正式提出来的。尽管美育这一概念产生于近代,但美育的原理和实践却早已存在于古代教育之中。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造就具有完整和谐性格和创造力的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具体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但是,这一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其突出表现就是未形成适合该学科特点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该学科的教育
期刊
波利亚说:“教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中的艺术性含义较广,常见的有赏识、激励、唤醒和鼓励等,而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无不渗透情感的因素。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感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