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旱码头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中原农区向高原牧区、中温带气候向寒带气候的“三过渡”地带,西南部广袤的藏区牧场,与东面的中原腹地,两者在经济类型、民族背景、文化特征、生产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以中原农产品与牧区畜产品相互交换为主的“茶马互市”。除这种区域间的民族贸易之外,临夏在历史上还曾扮演了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的国际贸易角色,当时的商道自东北渡黄河入境,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西出河西走廊,直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促使临夏成为黄河上游重要商埠的外在条件。探究临夏千百年来商贸流通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应当说是独特的人文环境使然。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其中东乡、保安两个民族为国内独有。少数民族中回族为主体民族,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善于经商,精于谋利是其突出特点。从回族和东乡族形成的渊源来看,与东西亚之间频繁的经贸、文化交流和军事碰撞密不可分。元明时期,伊斯兰教从陆上向东传播,伊斯兰传教士自西亚、中亚来到临夏设坛传教,使临夏成为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重要基地。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也输入和传播了阿拉伯商业思想和文化,对穆斯林聚居的临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崇尚商业,倡导贸易的思想观念,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固有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回、东乡等民族秉承伊斯兰文化崇尚经商的思想观念及经商方式,与本民族传统相濡以沫,逐步形成了以回藏贸易为主,以阿拉伯式长途贩运为特点的区域性商业文化。“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分钱投入贸易才会用之不竭。”对这一真理的普遍认同,已成为临夏广大穆斯林固化的观念。当你听到悠扬而凄厉的花儿歌唱着“脚户哥下四川”的时候,你应该知道那就是临夏传统的商业文化自历史深处传来的天籁之声。
   有一个典型事例很能反映临夏回族善于经商,思路开阔,脑子灵活的特点。有回、汉两人同到集市上去买羊,买了羊后赶着回家,半路上有人出价买羊。汉族羊倌认为自己大老远上集市买回的羊,挑来捡去好不容易选定了中意的,没有道理再卖与别人,因此决计不卖;回族羊倌则不然,他看到有人出的价钱比买进的价高,有钱可赚,于是就立刻成交,然后回到集市上再买了一只赶回家。两个羊倌买羊回家,目的都是为了饲养繁殖,然后出售赚钱,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但当出现赚钱机会的时候,两个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归根到底,就是商业意识的差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临夏大地的时候,临夏人的商业意识和经商才能开始迸发,大批临夏人凭借传统优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四面出击,全面开拓贸易市场,向东采购纺织品等日用工业品,运至甘肃南部、青海、西藏、新疆等地销售;把西部畜产品大量运销至东部地区,为东部轻工业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料;三甲集的皮毛交易量大面广,成为全国重点集市。临夏市作为东西部贸易的重要枢纽,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物资集散地。敢闯敢干的临夏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开拓了广大藏区市场,临夏商人的足迹不但踏遍西北各地,而且扩展到东南沿海和国内各大城市,部分人已跨出国门,做起了边境贸易。在商贸业迅速起飞的那一段时间,首先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私营老板,民营经济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从事商贸业的人口比例之高,民营经济比重之大,城镇居民自主就业率之高,成为国内罕见的经济现象。著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考察临夏后由衷地赞叹:“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临夏民营经济的资本积累,几乎全部从商贸流通的收益转化而来,各类商业企业在全部经济实体的总数中占到了九成以上。商业是现代化特征比较突出的产业,临夏的商业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漫步在城市街道,昔日杂乱的地摊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环境优雅、富丽堂皇的大型商场、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品街,电子商务、大型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不断涌现。在风味小吃的吆喝声中,在传统文化的映照之下,临夏人正悄然地更新着商业观念,临夏的商贸业正追逐现代化的浪潮而健步如飞。
   有人说,如果没有发达的商贸业,临夏就不称其为临夏。又有人说,如果临夏人没有那么多的人经商,没人会送一个“河州鬼”的浑名。没有商业就没有今天的临夏,商业文化已浸润到临夏的每一寸土地,浸润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你褒也罢,贬也罢,这就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临夏。
其他文献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中国桂林(阳朔)宣言》    世界旅游组织“2005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指标国家研讨会”7月28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闭幕,并发表《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指标国家研讨会中国桂林(阳朔)宣言》。该研讨会于26日开幕,来自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专家和中国国家旅游、环保、文化、交通、国土资源、统计等有关部委办及20多个重点旅游城市的代表共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世界旅游组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在塔克拉玛干南部沙漠边缘一个小村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于生产供给的粮食填不饱肚子,我经常感到胃被吊在了胸口。每到开饭时,我就开始“侦察”谁家的烟囱在冒烟。于是,邻居依明·尼亚孜家成为我经常“袭击”的对象。队里虽穷,但依明·尼亚孜是生产队队长,又是贫协主任,算是当时队里的权势人物,一般来说,他家锅里的“乌麻什”(玉米粥)还是经常有的。他这人也实在善良,只要我感到“胃不舒服”,
期刊
我最初与丝绸之路有缘,是1957年去敦煌的时候。日本考古学代表团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于二战后首次访问中国时,我也作为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参加了。那时,非常希望去敦煌的水野清一先生在北京病倒了,所以我就代先生去了敦煌。当时,我是宁肯去安阳殷墟的,只不过是遵从了先生的意思。可是,一去敦煌,就被它的精美绝伦所震惊。以后,并非自己的主观意愿,却自然而然地去了很多地方,即1958年参加了长尾雅人先生主持的京都大学
期刊
        
期刊
编者按:1949年以来的50多年间,甘肃清水发现宋金时期砖雕彩绘墓葬30余处,砖雕内容丰富,构图简洁明快,色泽鲜明谐调,人物故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蔬果花卉雕刻细致精巧、绘饰纤细繁缛。砖雕题材大多为中国传统的孝道典故、书儒训读、官人出行、狩猎以及人们生活、劳动、畜牧等内容。每一座墓室即是一处地下艺术宝藏,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一定历史、艺术、观赏、研究价值的珍贵实物史料。   从本期
期刊
黑河三峡位于丝绸古道高台县北麓黑河下游,名曰:正义峡、闫空峡、赵家峡。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张掖、临泽、高台、金塔、额济纳旗入居延海,全长约820公里。现今又有新说,据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古黑河是一条外流河,有一条明显的古河道在距今50万年的更新世与东北的黑龙江河相通,当时湖泊、河汊串珠连缀,长达6 50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湖谷河”。   黑河三峡流域是历代兵家
期刊
相传古时候,在我国西域丝绸古道路驿安西桥湾一带,居住着40多户人家。他们早年游居此地,以种田放牧为生。这里四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一年苦作到头收不了几成庄稼,常常是禾田早死,牛羊干瘦如柴,人们生活十分困苦。所以女人们很少能生育,村庄上的人便也越来越少。有一年立秋时节又是一个大旱年,地里的庄稼快要旱死了,村里的人纷纷聚集在一起上香磕头,拜佛求神,祈祷天公赐甘露来拯救凡间生灵。兴许是他们的祈求与哀号感
期刊
林则徐(1785~1850),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在他谪戍新疆近三年的时光里,足迹遍布新疆大地,体现了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关心民间疾苦、“唯民邦本”的伟大情怀。    西行路漫漫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白雪共难消。   1841年6月28日,清朝道光皇帝下诏将此前中英失败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林则徐,革去
期刊
积石山这个字眼闻名于世,跟大禹治水、彩陶之王等不无关系;但在当代,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之后才渐渐为外人知道的。说人杰而后地灵或许也合乎逻辑,因为这一片土地养育着的保安、东乡、撒拉、回、土等各民族人民使它本身显得卓尔不群。我是积石山人,自然对此深有感受,尤其对勤劳善良、勇敢坚强、朴实尚义的保安人有良好的印象。   对保安人最早的印象来自于一个美丽善良
期刊
夏天以来,我接连四次到过故土东乡,且又是东、北、西、南四个方向,走过达板桥,渡过洮河;从刘家峡祁家渡口跨过水波浩淼的库区;从折桥穿过大夏河;从儿松口的小桥走过那勒斯溪,对故乡的桥梁和舟筏,突然有了一种新奇的感觉,由此不禁缅忆起东乡临依黄河、洮河、大夏河上的古渡……   东乡族主要聚居的山区———东乡,四面环河,中间是奇峰突起的连绵大山,在这里取道,必先要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之上,驯水驶舟
期刊